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杨梅成熟还有几天时间,然而,这几天在杨梅产区慈溪横河镇的不少山头,已经出现了许多采摘杨梅的梅农:他们不选个大、色红的杨梅,却挑青涩、个小的杨梅采摘。
笔者了解到,今年由于受气候影响,再加上又是杨梅 “大年”,使慈溪市杨梅成熟期普遍延后。面对密密麻麻如糖葫芦般挂满枝头的杨梅,横河梅农想到了一招——“手工疏果”助杨梅早上市。
6月19日,笔者在横河镇龙南村的一座山头看到,不少梅农有的爬在树上,有的站在树下,把又青又小的杨梅摘掉 (注:梅农称 “删”杨梅)。梅农陈岳军介绍说,从上个月10日开始,他几乎每天下午就开始上山 “手工疏果”,把又青又小的杨梅 “删”掉。梅农陈绍飞夫妇这几天也隔三岔五往杨梅山上跑,用自己的双手把枝头的杨梅果子减少到合适的数量,利于杨梅长个、成熟。
在龙南村柘岙山头,正在采摘青杨梅的不少梅农说,为了提高杨梅品质,之前,他们也用了 “疏果剂”疏果了,但由于今年杨梅长势特别旺盛,“疏果剂”使用后效果并不理想,果实过密肯定不利于杨梅品质的提高,而且成熟期也随之延后。经验老到的梅农介绍说,“手工疏果”一般要把每根枝头10多个果实减少到3、4个为宜,删掉青的小的,剩下红的大的。这种方法虽然效率很低,一般一个人一天完成不了几棵树,但疏果均匀,摘除 “多余”的果实后,剩下的长势就会大大加快,品质也随之提高。
已经做了40多年梅农的老陈向笔者算了笔账:个头小的普通杨梅,当 “通货”每公斤价格卖不了几元钱,而个大色紫的篮头杨梅往年每公斤卖到20元不在话下,价格差距是10余倍。如果让果实这样长下去,杨梅采摘期肯定还要延后,而且枝头上一个挨一个生长的果实影响了杨梅品质。这样一算,梅农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
除了龙南村,据悉,今年,横河镇其他各村杨梅产区的梅农也普遍采取了 “手工疏果”的方法,很多梅农早在5月初就开始上山 “手工疏果”。梅园村一位姓胡的梅农说,其实他早就尝到“手工疏果”的甜头,这两年,他每年都雇人背着梯子上山疏果,尽管要耗费一些人力和财力,但杨梅成熟季节他卖的都是 “精品杨梅”,总账一算,还是大有 “赚头”,所以现在他每年上山 “手工疏果”,确保每棵杨梅树上的杨梅都是 “精品”。 “这样销路也不发愁。”这位梅农说。
据了解,今年,农谚 “端午杨梅挂篮头”改写已成定局,预计杨梅采摘期真正到来要在6月20日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