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别名莲花、芙蓉。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梅花的铁骨铮铮,没有水仙的玲珑清秀,也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然而,它却在炎夏酷暑中,出污泥而洁身吐芳,洒清香而天然独秀,亭亭玉立,超凡脱俗。
荷花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位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她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使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洁水灵的鲜花。
荷花神西施
西施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她貌若天仙,超凡脱俗。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看见她的美貌,都羞愧地沉入水底。所以有了“沉鱼之貌”一说。
相传吴越两国交兵,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思复国之计,在范蠡的谏策下,越王在越国遍寻美女,最终选中西施以实施美人计。西施为了国家的利益,在接受越王勾践三年训练后,到吴国巧妙地运用美人计离间了吴王夫差与伍子胥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吴国走向了灭亡。
然而西施却不幸死于战乱。她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事感动了天地。到天庭后,玉皇大帝钦定她为司掌六月荷花的花神,位列仙班,永享人们的朝拜和供奉。
藕郎与荷花仙子
很久以前,在天宫的百花仙子中有一位聪慧秀丽、心地善良的荷花仙子。她为了让人间荒芜的土地变得花团锦簇,便讨了一些花草树木的种子,瞒着玉帝来到了洞庭湖畔。途中她与一位勤劳、英俊的小伙子藕郎相遇,并结为夫妻。两人用勤劳的双手把洞庭湖逐渐打扮成富饶美丽的湖乡。
不久玉帝发现了此事,便派天兵天将去捉拿荷花仙子。荷花仙子决定下湖躲藏。她将自己历经千年修炼而成的碧玉珠交给藕郎,告诉他将珠含在口中,不出门就会没事。万一被天兵天将发现,就把珠子吞下,以后他俩也能团聚。说完投入湖中不见踪影。藕郎在家待了几天,每天都能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他闷极了,想出门看个究竟。不料刚出门就被发觉,于是他吞下了碧玉珠,顿觉血脉流畅,遍体通泰。
天将对藕郎横砍一刀,只见藕郎被砍断处有许多细丝相连,细丝很有弹性,一收缩断处就合在一起。天将无计可施,便告之玉帝,玉帝便从云端抛下“玄箍”,藕郎身上被箍处立即变细。天将随即把变了形的藕郎丢入湖中。藕郎沉入湖底,碰着泥土,竟长出许多须根来,慢慢长成了又白又嫩的藕。这时躲在湖里的荷花仙子见藕郎未等她营救却变成了藕,痛哭不已。
她搂住藕郎的身子,让自己长出荷叶来,撑出水面保护藕郎。接着荷花仙子的四肢慢慢变成花蕾,在湖面上开出清香的荷花,每朵花中都结有一个莲蓬,莲蓬上结满“碧玉珠”所变成的莲子。
唐玄宗与莲花池
唐玄宗晚年独爱莲花,与莲花结下不解之缘,这与杨贵妃有着密切的关系。杨贵妃出身官僚世家,因其肤如凝脂,脸型丰满匀称,酷似莲花,被唐玄宗称赞为“莲脸”,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长恨歌》中所赞叹的“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正因如此,唐玄宗对莲花情有独钟。他诏令扩建骊山华清宫,并利用骊山的温泉,专门修筑了两个沐浴大池,时称“供奉两汤”。唐玄宗专用的浴池,称御汤,引骊山温泉入池,浴池四壁多用大理石砌筑,壁上雕有九龙飞翔之状,龙头为白玉石雕。温泉似从九龙嘴中喷入池内,故时人又称“九龙池”或“九龙汤”。在御汤的正中,安放了一朵石莲花。其雕刻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深得唐玄宗喜爱,故安置于御汤中央,又使石莲“才出水际”。一眼望去,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被群臣称赞为“莲花汤”或“莲花池”。每逢冬至,唐玄宗便携带杨贵妃来此避寒沐浴。
