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服装业“低碳”转型成趋势等19则

 
 
发布日期:2012-03-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服装业“低碳”转型成趋势
服装业,如今也将目光逐步转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要实现低碳环保与商业的平衡,应从低能耗的生产方式和低污染的生产原料入手。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尽可能选用天然、可再生且能循环使用的低碳原材料。要坚持绿色设计理念,突破原来传统服装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服装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以及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加再循环和低碳无污染材料的使用。在造型设计与款式构成上,采用易于拆卸的多功能型设计与工艺技术处理,产品零部件经过加工和粉碎后可以回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服装废弃物进行回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云杉育苗生长量最高纪录诞生
  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国家青海云杉良种基地位于大通县东峡林场,总面积329.5公顷,是以青海云杉母树林为主,兼有青海云杉种子园、落叶松种子园、青海云杉实验林的良种基地,是青海省最早开展良种选育和良种基地建设的林场。如今,基地良种生产能力已达年产2300公斤,年均生产良种壮苗120万株,仅大通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利用青海云杉良种壮苗累计造林3万余亩。而“青海云杉强化育苗”实验的成功,突破了云杉育苗早期封顶的常态,实现云杉苗当年2次乃至3次生长、连续生长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云杉苗期生长缓慢的规律,创造了国内云杉育苗生长量最高纪录。
 
河南新野依靠科技和创新养殖模式走生态养殖发展之路
  河南新野清水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科学技术,规模化养殖皮埃蒙特“十二黑”肉牛,走“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清水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循环经济,建成豫西南最大农民专业合作生态养牛场。养殖上,该合作社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喂养,实行“三有五统一”管理模式,即有耳标追溯体系、有青贮池、有沼气池,统一饲养模式、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所养殖皮埃蒙特“十二黑”生态肉牛膘肥体壮,为绿色食品,年存栏1000余头,年提供优质肉牛3000余头,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皮埃蒙特牛产业的迅速发展。
 
广东首家网络森林医院启用
广东省首家网络森林医院近日开通启用,260多名专家将择期在线接受群众咨询。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为主线,集信息查询、自助诊治、专家诊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广东省网络森林医院综合服务系统平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森林医院专家组体系。目前,广东正组织网院专家对有害生物疫情数据进行校正增补,入库数据达300多种。今后,省、市级每日至少安排1位专家在线接诊,县级每日1位专家在线接诊。省森防检疫总站将及时对各地专家解答问题、在线接诊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完成情况较好的地方和专家进行表彰。
 
全国人工圈养华南虎突破100只
  我国目前人工圈养华南虎的数量达到108只,其中51雄57雌,性别比例合理,有利于种群发展。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主任、上海动物园副园长袁耀华日前宣布,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圈养华南虎数量比2010年底增加14只,比1995年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成立时增加61只。其中,上海动物园是全国圈养华南虎种群规模最大的单位,饲养着8雄11雌共计19只华南虎。为挽救和扩大华南虎种群,中国动物园协会于1995年成立了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随后的16年里,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制定了《华南虎饲养管理规范》、《华南虎移地保护公约》、《华南虎保护规划》,每年制订华南虎配对和移动方案。
 
大批黑颈鹤飞回西藏河谷过冬
近日,上百只黑颈鹤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附近草场和湖边自由觅食、嬉戏。西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每年都有大批黑颈鹤飞回西藏中、南部河谷地带过冬。为保护黑颈鹤这种高原独有的鹤类,西藏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多处黑颈鹤保护区。目前,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周澎波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色林措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扎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等均已成为黑颈鹤越冬或繁殖后代的重要场所。2003年,国际上把黑颈鹤列为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目前西藏的黑颈鹤总数已超8000只,占全球总数的八成以上。
 
触目惊心!气候变暖食物减少致成年北极熊残杀幼仔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年度会议上,环境摄影记者詹尼·罗斯公布了一幅惊人的摄影作品。图片显示,一只成年北极熊正在用嘴将一只刚刚被它杀死的北极熊幼仔的尸体从海水中拖到浮冰上。据罗斯介绍,她的这幅作品拍摄于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奥尔加斯特里泰特水域。罗斯解释说:“这种同类间的捕食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根据观测的数据,这种现象现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气候变暖,海冰大规模消退,这造成了北极熊被困于食物短缺的陆地之上。食物短缺的季节越来越长,北极熊同类残杀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
 
