绿色天地
 
     
 
 

打造“秀山丽水 浙 江 绿 谷”

 
 
发布日期:2007-08-27访问次数:
字号:


21世纪的丽水林业面临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建设“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重要内容,更是山区林农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林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消灭宜林荒山、实现绿化达标,全市林业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二是林业产业初具规模,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本药材、经济林、竹产业、花卉等一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三是全市森林资源管理由乱到治,从无序趋向有序,逐步走向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90年代以来森林资源连续下降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资源开始回升。全市活立木总蓄积3811万立方米,占全省总蓄积27.5%。四是按照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积极进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步伐,明确777万亩生态公益林和850万亩商品林建设目标。竹林、经济林、工业原料林都有了较大发展,效益林业有了明显变化。
丽水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指从当前林业所处较低层次阶段直接跨入更高的阶段,也就是通过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大建设,跨越先利用后保护阶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缩短时限而采取的一种超常规的发展行为。其实质就是以“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建设“秀山丽水,浙江绿谷”为指导,以现代林业为目标,以两大体系建设为途径,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林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调动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的必然选择。
丽水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潜在优势很大。一是林地资源优势。丽水市共有林业用地2136.5万亩,农村人均占有10亩,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4倍多。二是林木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蓄积量3811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06.8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75万亩,立竹量1.8亿株。三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林副产品资源,是华东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四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现有省级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自然保护小区57个,有高山湿地。森林覆盖率达79.1%。
但是,丽水市林业跨越式发展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林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林分质量低下,布局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山区林农收入体现不出林业起主导作用的效果,离现代林业要求差距较大。林产品加工不精,综合利用率不高,盲目利用森林资源的企业较多,林业部门、林农依赖森林资源而生存的现象较普遍,生态建设的政策和投入还远不能满足建设和生存的需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地块分散,一山多主,经营水平低,管理投入不一致。效益、林相差异大,缺乏规模化、规范化,甚至出现有钱的无地经营、有地的无钱经营的怪圈,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思想认识上,长期以来人们把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仅仅当成是林业部门的事情,把林业仅仅当成一个产业,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体制。尤其是对森林的生态价值普遍没有足够认识,更没有把林业当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来对待。另外,林业周期长、效益慢的属性也使林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林业投入长期不足,欠发达地区难以落实林业发展的配套经费。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严重不足,育林资金变“育人”经费。生态公益林建设贡献得多,回报得少,使林农缺乏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需求,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力度不大,更缺乏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来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再也不能盲目利用资源,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替代产业,改变长期依赖森林资源的状况。林业部门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保护,当好参谋,抓好落实。
二是以生态立市为目标,建设生态强市努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根据各县(市、区)对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规划建设国家级、省级、县级生态公益林777万亩。各地一定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认真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封、补、造、管、改结合,以封为主,提高森林郁闭度,逐步形成复层混交林和生态景观林。搞好“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以瓯江干流、金丽温铁路、高速公路、330国道和省道两侧为建设重点,总里程1500公里。实施时要以绿化、美化为目标,树种配置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相结合,与林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真正把千里绿色长廊工程建成丽水市的生态“精品工程”和“形象工程”,真正体现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风貌。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各地要做好规划,利用好政策,并把工作落实到户、到山头地块。树种配置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以经济林为主。加强天然林保护,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最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丽水市由于食用菌和木材加工业的发展,阔叶林资源大幅减少,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再不解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自然环境、自然生态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加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实现“绿色兴市”。目前丽水市正在实施的有以下几大工程:
――竹子产业化建设工程。“十五”期间,计划新发展竹林0.33万公顷,其中菜竹林0.13万公顷,竹林总面积达到12万公顷;培育、改造笋竹林基地6.67万公顷,其中,发展高效竹笋基地0.67万公顷;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其中3~5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利税超500万元)的中小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竹产业发展;“十五”期末竹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一产笋竹产值5亿元,二、三产业达到7亿元;2010年全市竹林面积力争达到13.33万公顷,竹业总产值16亿元(其中一产6.5亿元,二三产业9.5亿元),力争20亿元。
――特色林业基地及种子种苗和花卉建设工程。根据各县(市、区)实际,重点抓好一两个主导项目,形成批量规模。充分发挥本市乡土树种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建立适度规模、高质量的林木采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绿化苗木基地、花木生产基地和培育中心。“十五”期间要建成0.2万公顷种子、苗木、花卉基地,重点是绿化苗木和具有本地优势的花卉、盆景基地。
――林产工业建设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全树利用、全林利用为目标,加大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精深高效、高附加值的林产工业产品,大力发展森林蔬菜、绿色食品,构筑丽水特色的林产工业框架。
――森林旅游业建设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工程。“十五”期间规划新建缙云大洋山、松阳卯山、莲都大山峰3个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的数量达到11个。森林旅游已越来越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而“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又是丽水最大的森林旅游的品牌。各地应充分发挥这一品牌优势,抓紧包装,抓紧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林、果、竹、药、草、花,林牧、林渔、林禽、林畜、林药、林果、林矿、林茶等综合经济结合起来,把土特产、森林山珍、绿色食品结合起来,把生态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森林旅游养身、放松、猎奇、求知、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灵感等多种功能。利用丽水市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开展驯养繁殖工作。目前正在实施的市本级五步蛇养殖已突破子一代,前景很好。
四是编制规划,抓好落实。丽水市“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各地应结合本县的实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好每个项目规划,建立好项目库。规划编制要规范实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到科学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规划确定后,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资金,全社会要给予大力支持,林业部门要将规划、步骤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是注重科技兴林。各地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提高林业两大体系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快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和带动林业的大发展。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的支撑力和保障力。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鼓励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提高科技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六是积极探索林地流转机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搞活林业经营。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允许活立木买卖和中幼林转让,对一家一户不便经营或无能力经营的山地,可以采取租赁、买断或以股份出让经营权。在操作过程中,要规范山地流转程序,建立资产评估中介组织,进行资产评估,完善市场机制,使各个环节在阳光下操作。
七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发展林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大事来抓。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全社会的一大系统工程,仅靠林业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同时,要深化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乡镇林业站的改革,理顺体制,政企分开,砍掉尾巴,轻装上阵。必须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素质,转变作风,秉公执法,加强服务,从而使林业更具活力、动力和吸引力。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