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
 
     
 
 

虎年话虎趣

 
 
发布日期:2010-03-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龙年盘龙,虎年话虎,时光流转,虎年又悄然而至,那我们就来谈谈老虎的趣事。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等于“寅时”——清晨3点至5点又称“虎时”。

虎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与它较量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士较量,赢得胜利,从此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

       谁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它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当然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来到凡间,老虎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3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3种动物挑战。老虎凭着勇猛和高超的武艺接连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的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大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三伏,便在它的前额刻下了3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

       玉帝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关于“九牛二虎”

       传说楚霸王项羽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嫁给姓项的青年所生。生完小孩不满百天,仙女被王母娘娘发现找回天宫,从此项羽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项羽身体很弱,经常被同村的小朋友打得鼻青脸肿,项羽只有回家和父亲诉苦,这件事情被灶台后的灶王爷知道了,过年灶王爷上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七仙女,七仙女听了非常伤心,想了一个办法,就托梦给项羽的父亲,让他用面捏九头牛、两只虎,用锅蒸熟了给项羽吃。项羽吃第一头牛,就感到浑身发热,四肢有力,吃完第二头牛,就觉得脚底发轻,运步如飞,越吃越香,转眼吃光了九头牛、两只虎,项羽立马身高丈二,虎背熊腰,单手能举起门前的石狮子,已经拥有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此谁也打不过项羽,年轻人纷纷归顺项羽,后来项羽揭竿起义,从此成就千古英名。

太昊陵关于布老虎的传说

       太昊陵之所以广泛流传布老虎且经久不衰,源于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上古时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二人就各自去寻找配偶。因遍寻无人,便以滚磨为媒。女娲羞于见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与其兄成婚,使华夏民族延续下来。所以,布老虎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装饰品、吉祥物和玩具,它反映了华夏子孙对人祖伏羲、女娲的怀念与敬仰,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后来,女子结婚时头上要顶红盖头,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虎文化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利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进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虎图腾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

       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5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5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作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肠作成江,小肠作成河,虎肋作道路,虎皮作地皮,硬毛作树林,软毛作青草……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白虎被崇奉为土家图腾,为祖先神。尤以神龛中堂挂白虎以示敬奉。在山大人稀的土家住处,常遭虎害,有消极躲避者,亦有相对震慑之举,如土家人建房,户不对白岩,视白岩为虎,有“白虎对户坐,无灾必有祸”之说。如万一因地理条件限制,也有采取在门前加挡白岩的屏墙,或修门楼,置狮头像,俗称“吞口镇白虎”的补救措施。

       这是土家人对“虎”表现出“崇”与“忌”不同的原始信念,沿袭至今。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在土家族地区有不少类似白虎山、白虎堂等带有白虎二字的地名。

       据重庆史学家董其祥《巴史新考》一书云:“巴人以龙蛇为图腾的一支居住于汉水流域叫‘伏羲族’,以白虎为图腾的一支居住在夔巫地区叫作‘廪君族’,是组成巴族的两大部族。”夔巫,即今日三峡地带。廪君族,也称廪君夷,因崇拜白虎,故又称之白虎夷。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孟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翠。”又云:“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

       我们从《山海经》古书记载中,知道“白虎”即古代巴人想象中的神兽,也是原始民族图腾崇拜的遗迹。后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详细记载了巴人崇拜白虎之来源。该书记云:“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钦人血,遂以人祠焉。”

       于是,巴族先民中有了每年以人头来祭祀白虎的习俗。秦代之时,白虎夷还活动在春蜀巴汉地域之间。故《后汉书》记载:“白虎常从群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

       我们从《后汉书》中可知书中记载的“白虎”,不是动物界中的白虎,而是以白虎为图腾的白虎夷。

       巴人崇拜白虎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的部分土家族中间。在鄂西土家族“跳丧”中表演的“猛虎下山”,更显示巴人遗风。“跳丧”之时,两人对舞,鼓点突变,一人如猛虎腾空跃起,掀起舞伴。舞伴应战,两人躬自相对,瞠目逼视。同时,两人不断击掌,前纵后跳,忽掀忽扑,模仿猛虎搏斗之状。搏斗之时,两人还随之发出雄壮的虎啸吼声,最后,一人被另一人挽着从头顶后空翻跃过去。整个场面壮观粗犷,气势雄劲。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