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农村绿化的长兴答卷
本报记者 赵永新
“为何搬回农村住?因为这里的环境比城里更好!”日前,记者到浙江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采访,返城回乡的退休老教师蔡炳森笑着说:“你看,房后毛竹满坡,路边绿树成荫,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听的是清脆的鸟鸣,哪一点比城里差?”
“优美漂亮的环境不仅让本村的20多位退休职工回乡养老,每年还吸引不少上海人来此度假,一住就是几个月,开‘农家乐’的村民光这一项一年就收入四五万元。”月明村村主任叶宝福说,“以前真没想到农村绿化还有这种效果!”
据介绍,坚持不懈的农村植树造林,使长兴县的森林覆盖率去年达到51.3%,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从绿化中得到的人均年收入2500元,占总收入的二成多。
记者切实感受到: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正成为长兴农村的真实写照。
城乡生态不可分 农村城市一起抓
城市绿化一掷千金,农村绿化一毛难拔,这一现象在我国城乡绿化中还比较普遍。
“老实讲,我们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长兴县林业局局长甘友法坦陈,“前几年县委、县政府逐步认识到,绿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没有农村的绿化,就没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城乡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农村的美化,就没有城市的净化。”
认识的提升,带来行动上的改变。据甘友法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城乡绿化一体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加快乡村道路绿化,在国道、省道、乡村公路及河道两侧等植树造林11500多亩;开展绿化示范村建设,力争做到“能绿则绿”。目前该县已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57个。
在此基础上,长兴县于去年启动实施《星级绿色村庄创建规划》,由政府统一制定实施规划、统一免费配送苗木、统一组织村民种植、统一进行考核验收。
“政府免费送种苗,一下子把农民的种树积极性带起来了。”水口乡徽州庄村党支部书记林瑞满说,去年政府为他们村配送了6000多棵种苗,今年又送了1万多株,乡亲们争着要、抢着种,能栽树的地方都种满了。
据介绍,“星级绿色村庄”创建活动被纳入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不达标的不能评优创先。两年来政府已投入1200余万元,配送苗木81.2万株。“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使全县25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星级绿色村庄’,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乡土树种唱主角 专业造林保质量
长兴人很富,去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33.9亿元;长兴的树很“土”,绝少看到在北方都很受追捧的棕榈树、椰子树等外来品种,国外的洋品种更没有市场,几乎全是香樟、银杏、红梅、柳树、水杉、朴树等乡土树种。
“‘重土轻洋’不是钱的问题,主要考虑的是绿化效果。”县林业局绿化造林科科长沈泉说,“本土树种适应性强,不仅成活率高、长得快、枝叶茂盛,而且抗虫抗病;外来树种花钱多不说,而且水土不服,成活率低,三五年都形不成像样的树冠,生态效益较差。所以我们一直反对‘贪大求洋’,强调多栽乡土树种。”
“你们不觉得乡土树种不好看吗?”
“如果一棵树长得半死不活,怎能谈得上美呢?”沈泉反问道,“你看这些香樟、银杏、水杉,一株株树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才是真美!”
科学绿化不仅体现在树种的选择上,还体现在造林方式上。在长兴县城通往小浦镇的道路两侧,水森花卉园艺场经理徐明桂正带领几名工人为小树上有机肥。“这些林子都是由我们公司承包栽种的,政府出土地资金,我们负责种植、管理,包种包活。承包期间我们可出售部分苗木,10年后每亩留22株原植树木转交给政府。”
甘友法介绍,县政府采取“政府出资、专业公司种植、林业局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的方式,成活率都在90%以上。
增绿就是增富 种树就是种钱
位于长兴县西部的泗安镇由于以丘陵为主,水土流失严重,被称为“长兴的西伯利亚”。然而,记者日前乘车到这里采访,仿佛穿行在绿色的海洋里: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一处处新盖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中。
“这些新房子主要是农民近几年靠苗木收入盖的。”泗安镇党委副书记孙宏惠说,农民这几年靠经营苗木,由过去的“一穷二白”,变成了现在的“一富二绿”。
如果植树造林只有生态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这几年长兴县注意在“绿”和“富”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抓住全国加快绿化的大好时机,鼓励农民多种苗木。
苗木大户郑行泽的苗圃里绿荫匝地,几位农民正在小心翼翼地起挖一棵香樟苗。“这棵苗子树干直、树冠大,运到苏南要卖1000多块。”郑行泽说,“这两年安徽、四川那边都来买苗子,我雇了本村的几位乡亲帮忙,每人一天的工钱200多元,比外出打工都强。现在我们这里已形成苗木产业链,从育苗到起苗、运输、施工、餐饮,生意好得不得了,连包裹树根的稻草都跟着涨价,价钱比稻米都贵!”
“现在苗木产业已成为我们镇的支柱产业,80%多的农户经营苗木,面积超过6万亩,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大规格苗木基地。” 孙宏惠笑着说,“农民有事情忙了、日子好过了,连治安工作都好做了。”
“增绿就是增富,种树就是种钱。现在连土地紧缺的平原地区的农民都种苗木,去年全县苗木销售额突破10个亿,今年有望超过12个亿。”沈泉说。
甘友法说,农村绿化造林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长兴继前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之后,去年又入选全省第二批“森林城市”,两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目前正编制《森林长兴建设规划》,力争让长兴大地更绿、更富、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