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水乡,与水有着不解的情缘。水边的芦苇,水底的鱼虾,碧波上栽种的荷花和菱叶,渔舟和夕阳,白鹭和沙洲……多么美好的江南风光!一直庆幸自己是个江南女子,纵然没有采莲忙,穿越十里荷花,然而多年居住在水畔,春江水暖,花香暗传,从水中采来莲蓬剥开吃莲子,从水里捞起菱秧摘南湖菱的快意生活,常常令人陶醉。
南湖菱,是记忆中可心的一种时令鲜果。十月金秋,采一把水灵灵的南湖菱,生吃熟食皆可。它宛如一个小小的元宝,通体碧绿,娇小可爱的模样,让人一下子就心生欢喜。李符在《咏菱》词中写道:“雪藕也输甜脆”,可见这菱的味道之美。
南湖菱为嘉兴独有的品种,因其无角而著称。它还有一大堆别名,如馄饨菱、小青菱、元宝菱、圆菱、团角菱、和尚菱,外形一如江南人的温和敦厚。天下的菱都是有角的,所以称为菱角,唯独这南湖菱没有角,你说奇不奇?这无角菱并不是哪里都种得出来,有关它的种植范围,明代人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里写道:“此物东不至魏塘,西不逾陡门,南不及半逻,北不过平望。周遮止百里内耳。”我的家乡恰巧在此范围中,水光潋滟,物产丰富。橘逾淮南则为枳,大概把南湖菱种到别处,也会长出尖尖角来吧。
有关南湖菱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嘉兴南湖畔有个名叫许家村的小村庄,村民靠种小青菱为生。可这小青菱长着尖尖的角,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的生活常常陷入困顿。一个英俊的青年阿天决心寻找传说中的无角菱,并且立誓要找到这菱中珍品。春去秋来,阿天摇过九十九条河,经过九十九座桥,却连菱的一点儿影子也没看见。他疲倦地躺在船上睡着了,梦境中,一个身穿翠绿裙衫,颈挽雪白菱花花环的姑娘朝他款款走来。梦醒后,阿天从水里捞起一丛菱秧,惊讶地发现上面结着无角菱。他带着菱种回家,从此,南湖里真长出了无角菱。原来,美丽的菱花仙子被年轻人的热忱和善良打动了,显身前来帮助。据说,南湖边确实有个许家村,种菱为生,经查证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人在种植南湖菱。民间文化创造了一个菱花仙子,给南湖菱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明《嘉兴县志》记述:“滤湖亦称南湖……倚水千家,背城百雉,兼发杨柳,菱叶荷花,绿漫波光,碧开天影……此一方最胜处也。”可见南湖菱在嘉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南湖的万福桥内,绕过石舫是烟雨楼前的长堤,堤内是荷花池,碧绿的荷叶,亭亭的荷花,赏心悦目。堤外是菱田,想象着泛舟湖上,波光水影里藏着一个个小精灵,它们被一双双纤纤玉手捧起,兰花指轻轻剥开脆皮,菱角一粒佳人笑。南湖菱是南湖孕育的珍奇,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有幸地和众多的嘉兴特产,如槜李、杭白菊等,一起成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让嘉兴人如数家珍,滋生一缕浓浓的乡情。
南湖菱大约在清明播种。菱农精心挑选了菱种,上好的菱种是南湖菱品质的保证,隔几年就要进行换种,否则就会长出有角菱(俗称野菱)来。菱农用绳子围好一片水塘,水面上撒下浅绿色的菱秧。渐渐地,菱秧就长成密密麻麻的一片,叶子挨着叶子,相当热闹,菱形(我一直觉得菱的名字和它叶子的形状有关)的叶子颜色逐渐变深,开出淡白色或微红的小花。到七八月间,一只只若有若无的小菱就躲藏在菱叶底下,起先只是一个雏形,掐开来是一点浓稠的汁水,隔三五天,竟长得有模有样了。它们喝着清澈的河水长大,日益丰满。我们曾在河边捞了从远处漂来的菱秧,栽种到屋前的大水缸里,养一枝荷花,再捉几尾小鱼放进去,荷花开过不久,菱叶下就开始长起果实来了。自古园林、名胜喜养荷,嘉兴南湖却栽种南湖菱,和荷花相映成趣,不能不说嘉兴人民对菱是情有独钟的。
南湖菱的收获期在8—10月间,正是蟹肥水美的时节,菱田里一片采菱忙。在我的印象里,采菱是大姑娘小媳妇爱做的活,倘若一个小伙子挤进菱田,大约是要被女人们“群起而攻之”的。在农民画家张觉民的《南湖菱歌》中,你可以约略窥见采菱时的美丽风光。你看那姑娘们划着菱桶(在普通乡下人家,通常可以看到一个个木头制作的椭圆形桶,那就是菱农采菱用的菱桶),自由地穿梭在水面上。划菱桶也是一项绝活,门外汉就有翻船的危险。采菱姑娘从小就掌握这门绝技,纵使落水,也大多是互相嬉闹所致。我喜爱看采菱的场面,黄昏的斜晖里,一群女人划入菱花深处,水面上飘来歌声和笑语,她们一边动作娴熟地采摘南湖菱,一边玩闹着,充满水乡生活的悠然和闲情。那小山似的菱角堆积在菱桶里,让美丽的身影在渐渐暗淡的天色里,显出些朦胧的诗意来。南湖菱的收获期不长,大约在一个月左右,收获期过后,菱塘就有些残败了,这时“蝶叶参差剩寒翠”,采菱的女子渐渐散去,水面上的热闹也就不复存在了。
南湖菱作为一种菱中珍品,不得不说说它的独特所在。它的形状似两只蟾蜍角重叠,通体雪白,充满汁液。因采摘时期不同,早摘的菱嫩、脆,晚摘的甜、糯,各有千秋。刚采上来的嫩菱,晶莹的果肉,剥好放在白色瓷盘里,令人馋涎欲滴。乡下的主妇更愿意把它作为一道餐桌上的菜,烧菱肉,煮菱饭,香糯可口。菱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里记载:“可安中补脏,养神强志,耳聪目明,轻身耐老。”
南湖菱生命力顽强,让它们自由漂浮在水面上,顺着风可以漂过河港、水塘,到达很远的地方。它们在水上默默地开花、结果,花朵细小,芳香不远。不像莲花把根扎在淤泥里,它们离水底遥远,小鱼小虾在它们底下游动,也许啃食过它们的根须,也许挤散过它们的兄弟姐妹,然而微风一吹,它们又聚集到一处,自由蓬勃地生长起来。郭沫若在咏南湖的诗中赞美南湖菱:“菱角无根随水活,一船换却旧三才。”这些漂浮在水上的精灵,向人们展示了蓬勃而欣欣向荣的生命。
南湖菱的美,又何止这些。它充满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数百年来,文人墨客来到嘉兴南湖写下无数诗词吟咏过南湖菱。“春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曾休”,“南湖一顷菱花白”,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隐约看见当时南湖上菱花盛开,菱歌四起的盛景。虽然我一直不知道采菱姑娘用吴越方言轻唱的菱歌是些什么歌词,也许和山歌一样,是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抒情的小调或生活小品,但是仅仅从“菱歌”两字就可以想象到那些悠扬婉转的曲调里,清晨或日暮,南湖上一片宁静,远远地有一片歌声从菱塘传来,姑娘们你推我搡,笑声不绝。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九月重阳,菱母消漾。”南湖菱容易脱落,它一过结果期,就把余下的果实落到水底去了。它沉沉地在水底睡去,直到来年的春风里,湖上的歌声再次把它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