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绍兴市森防站提醒各园林绿化相关单位,抓住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时机,做好防治工作。
黄杨绢野螟在绍兴1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出蛰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卵5月上旬开始发现。主要危害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小叶黄杨等黄杨类,以及卫矛、冬青等植物。
根据往年防治经验,绍兴市森防站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一、药剂防治
该虫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在绍兴一般在4月份。药剂可选择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或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应将不同杀虫机理的农药交互使用,以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二、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
在成虫发生期,于黄杨科植物周围的路灯下利用灯光捕杀其成虫,或在黄杨集中的绿化区域设置黑光灯等进行诱杀,可减轻下一代的为害,但要注意对灯附近黄杨植物的喷药保护。
三、加强园林管理 降低虫口基数
利用其结巢为害便于识别的特性,及时摘除虫巢、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为害。冬季清除虫茧,并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绍兴市森防站 戚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