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自然保护
 
     
 
 

“绿眼睛”的绿色追求

 
 
发布日期:2011-07-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在浙江,特别是浙江温州,有很多人知道绿眼睛环境组织(以下简称“绿眼睛”)。“绿眼睛”是中国最活跃的,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为使命的民间环保团体之一,它组建于2000年,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紧急救援、治疗护理和野放训练工作,协助政府开展打击捕杀野生动物等的违法行为。近几年,“绿眼睛”荣获“福特汽车环保奖”,并获得了我国的“地球奖”,成为国内获奖级别最高的环保组织之一。

       野生动物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继军火、毒品之后的第三大非法贸易,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包括逃避法律框架的盗猎、走私、贩卖等。各地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风气盛行,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愈演愈烈,我国野生动物的命运令人担忧。为大自然和野生动物请命是“绿眼睛”成立的初衷,10年的艰苦历程,“绿眼睛”已经从一个当初十几名中学生组成的青少年环保小组,成长为支持者近万人的全国性环保网络。目前,“绿眼睛”已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建立了项目点,同时创建了华南自然会、海南环境志愿者中心等非政府组织,成员多达5000余人,并在200多所高校成立了环保社团及开展多项环保活动。

协助政府,4年打击非法贸易行动60次

       2008年,“绿眼睛”接到瑞安市一家农贸市场有人贩卖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消息后,立即与当地林业部门取得联系,并带上暗访设备现场取证,通过配合救下了1只赤腹鹰、1只褐耳鹰以及10多只斑鸠。

       这只是“绿眼睛”野保行动中较为平常的一次。多年的工作实践,让他们对如何有效地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有了一套真本领。

       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经常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绿眼睛”的工作人员便与热爱动物的慈善人士一起扮演“卧底”开展调查工作,以买家或食客的身份在农贸市场进行搜索,从野生动物商贩那里深入了解购货渠道、藏匿窝点与销售网络等各类信息,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执法行动。

       在掌握确切的交易信息后,就需要开展一场野生动物保护协作战。行动前,“绿眼睛”都会进行充分讨论,确定周详的行动方案。在行动中通常分为两组,一组负责联络政府、媒体等部门,以及行动中的协调工作,将交易信息与行动方案向辖区的政府部门做详细的汇报,以便部署工作及时开展协助;另一组负责现场交易的取证,通过录音或录像记录,以备零口供立案。过程中媒体的参与也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扩大行动的影响力,提升市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还能起到威慑不法分子的效果。

       为更好地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执法工作,2008年,“绿眼睛”开展了省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与野保的公众参与调研工作,对多年的行动经验进行总结,特别在线索搜集、普法宣传、物种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希望将温州地区的试点工作向外推广。几年来,“绿眼睛”已协助政府部门打击了60多起捕杀或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救助野生动物近千只,成立了我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民间性质的野生动物救助站。“绿眼睛”还组建了覆盖浙江、福建两省的2000多名志愿者队伍,使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泛滥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被各地政府评价为“非常难得的合作伙伴”。

温暖关怀,开展野生动物紧急救援

       野生动物紧急救援是“绿眼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快地到达现场,减少野生动物伤亡,2006年,“绿眼睛”启动野生动物救助车,承担起温州市11个县、市、区的野生动物救助工作。

       2007年11月,福建省福鼎市桐山溪迎来了4只可爱的天鹅,它们正享受着迁徙途中的一刻恬静。然而,在一个沉闷的午后,枪声骤然响起。1只天鹅失踪了。据目击者称,那只天鹅被人杀死了……11月11日,福鼎市电视台记者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绿眼睛”,志愿者们立即采取了紧急行动。当晚,志愿者们在桐山溪边搭起了帐篷,一场长达12天的守护天鹅行动拉开帷幕。每天,志愿者定时对天鹅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密切巡视两岸人员活动情况,绝不让人靠近岸边,以免惊扰天鹅。与此同时,“绿眼睛”积极协助林业公安对天鹅失踪一案进行调查。一周后,凶犯被抓获。

       “绿眼睛”保护天鹅行动引起福鼎市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央及福建、浙江两省各大新闻媒体也广泛关注,10多家媒体对行动做全程跟踪报道。福鼎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下发了《福鼎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桐山溪天鹅的通告》,在桐山溪划出天鹅专属活动区。2万多名市民自发来到桐山溪畔观赏天鹅并协助志愿者开展守护行动,当地学校也纷纷组织学生来到现场。为此,“绿眼睛”通过图片展览、现场讲解、发放传单等方式向公众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教育。

       2010年1月,温州四海山森林公园内出现了1只双腿骨折、伤势比较严重的梅花鹿。接到“拯救梅花鹿”的热线电话后,“绿眼睛”立即带着浙南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兽医、麻醉师、护士等4人,颠簸了3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受伤的梅花鹿大约重七八十公斤,十分胆小,救治难度非常大。当晚,兽医快速给梅花鹿做了手术,并将它安排在监控室进行观察。由于四海山森林公园不可能有野生的东北梅花鹿,众人推断这只受伤的梅花鹿是被圈养过的。2010年2月,放生梅花鹿的谜底浮出水面:这只受伤的梅花鹿是非法收购得来,供餐馆宰杀出售,因为经营人害怕被发现,于是把20多头没宰杀的梅花鹿悄悄放养在永嘉四海山上。得到消息后,“绿眼睛”立刻向林业部门汇报,涉案的经营人被抓捕归案。

       2010年2月,“绿眼睛”的救助车在温州市苍南县救助了1只猫头鹰,回到救助站安顿好猫头鹰之后又立刻带上几天前已恢复健康的穿山甲送往100多公里外的森林公园野放,回程中又经过永嘉县接救了1只蛇雕和1只猫头鹰。在返回的途中,正当车内救助员要闭眼休息时,随身的热线电话又响了起来,救助车又向东北面50多公里外的乐清市驶去。当救助车带着3只动物回到救助站时,救助站的另1名工作人员正在安顿3只猫头鹰幼鸟,它们分别来自瑞安市和平阳县。1位在中途上车报道救助蛇雕的记者不禁感慨:“这样奔波实在太辛苦了!”

       令人欣慰的是,“绿眼睛”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形成了庞大的野生动物救助与举报网络,有关动物保护的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绿眼睛”。

       承担野生动物救护和野放训练工作的“绿眼睛”野生动物救助站设在温州市苍南县城的一座小山腰间。这里的笼舍根据猛禽救助的标准建设,配有卫生室、隔离室、野放训练笼及标准笼舍10个,可同时接救30只野生动物。

       在救助站,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档案”,从救助时的受伤原因、地点、时间以及举报救助者的详细资料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些信息将用于更系统的整理与分析。目前,“绿眼睛”已救助野生动物500多只,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0多只。同时,救助站又成了开展青少年生态教育的实践基地,在活动期间向青少年志愿者开放,有专门人员讲解介绍。

       眼睛代表着人类的心灵,绿色代表着自然的颜色,“绿眼睛”则代表着一群守护天使对绿色的追求。多年来,“绿眼睛”一直怀揣着这份绿色的追求,拯救野生动物,开展大量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他们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歇,他们将为打造生态社会而不断奉献,他们将为野生动物构筑一个和谐自由的家园。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