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地资源为依托,选择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的林下经济,备受关注。在林下经济的植物种类中,金银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药理作用广,发展前景好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落叶或半常绿藤本植物,主要以花蕾或初开的花供药用,藤叶亦供药用,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几千年传统经验及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致病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被誉为“植物抗生素”,成为“非典”、“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在我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有三分之一用到金银花,人们熟知的“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等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同时,金银花也是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用的天然物品之一。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变和保健意识的提高,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开始由药用向鲜食、香料、化工和保健食品等领域发展。人们熟知的有“金银花茶”、“金银花喉宝”、“王老吉”、“娃哈哈金银花饮”、“银麦啤酒”、“金银花露”、“忍冬花牙膏”、“金银花果汁”等。据统计,2010年全国的金银花需求量达2万吨以上,而实际产量仅在1万吨左右,今后几年对金银花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可达十几万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更把金银花视为珍宝,国际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金银花市场需求缺口巨大。
据《全国药材信息》调查分析,2004—2007年金银花收购价格一直在30元/公斤上下徘徊。在金银花行情低迷、新货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其库存得到了良好的消化,到2007年产新前金银花库存几乎见底。2007年金银花产新后价格从多年低谷中爬升至50元/公斤以上,到2008年产新前价格已升至80元/公斤左右。虽然在2009年药农加强植株管理,希望以此提高产量,但是,山东、河南两大产区因干旱造成减产,再加上2009年全球爆发甲流疫情,使得金银花市场需求激增。随着疫情的远去,金银花价格有所回落,但目前仍高居200元/公斤以上。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这样高价值的金银花栽培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且投资省、见效快。金银花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土壤条件,具有强耐干旱、耐瘠薄、耐水淹、耐盐碱等特点,无论在微酸土壤、微碱土壤、山区、平原、黏壤、沙土、盐碱地、石缝等均能很好地生长,尤其在钙质丰富的石灰岩性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在全国各个地区种植。金银花的产量与其植株的生长年限有关,当年即可采花,2年生鲜花可达1.5公斤/株,3年生的大于2公斤/株,4年生可达2—5公斤/株,到4年生时已经稳产,亩产可达1000公斤。因此,金银花种植户,3年就可以有3000—4000元/亩的经济收入,5年收入可达8000—10000元/亩。据测算,除去各种前期投入以及采花时的用工,3年生金银花每亩净收入2500元,5年生金银花每亩净收入6000多元,投入与产出之比可达1︰6。与此同时,通过开发金银花精加工产品,可以延长其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农村经济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下发展金银花带来的生态效益也十分突出。首先,金银花对生态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发达的根系能防止水土流失,茂盛的枝叶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土,净化空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夏天气温,改善环境,从而使系统结构更稳定。其次,可以增加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在时间、空间、功能三维角度上的科学设置与合理配置,提高林下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和转化利用效率。再次,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杜绝乱砍滥伐和盗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使森林的各项资源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而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金银花还是做盆景的好材料,能美化环境,又可广泛用于荒坡、荒地及学校、庭院的绿化。
在浙江本土的适应性和实践性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近70%为丘陵山地,非常适合栽培金银花。而且,金银花发展势头良好,种植基地分布已涉及全省20多个县市。栽培的金银花品种主要有3个:忍冬、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其中属于忍冬的栽培品种主要是从山东和河南引进,属于灰毡毛忍冬的栽培品种则主要是从湖南和重庆引进,而红腺忍冬都是从当地野生植株驯化而来的。
我省现有的一些种植基地还采用了金银花与香榧、板栗或者杨梅套种的模式。该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功,也积累了一定的栽培经验。我省现有经济林面积已达1800万亩,若能够在其下发展100万亩的金银花,估计可以增加林业产值20亿元以上。
产业发展的“东风”已具备
在政策扶持上,尽管全省还未将金银花单列为重点的扶持对象,但个别重点栽培县(市、区)已经露出政策扶持的端倪。比如景宁县,于2009年10月就针对以厚朴、金银花为主的中草药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药材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对农户种植金银花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2010年底,省卫生厅给远在丽水青田的贫困乡舒桥乡,送去了金银花和银杏这两味中药材的苗木,通过中药产业开展扶贫帮困。
在经济发展趋势上,浙江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新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民间资本丰富,房地产业回归理性,促使部分工商业资本相继流向农林业领域,而投资传统的农业前景并不乐观,新兴品种及与高科技开发的结合成为这些资本的首选,这也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在技术服务上,省内外农林院校、科研院所已经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科技服务人才,大力推广金银花高产栽培新技术。同时,根据区域性林地特点和生物安全需要,合理布局规模化种植区域,在制定金银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如省林科院专门组织科研人员对全省的金银花栽培种植情况展开调研,针对我省金银花产业的优良品种选育等问题,予以解决方案。现已建立金银花种质资源圃,新品种选育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与东阳市浙江树德堂金银花基地合作,改造500亩山地,建立了金银花新品种苗木繁育基地以及金银花与香榧套种的示范基地,基地一方面可以为良种苗木的品种化和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系统总结了金银花与经济林套种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温州瑞安市建立了3000亩的金银花林下经济种植基地,采用杨梅与金银花套种的模式,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造知名品牌“九潭金银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