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莲都区在2009年率先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完善贷款制度,优化运作环境,加强后续跟踪指导,形成了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与林农增收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5月20日,全区今年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林贷余额达1.2亿元,已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75%,居全市首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贷款运行环境上再优化,降低信贷风险
通过加强林权抵押物的管理,完善林权信息化系统和担保体系建设,为林权抵押贷款构筑多重“防火墙”,消除银行和林农的后顾之忧,确保林贷平稳运行。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林贷抵押物安全。积极开展政策性林木火灾保险,在2008年实现了林木火灾保险全覆盖、全赔偿的基础上,今年2月份,又率先与人保财险丽水市分公司签订了续保协议,既降低了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又保障了植被恢复资金来源。同时,探索性地建立了森林管护全覆盖制度,并创新试行了森林管护承包模式,实现了森林管护从生态公益林的局部管护向所有林地的全覆盖管护转变,努力降低森林火灾给林权抵押贷款造成的风险。2009年,莲都区被为全市森林消防工作一等奖。
二是强化林权信息收集,为林贷顺利推进打好基础。大力推进林权属性数据数字化工作,实现网上查阅林权信息、网上办理林权变更登记,为林贷提供信息保障。目前全区已输入林权基本信息27.7万余条。全面推进林农信用等级评定,将林农信用与林木资产相结合,为林贷提供授信依据。全区共评定2个信用乡、40个信用村、46241个信用户,共授信额度13.3亿元,占全市授信总额的25.8%。积极投入建设“林权IC卡”,现已有20%农户(计9520户)完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总值1.7亿元,为实现农户持卡贷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担保体系建设,为林贷增设市场保障。为促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由政府主导形式稳步过渡到市场化运作模式,莲都区新增设了3家担保公司开展林权抵押担保业务,探索出一条有效规避林权贷款市场风险的新途径。其中丽水市老竹和谐兴农担保有限公司是经市银监会批准、由老竹镇10名自然人和1家农产品合作社自发筹建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070万元。现经该公司担保发放的林权贷款达3000多万元。
二、在贷款服务方式上再创新,满足林农需求
从进一步方便林农贷款的目标出发,继续规范林权抵押贷款程序,创新服务方式,减少贷款环节,建立起一套快速、高效、便民的贷款运作机制。
一是增加林贷服务网点。区农村合作银行在每个乡镇至少设立1个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网点,重点区域、重点乡镇以及管辖范围广的乡镇设立2-3个网点,全区共设点44个,极大地方便了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二是创新林权贷款品种。全面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品种,即对10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户,实行贷款卡制度,在2年期内,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林农可凭卡在莲都农村合作银行任何支行或分理处存、取、贷。
三是加大林贷工作考核。为全力推进林权贷款进度,区农村合作银行根据林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以季度为单位将林权抵押贷款完成情况纳入到下属支行、分理处的工作考核范畴,充分调动各网点工作积极性。
四是拓宽林贷抵押范围。从原来只允许借款人自己的林权作抵押放宽到允许第三者林权作抵押,既减轻了林权变更压力,提高贷款效率,又避免了因借款人林权资产容量少而产生的额外风险。
五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去年设立乡镇林权管理分中心的基础上,实行分中心与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网点联合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林农持有效林权证现场申请贷款,现场办理《他项权证》,现场发放贷款,办理一宗贷款的时限由原来10个以上工作日缩减到2个小时,由原来需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费用降低“零”开支。
三、在资金使用指导上再深化,放大林贷效益
高度重视对林农贷款资金后续使用的引导,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做强做大林业龙头企业,引导林农用活、用好贷款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推动林农增收的“杠杆”作用。
一是示范带动。依托林权管理分中心,通过帮助制定发展计划,开展上门培训等方式,指导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效益和产值。通过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做大做强,示范带动林农将贷款资金投入林业生产,实现增收致富。如该区大港头镇的丽水宏森木制品厂,通过林权抵押,向银行融资贷款40万元,一部分投入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一部分投入毛竹林进行低产改造,两项产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其中,毛竹林项目总面积30亩,投入资金5万元,预计每亩年纯收入1000多元;木制品加工企业09年产值达600多万元,比贷款前增长50%。
二是产业引导。积极谋划莲都林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提升笋竹产业、重振油茶产业、培育香榧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加大森林资源流转力度,让“碎化”和闲置的林地集中起来,进一步推动林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破解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林农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截止2009年底,全区有10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基地200多个,累计流转森林资源面积21.5万亩、占全部森林资源的12%,盘活森林资源资产7628.8万元。其中,丽新乡咸宜村的油茶基地,通过林地合理流转,形成了1000多亩的规模经营,成为全省油茶良种推广示范基地,该区也被列入全省油茶产业三个重点县区之一。
三是跟踪管理。财政、林业等部门高度关注贷款资金的流向,从贷款发放到项目投入实行全程监测,确保贷款资金落实到林农手中,落实到具体产业。据统计,该区林贷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930个,项目总投资1.86亿元,创产值2.82亿元、利税0.19亿元,安置就业人员8000多人。同时,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严格落实财政贴息政策,确保各项惠民、利民奖励政策落实到位。2009年,该区争取到中央、省财政林贷贴息147.7万元,区级林贷财政贴息、风险补偿资金、对金融机构奖励56.2万元资金,也将于近期全部兑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