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开化县桐村镇毛竹低改催生“竹王”

 
 
发布日期:2010-05-2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开化县桐村镇黄柏坑村有块“竹王”地,这里是新闻媒体的聚焦点,每年新闻层出不穷。今年开春以来,连根紧挨的“四胞胎”竹笋和胸径足有18.3公分的“开化竹王”让这块“竹王”地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竹王”地的主人吴龄寿是桐村镇的竹林承包大户,他介绍说,自从他家的毛竹林实行低产改造后,竹子长得越来越好,收入也大大提高。吴龄寿说:“通过低产林改造,我每年砍竹、挖笋,加上在竹园养鸡,一年收入有10来万哩!”

       桐村镇毛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达3.3万亩,占开化竹林总面积的1/4,全镇20个行政村都有毛竹分布。原先绝大多数竹林由于缺乏管理,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很低。从2006年开始,开化县在桐村开展毛竹低产改造试点,竹林亩产值从200余元增长到近500元,2009年全镇的毛竹产值达1650万元,为竹农人均创收960元。

       从林业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分析,当地农民务林积极性空前高涨:2009年县下达桐村镇实施毛竹低改任务1400亩,而竹农实际实施完成低改的作业面积达到5183亩。如杜坑村,2009年县下达毛竹低改任务300亩,而农户自发上山实际完成2630亩作业面积。

       据桐村镇林业站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的竹农已逐步表现出三个舍得:一是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肥料,实施高效经营;二是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林道、便道,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舍得将钱拿出来搞山地水利,实施竹林引水喷灌。

       林业专家认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最大的制约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桐村镇共建成竹林道58公里,受益竹林2.1万亩;建竹林引水浇灌设施3处,蓄水210吨,改善了林农生产条件,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桐村镇华山村林道开通后,毛竹采伐成本由原来的每百斤13元下降到现行的5元。桐村镇黄柏坑村毛竹生产大户吴龄寿,从3公里外将水源引入竹园内,建设灌溉系统,改变了靠天吃饭作业方式,毛竹生长和出笋率有了明显提高,竹林立竹度由原来每亩不足50株,提高到120株,每亩产值实现翻番。

       县林业局林业高工周俊宏说,桐村“竹王”地里长“四胞胎”竹笋和“开化竹王”,尽管跟地理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近2年开化大力推行毛竹低产改造,对原来产量不高的竹林实施深挖抚育,毛竹也越长越有气势。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