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是金华传统的名特产品之一,1999年金华被授予“中国茶花之乡”称号,此后金华茶花不断向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03年,国际茶花大会在金华召开,使金华茶花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占地350多亩,总投资数千万元的中国茶花文化园;占地60亩,收集国内外山茶物种204种的国际山茶物种园;拥有5000亩茶花基地的婺城区竹马乡……这一切都见证了金华茶花产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金华在促进茶花产业发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产业特征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市现有茶花种植面积1.2万亩,盆栽茶花2000余万盆,小苗2000余万株,栽培品种1000余个,年产值1.5亿元以上,金华茶花产业发展的特点逐步显现。
生产日趋规模化。随着“中国茶花之乡”的命名和国际山茶物种园的建设,金华茶花基地建设逐步走向规模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大户来基地落户,基地建设规模也已达到2000亩。同时涌现了一批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年销售额均在百万元以上,带动了金华茶花基地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如浙江金华花之海园艺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投资1800多万元,占地1000多亩,拥有大棚温室10万平方米。公司的茶花种植基地栽培很多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茶花产品。据公司总经理傅兵忠介绍,公司主推的产品是“杜鹃红山茶”,该品种具有长势旺、四季开花、耐寒性强的特点,适于盆栽和地栽,很受市场欢迎。他说,经过近几年的大量收购、引种和迅速扩繁,目前全国大部分的“杜鹃红山茶”都集中在他的公司。而且经过几年的栽培,该公司培育出了7个新品种,其中3个已经进行了新品种登录。公司现共有茶花品种270多个,年销售额达200-300万元。
栽培技术日益成熟。悠久的茶花栽培历史使金华茶花生产者积累了一套传统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加之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单体大棚、连栋大棚、喷滴灌等现代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金华的茶花栽培技术不断进步。位于金华市罗店镇后溪河村的金华市华锦园艺有限公司拥有18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有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公司的“拳头产品”是自行培育的茶花新品种“彩叶红露珍”。该品种是1997年在茶花品种“红露珍”芽变中获得的,经过7年的观察试验,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RAPD技术分子研究项目已于2004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经过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全面审查,专家认为“彩叶红露珍”作为观叶观花相结合的茶花新品种,具有形美、抗性强等特点,适宜露地栽培,可作为绿化树种向全国推广。该项目在茶花产业观叶品种的选育、研究内容、技术及成果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已被列入国家级星火项目和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观叶茶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目前,该品种在金华科技和农林部门的支持下已进入产业化开发,2年后能向社会提供100万株优良的“彩叶红露珍”苗木。
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据介绍,目前金华花农已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网点,如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省市。2008年以来,金华茶花又首次被赋予年宵花的概念在各地年宵花市场销售。目前,金华茶花除销往全国各地,还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着力弘扬茶花文化。金华栽培山茶花的历史迄今已有700多年,有“玛瑙茶”、“十八学士”、“雪塔”等多个传统茶花品种。金华的历史名人对茶花多有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金华人向来有知茶花、爱茶花、咏茶花的传统。1986年,山茶花被定为金华市市花。2009年的浙江省评选省树省花活动中,茶花被命名为“幸福之花”。多年的发展赋予金华茶花产业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金华茶花产业化的发展,茶花文化也得到了大力挖掘和宣传。为迎接2003年国际茶花大会,金华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8月将位于金华市区西南的大黄山公园精心打造成中国茶花文化园,于2002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中国茶花文化园占地350多亩,其中水域占三分之一,总投资数千万元,园中栽植有近千个品种的茶花、茶梅和部分茶花物种共2万多株。中国茶花文化园是一个以茶花文化为主题的游览胜地,游客在园中不仅可以观赏各种名贵茶花,增长知识,还可以游览以茶花命名的楼、台、亭、阁等景点。
产业优势突出
金华市林业局局长、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秘书长汤大银说,金华的茶花种植已由家庭分户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并不断朝着商品化方向发展,逐渐走进广大家庭,走进城市绿化队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创新,茶花品种也不断增多,茶花已经成为金华农民的致富项目。
金华茶花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云南等地为了推进茶花产业化发展也曾多次组团到金华考察和学习。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所需的植物种类日益丰富,金华茶花凭借其丰富的树姿、四季常青的大叶、艳丽夺目的花朵,当之无愧地走进绿化植物的行列,推动了当地茶花产业的发展。二是2003年国际茶花大会在金华召开和国际山茶物种园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金华茶花产业的发展。国际山茶物种园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竹马茶花基地,占地60亩,收集国内外山茶物种204个。国际山茶物种园的建成,有利于各种原种进行种内或种间杂交,培育出更多的新奇品种,而且可通过观察比较物种的适应性,评选出一批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的物种,现已成为集科研、教学、推广示范于一体的茶花物种保存繁殖基地。三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金华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茶花分会和茶花产业的发展。目前,金华已建立了一批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金华茶花的生产、销售和推广。
产销并举促发展
从茶花分会的角度看,要促进金华茶花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出扶持茶花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资金来源和鼓励茶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力和动力。其次要把花农和茶农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自我服务。同时要加强茶花品种的培育、生产和销售,并逐渐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第三,各科研单位要加强茶花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进一步研究茶花的无土栽培、矮化、盆景造型等技术,还要做好茶花原种的保护工作。最后,要理性地分析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路子。在进一步促进金华茶花的产业化发展问题上,要认真走好四个“必须”:一是必须走“企业+农户+市场”之路,扶持做大花卉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茶花生产就有了带动能力,就能够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茶花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必须实现茶花生产的标准化,以标准来规范和引导茶花生产的全过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茶花生产示范基地。要通过宣传来提高金华茶花的知名度,创立金华茶花品牌,接轨国内外市场;要提高花农的创牌意识,抓品牌带动,拓宽花卉苗木市场。三是必须以茶花基地作为依托。基地建设要高起点,要做好总体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基地的技术装备水平,使基地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四是必须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营销网络,组织营销人员销售、建立茶花经销点、网上销售三管齐下,使金华茶花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