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艺苑
 
     
 
 

姗姗木樨情

 
 
发布日期:2012-10-1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造化辗转至秋,因蜕去了两季韶华而变得凄艳多情。

       雨访荷塘,消减香红一半,秋雨的问候谁敢签收?风吻草圃,徒添愁黄三分,秋风的蜜意谁能消受?

       秋的一腔情绪,寻遍了浅碧深红,无人有心聆听。那些形色缤纷的花木,一身璀璨光艳的肌肤承载不了肃冷萧瑟,尽蜷缩着自怜倦容。

       即便如是,还是有花敢仰面临秋的。她叶脉如圭而名“桂”;纹理似犀又称“樨”。她花非出众,色不惊座。四剪花瓣坦然地舒张着,不论黄、白、丹、金,一样维持着她们米粒大小的领地。

       再也没有比她结构更简单的造物了。仿佛好奇女红的稚子,偷偷在碗形的小花兜上画出了四道缝。但这初掌绣刀而成的杰作并不显得笨拙,反而有一种童真与隽秀,她们仔细地举着一张张不谙世故的脸,淡然地端视着风兴叶落。

       秋愈老愈苛刻,天与地因此憋了一肚子不安,黯然对视——尔云寥寥,我木稀稀。那些来不及赶赴盛秋桂宴的晚桂,却与秋在这等凛冽惨淡中因缘和合。

       “桂花香动万山秋。”

       她们是秋最珍重的知己。金风玉露的好意,纵容成她们声势壮烈的香郁。

       她们的香是霸道的,几乎统辖了一秋的领地。那气息仿佛是一场蜜也似的告白,浓烈得近乎蛮横,剥夺了驻足者抗拒的权利。

       她们的香又是妩媚的,是“花香欲破禅”的。秋一生的修持,全让她们破了戒。犀利的西风经过,拂了一袖的温甜,这最具批判精神的秋风也因她变得柔婉多情。后来,冷峻的秋月闻到了,清瘦的秋水感受到了,庄肃的秋山和淡漠的秋阳都体悟到了。谁说香味是无形无色的?秋月因它浸染了一身灵动的蛋白光泽;秋水纤娜的曲线,秋山和秋阳温柔的照面,也都是得了它们的灵感而幻生的。

       桂是秋天的芯,是秋的气质的具象展现——朴素却不失风情。而跻身于暮秋的晚桂,是可以成精的!她们全无迟到者的颓丧,反而越显精力旺盛,简直香成了一篇磅礴的赋!你所能感受到的西风的凛冽与冷酷,仿佛是与那些冷空气无关的,应是被她们香得冻住了才合理。

       她们是诗的伯乐。“梅定妒,菊应羞”说的是她们;“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说的是她们;“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说的还是她们。她们是香士,馥郁而不俗。骚人们被招惹起了情思,又托付给她们去怜惜。

       她们是参禅的良师。《五灯会元》记载:“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曰:‘闻木犀华香?’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之。”

       禅道如桂,坦然明了地展现于世人,香味飘溢散漫,无所不在,自然永恒。也因此才有禅僧感叹:“几度欲归归不得,忽闻岩桂送幽香。”

       天意怜新菲,人间重晚桂。那些悠悠的清秋语,皆是姗姗的木樨情。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