而一到夏季,唐玄宗则偕同杨贵妃往太液池赏荷观月。太液池分东西两部分,西部较大,中间用渠道相连。池内千叶白莲盛开,美不胜收。有一年,唐玄宗在太液池设宴作乐,热闹非常。群臣看着池内亭亭玉立的千叶白莲,酷似美丽的少女,娴静多姿,一致称赞莲花的娇艳。而半醉半醒的唐玄宗则指着杨贵妃对左右大臣说:“莲花虽美,但不解人意,这怎么能与既善解人意又貌似莲花的贵妃相比!”此后,人们常以“解语花”来比喻美丽的少女。
曲院风荷
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建都杭州,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终日花天酒地,特地在西湖九里松洪春桥堍设立了一所曲院,招聘天下酿酒能手,专门酿制美酒,供宫廷享用。
曲院建造得十分讲究。前面挖了一口大池塘,引进西湖水,种植了并蒂莲、红莲、白莲,四周造起曲折回廊,亭台水榭,后面是制酒、酿酒工场。每逢莲塘碧露、南风送香的初夏季节,满苑红、白荷花盛开,煞是好看。
这一年六月,曲院满池荷花盛开,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千层翠盖;红艳洁白的荷花,似锦绣红妆。酿酒老人们正忙碌地在晒曲、制曲。忽然,院门开处走进来一位五十开外、头戴方巾、身穿青衫的读书人。他一眼望见满池荷花,南风吹过,清香沁人,不禁脱口赞道:“多好的荷花,真是一处赏荷胜地啊!”一边观赏,一边漫步来到酿酒老人面前,问道:“老大爷,请问这是什么所在?”
酿酒老人回答说:“这是酿酒曲院。”
那位读书人不胜感慨:“荷花虽好,可缺少美酒助兴。”
酿酒老人见他是位读书识理的人,便请他到池边荷香亭里休息,说道:“先生请坐,舍下略备薄酒,待我取来,供先生助兴。”
那读书人手捋长须,微笑点头,连连道谢。不多久,酿酒老人便提着一葫芦酒,端上一只大碗,放在桌上,满满地斟上一大碗,说:“先生,请用。”这时,刚好一阵大风吹过,卷起满池荷瓣,恰巧有一瓣掉在酒碗之中,阵阵荷香、酒香扑鼻。酿酒老人正要取掉荷瓣,那读书人连忙伸手止住:“别拿掉,别拿掉!这正是一碗荷香美酒呵!”一边端起酒碗,满碗饮了下去,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正有一股荷花香味儿呢!”
酿酒老人听客人称赞他酿制的酒好,又满满斟上一大碗,说:“不瞒客官说,我们这曲院制的酒曲,常常有荷花粉吹落进去,酿出来的酒,还真有点荷香哩!”
那读书人一连饮了三大碗,趁着酒兴招呼酿酒老人说:“多谢老大爷,请你去取笔墨纸砚来!”酿酒老人取来纸笔,只见那读书人将宣纸往桌上一铺,望着满池荷花,饱蘸浓墨,向纸上一泼,又“唰唰”添上几笔,一幅水墨荷花,跃然纸上。那读书人意犹未尽,又举笔画上曲院小屋,题上“曲院风荷”四字,写上自己的名字。那读书人将画送给酿酒老人,作为酬谢,告别而去。
酿酒老人虽不识字,也喜爱这幅画,将它挂在曲院里。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的手笔!从此,曲院风荷便大大出名,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酿制的荷香酒,也成为杭州一大名酒。
王冕画荷花
明朝的王冕,少年时代替人放牛。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他看到一池刚被大雨洗刷过的荷花,荷叶上滚动着珍珠般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搭配着远山适时出现的一道彩虹尤其美丽动人。王冕被这美景醉倒了,想把这池清幽永久保存。于是王冕不断地苦练,终于把那一池荷花给画活了。
圆明园福海里的荷花
有一年,乾隆带着和珅在圆明园的福海荡舟,看到福海水面开阔,四周景色宜人,加上微风拂面,不觉悠然自得,竟渐渐进入梦乡。忽见对面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位姑娘,长得清清秀秀又充满灵气,乾隆见了顿觉神清气爽,便上前询问姑娘芳名,姑娘含羞答道:“荷花。”乾隆正要再问,只见姑娘的船已漂远,乾隆连忙叫人去追,一边大叫“荷花!荷花!”一着急就醒来了,原来只是个梦。但和珅在旁边听得清楚,以为皇上的意思是想看荷花。第二天便命人在福海种下了许多荷花,这就是圆明园荷花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