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03期)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这是行内专家对安吉竹子的评价与赞誉。到了安吉,如果不到竹博园,假若借用苏东坡“到了苏州,不到虎丘,乃憾事也”这句话,毫不为过。
观竹、咏竹、赏竹、品竹,竹博园当是首选之地。这里竹子种类之多,品种之全,窃以为可以这样概括:“到竹子世界,赏世界竹子”。
赏竹,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上佳选择。竹子,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相当深厚的韵味与底气,竹子入诗入画者则比比皆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先人对竹子精神的赞誉。
“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竹居第三,“松、竹、梅”“岁寒三友”中排行老二,由此可见一斑。郑板桥的竹更是在中国画中以刚直不阿而独树一帜载入史册。
竹子是大自然的恩赐,赏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理念、不同心境,可以欣赏到竹子诸多的风采。一般意义上说,人们很难全程体味出竹子的禀赋。大多数人,只能走马观花,人云亦云。
十分庆幸的是,我在不同的季节里,身临其间,稍有感悟,虽不足道也,但以此抛砖引玉,似亦其乐融融。
笋韵
竹子从笋到竹,成长迅速。春天赏竹,笋乃必选。唐代白居易形容竹笋“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清代大画家吴昌硕在所绘《竹笋图》上题诗赞道:“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竹笋不仅是上等的山珍佳品,也是生生不息的一幅艺术珍品。雨后春笋,石破天惊,一夜雨来,竹笋就能长出一米多来,貌不惊人,其势夺人。
竹博园内的竹笋,更是形态各异,各领风骚。竹笋破土而出时“披”着的外衣,娇艳多彩,斑驳之间,青翠靓丽。你可以看到佛肚竹的大“度”,龟甲竹的花“衣”,红竹的奔放,金镶玉竹的柔情,在笋的色泽中,行内人很容易分辨其品种。笋尖处露出的芽尖,有黄有青也有绿,很难想象出它们破土瞬间的坚毅与力量。竹笋的妩媚还在于其不染杂尘,青云直上。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着修长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女郎;又有着挺拔的英姿,好似威武的坚强勇士。有诗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便是笋韵之生动形象的写照也。
竹影
盛夏季节,烈日当空;心浮气躁,汗流浃背;漫步竹林,风清气新。真有“忽然一阵清香来,乐得神仙笑开怀”的其妙感受。
夏天,是新竹成林的时候,明媚的阳光给竹输送着养分,使它快速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不久,竹子的尖慢慢耷拉下来,远远看去,像一个羞答答的姑娘站在那里,楚楚动人。
竹子性本清凉,茂盛的竹叶,能把火辣辣的太阳,遮盖得严严实实,偶有丝丝光线穿透照在地上,也会随着竹枝的舞动,忽阴忽现,时强时弱,动静之间映射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精彩绝伦,美不胜收。微风中,竹林发出阵阵的低语,似在亲切地向您问好;远山溪涧潺潺的流水声,由近及远,催人奋进。
驻足竹林,你可以稍顿休息,泡上一壶清澈的白茶,细细品尝,清香扑鼻,无与伦比。你也可以聆听四处放歌的鸣蝉音乐会,在高高低低的韵律中,品味知了的“知了”,真不知道知了除了“知了”究竟还知道些什么?
如果运气尚好的话,遇上一阵阵雨,那时的景色就更为迷人。雨水不但可以消暑,同时也会给你造景。雨将停歇其间,雨水拍打着竹叶,淅淅沥沥,犹如给竹子洗淋浴一般,清除着凡尘间的点点污垢;竹海在云雾笼罩之中,一个个云团随风起舞,在苍翠背景的映衬下,似画非画,有的如仙女下凡,随风而降,洒落人间;有的则登高远眺,奔向远方。
黄昏到来,山涧渐渐热闹起来,青蛙“呱呱呱”的大合唱,可以一直伴你到天明……
秋情
秋高气爽,竹子开始吐故纳新。老竹叶在经历四季轮回之后渐渐发黄,秋风袭来,漫天飞舞,散落林间,“沙沙”之声不绝于耳。
竹子换叶有的一年一换,有的两年一换。衰老的叶子落下,在为竹林作出最后的奉献;新叶慢慢舒展开来,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缺,妙趣横生。
换叶,也是竹子孕育其新生命的又一个起始点,一个夏季过去,吃饱喝足的竹子将养分向下输送,为地下竹鞭新芽萌生创造条件,来年一批新竹由此而生。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循环中,竹子繁衍后代,子孙满堂。
秋日的竹林,不会因换叶而伤怀,而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平静的修竹湖气象万千,青年男女划着小船,悠哉游哉。和风在暖暖的日光浴中漫步,倾听着人们的诉说。孩童们在假日里来此尽情玩耍,享受着无穷的乐趣。老人们自有一番消遣的心境,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在湖边的草坪上,谈天说地,追忆过去时光的荣耀与辉煌;也可以带上一副象棋,捉对厮杀,来一个人仰马翻;抑或打几盘扑克,争嘴上之一时之雄耳,放纵心情,自得其乐。你也可以不带任何遐想,静静地坐在湖边,细细地观察水中竹子倒影的变化,减一减工作的压力,勾画无穷的梦想与希望。
秋天的竹子并不孤单,在这个收获希望的季节里,假如你不到竹博园,同样可以品赏到竹乡秋景的精华。梯田里一片片金黄的稻浪,起伏相间,四处飘香,正好与满山的修竹相映成辉,勾略出一幅硕大而优美的乡间丰收图。放眼四周,竹林深处,偶有袅袅炊烟升起,农家饭菜的清香,又将驱动你的双脚前往。走进农家,乃是秋日里赏竹的又一幅景象,主人布满老茧的双手,将为你捧出丰收的喜悦,让你尝一尝农家瓜果和山珍佳肴的清香,纯朴的民风,彰显出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光芒。
雪景
秋去冬来,翠绿的竹子依然夺目。新竹渐渐成熟起来,与长者的距离也拉近了许多,它们一起共同应对寒冬的到来。
清晨的竹园里,一层薄薄的霜结在竹叶之上,呵护片片竹叶。竹子也会因霜而加重叶子的份量而低头弯腰,恭敬地迎接新的一天和各方朋友。随着太阳懒散的升起,霜被一点一点化作露珠,慢慢地滴到地上,渗入泥土,继续滋润其立根之地;霜露褪尽,竹子的腰杆又将挺直,静静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朋友,默默地为大家祈福。
下雪,是冬天赏竹的极佳景致。你可以边下边赏,也可以雪止而往。
天空中雪花飞舞时赏竹,享受的动中之美。飘飘洒洒的雪花打在竹上的声音,虽不悦耳动听,但是两种力量的碰撞与抗争,竹叶在冷凝的空气中,显然是斗不过雪花的,只能被动挨打。雪花也会紧叮竹叶不放,慢慢地在竹叶上安家落户。但并不是所有的雪花都会如此幸运,一阵北风吹过,积雪也就各奔东西了。少数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芳心别移”,慢慢地爬到叶尖倒挂,结成那晶莹剔透的冰凌,犹如繁星点点。冰雪中,往日里互不相让的竹子,不得不相靠相依,形成合力而傲立寒冬。
雪止云散,白皑皑的雪地与勾肩搭背的翠竹交相呼应,一幅幅自然的和谐图映入眼帘,竹子不屈的精神与毅力,让人折服。明太祖朱元璋“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的诗句,便是其极致的赞叹与诠释。
…………
大自然的恩赐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赏竹也是一种心境,把握与珍藏是心灵的感悟,是身心的熏陶,也是人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