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
 
     
 
 

看世界各国如何主办世博会

 
 
发布日期:2010-06-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大召开了。中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一个活动,让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齐聚中国长达184天,展示各种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先进的规划理念,这是个学习别国经验并在交流与碰撞中促进自身发展的大好时机。

       纵观世博会的历史,每届成功的世博会,都令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受益良多。这些国家利用世博会学到一些什么,成就一些什么?就让我们带您去历届世博会游历一番吧。

        留下经典建筑 

       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1889年巴黎世博会专门建造的。虽然这座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在建造时遭到了包括很多文艺界名流、专家在内的法国人的反对,但铁塔的轻盈造型却在众目睽睽下日臻完美。1889年的世博会上,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成了最具吸引力的世界奇迹,它使博览会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很快,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主要象征,并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铁娘子”。 

       此外,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原子模型塔,作为人类向往世界和平的象征被保留至今,也已成为布鲁塞尔首选游览景点之一;太空针塔是为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而设计的,它占地74英亩,高185米,站在上面可以360度俯瞰西雅图的街景,已成为西雅图不可或缺的文化标志和旅游胜地;1970年大阪世博会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被永久保留,成为国家特定的纪念文物,它不仅是世博会辉煌历史上的一个“图腾”,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日本的时代符号。

        发展旅游产业 

       增加旅游收入,带动举办城市及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各国争相申办世博会的不竭动力。随着世博会规模的扩大,参观人数也不断增长,世博会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旅游收入愈发可观,举办过世博会的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如果说世界上第一次大型的商业性活动——1851年伦敦博览会让世界旅游业初见端倪,1937年巴黎世博会更是成就了一个产业的兴起。在这届世博会上,“主办国地方馆”的项目形式首次出现,并在其后历届世博会中得到沿用。博览会上,各国展馆发挥各自优势,介绍本国地理资源与人文特色,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这一年,巴黎各类文艺演出的观众与上年相比,猛增400万;卢浮宫与凡尔赛宫的参观人数增长近一倍;巴黎地铁运营仅票务一项就带来了5900万法郎的额外收益;巴黎的旅馆入住率更达到了112%。 

       提供学习平台 

       每一届世博会都充分汇聚了人类在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激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搏,为展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个橱窗,也为举办国和参与国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上,1.7万名参展者带来了大约100万件展品,观众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发明和珍宝,看到大规模工业生产产品造福人类的前景。同时,美国在博览会上展示的科技实力,也让欧洲人为之叹服。

       参加世博会是日本把目光投向世界的开始,他们在世博会上如饥似渴地吸收各国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日本在国内兴办博览会,推动明治维新的进行。曾任大阪世博会展馆设计师的淀野隆说,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日本人看到了各种国外的东西,感受外面的世界,补充了“心灵的维生素”。通过大阪世博会,日本进一步打开国门,从中吸收了西方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增强了国家的工业实力,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

       1993年,韩国在大田市成功举办了世博会。在大田世博会主题“新的起飞之路”的引领下,韩国目睹了世界各国的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新一代交通工具、宇航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环境保护新科技成果、机器人资源、新材料的开发及新能源、替代能源研究的最新成果等使韩国观众大开眼界,也增强了韩国对“科技立国”的认识。 

        完善主办城市 

       为了举办世博会,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城市建设。世博会为当地历史建筑的修复、街道的整修、公共交通设施的改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对主办城市而言,世博会已成为改善城市面貌及综合管理的动力。世界级的大都市往往借举办世博会的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从而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发展。

       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政府本着“修建永久性建筑、促进旅游业、改善环境”的三项世博园区建设原则,在里斯本东部的荒芜地带辟出330公顷的世博园区,不仅修建了风格独特的永久性展厅,还设计了一批高质量配套工程,新颖的大型建筑群令古老的里斯本旧貌换新颜;而当年为方便观众和游客而建设的交通设施,全长17公里、横跨特若河的瓦斯科•达伽马大桥,使葡萄牙南北变通途,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筹备和举行世博会期间,里斯本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改善市内的环境,清除污染,修建了许多便民设施。正如里斯本世博会主席维埃拉曾经说过的那样:“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关键在于世博会背后的东西,比如城市未来的发展、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的保护,这些才是永不落幕的景色。” 

       孕育新的理念 

       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以来,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从世博会中孕育而生的。比如将商品汇集在一起交易的百货商店,组织观光游览的旅游活动,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各类公园、游乐场、度假村、俱乐部等。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展览会,世博会在全方位展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一个时代推出具有前瞻性的现代社会新理念。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曾四度举办世博会,但在许多人看来,从没有哪一届世博会像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那样,如此迫切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被认为是世界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盛会,因为它在展示新技术的同时,打破世界的沉寂和凝重,表达了参展国对和平的期望。此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世博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技术世界中诞生的世博会,开始站在技术的肩膀上,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注人的权利、民族和国家间的平等,以及生存环境等。

       1974年美国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是“无污染的进步”。斯波坎市为该届世博会彻底治理了斯波坎河的污染,不仅为斯波坎带来了一个河边公园、一座歌剧院和一个会议中心,还留下了一条干净的河流。这次世博会不仅使斯波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新的环保理念:始自斯波坎世博会的“世界环境日”,一直延续至今。

       希望人们可以认识到科学技术有能力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从而消除当时与日俱增的科学进步怀疑论,唤起人们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乐观主义,即认为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这也是该届世博会的最重要意义之所在。

       纵观世博会的历史,每届成功的世博会,都令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受益良多。由此可见,利用世博会学到一些什么,新成就一些什么,才是中国举办世博会最应考虑的事情,而不应仅仅关注我们向世界展示点什么。
 
       作为记录当代文明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承载体,每一届世博会都为世界呈现着创意和精彩,一些令人惊叹的建筑或艺术品往往变成永久性藏品,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这些因世博而生的经典之作,久经时光的洗礼,依旧在人类文明史上散发夺目的光芒。世博会不能仅被当成一个展览和表演的场合,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学习。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