首届全国林科大学生绿色创业大赛决出冠军
  日前,嘉汉杯首届全国林科大学生绿色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张亚玲代表队的“天诚树脂有限公司”项目团队最终获得冠军。本次大赛以“绿色校园、激情创业”为主题,分启动、分赛和决赛3个阶段,设冠军、亚军和季军各1名,优秀奖5名。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7所高等涉林院校报名参加,经过为期5个月的紧张角逐,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协作组等赛点的14个参赛项目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贵州:金沙县源村乡香菇助农增收
  金沙县源村乡在调整产业结构进程中,引进富甲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1000余农户种植优质香菇,其产品远销韩国。该乡采取“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合作社投入300余万元,先后引进8个香菇品种共3万袋菌丝进行指导种植。同时培育种植大户400余户,带动种植农户1065户。目前,源村乡香菇种植已达700余万袋,辐射带动周边源村、木孔、长坝3个乡镇的群众种植,并已逐渐形成产业链。全乡年产鲜香菇13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1200万余元,种植大户户均增收8万余元,普通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东阳木雕城销售突破百亿元
  日前,东阳中国木雕城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2011年实现市场销售105.3亿元,上缴税费4040万元,成绩斐然。作为商贸新市的龙头,从东阳世界贸易城到东阳中国木雕城一路走来,经历开业的喜悦、调整的辛酸、转型的成功,困难和矛盾重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不辱使命,成功完成了市场的完美转型。为实现大产业、大发展、大提升,2011年东阳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引进了复兴集团、富春控股集团、阿里巴巴等7家知名浙商企业,在木雕城一期基础上打造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不断提升东阳木雕文化产业,加快东阳经济发展。  (胡祥林)
 
金华国道、省道绿化率达100%
  100%是什么概念?用一个生动画面来阐释:如今车行330国道金华段内,凡是有边坡的地方,无不绿意葱茏。“十一五”期间,金华市创建的389公里文明公路中,绿化投入达2100余万元,占总投资的38.2%。3年来,全市共完成1017公里农村公路标准示范路建设,累计投入绿化资金3050万元。在新改建项目中公路绿化同步实施,“十一五”新增的1058公里公路中,绿化投入达3700万元。
  在公路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金华市公路部门特别注重结合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做到乔木、灌木、花卉相结合,以绿为主,花叶并茂,高低搭配,层次分明,在穿镇、穿村路段设置花坛,使路容路貌得到极大改观。
(徐益丰 杨依)
 
种植珍贵树种 林农增收致富
  自“全省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开展以来,缙云县共获得省赠送珍贵树种容器苗7.7万株,其中红豆杉5.7万株,闽楠1万株,黄连木0.1万株、光皮桦0.2万株、赤皮青冈0.3万株、细叶青冈0.4万株。在新建镇的栗坑村、宅基村、括苍山林场青口林区、独山林区、县林场大洋山林区、磨麦岩林区、牛路坑林区营造混交林449亩,红豆杉纯林100亩,共营造珍贵树木林549亩。另外,黄龙寺苗圃投入资金44.79万元,从全省各地调入20多种珍贵树种3369株,在黄龙城市森林公园营造了60亩珍贵树种园。经过两年的发展,种植珍贵树种已开始成为缙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刘迎春) 
 
嵊产环保竹篮 走进千家万户
  日前,金庭镇下任村工业小区里,永诚工艺竹编厂的检验人员正在检查出厂竹篮的质量。嵊州市是中国竹编之乡,市内有多家竹编生产企业利用可再生的毛竹资源,手工精心制作环保竹篮,每年投放市场的竹篮在10万只以上,促进了当地毛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增加了农民收入。这象征着绿色环保的竹篮子悄然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丽。相信,它将引领着人们走向低碳生活。
(张亮宗)
 
千年古柏有效纠偏重焕生机
  日前,桐庐县富春江镇孝门村的一株千年古柏发生侧倾,树干开裂,不仅可能造成古树死亡,还对周边房屋造成安全隐患。县林业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派出林业专家赶赴现场,与镇工作人员及孝门村村委会制订科学救护方案,并及时组织实施。目前,已通过钢架支撑和绑带固定相结合,对古柏的侧倾进行纠偏。两条绑带牢牢拉住发生侧倾的树冠,使古柏的树干不会继续开裂,原有的裂缝也通过绳索的牵拉大大缩小,再加上钢架支撑,有效防止了古柏侧倾。如今,古柏长势良好,对周边房屋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彻底解除。据悉,这株古柏已有1400多年树龄,胸围4.1米,树高13.5米,平均冠幅7米。  
(张 岩 许国明)
 
林下绞股蓝 收益也可观
  建德市千里岗山脉一带生长着具有“南方人参”之称的野生绞股蓝。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林业专家研发利用,并且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成功。但是由于市场开发营销问题,一直是小打小闹,尚未形成产业链和市场。如今建德市“江南春堂”瞄准市场打开销路,不仅开发了这一野生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为林农带来可观的收益,更为林下经济增添了新成员。如今,建德市“江南春堂”在童家、石屏、李家一带山区大量收购新鲜绞股蓝,这给山区里的不少农户带来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张京波 宋玉良) 
 
淳安:12万张森林消防宣传单进农家
  日前,淳安县林业局印制了12.3万张图文并茂的森林防火宣传单发放至全县23个乡镇425个村的12万农户家中。宣传单上不仅印有“森林防火 防范于未燃”的森林防火警示语和淳安县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还要求广大村民努力做到:在禁火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野外用火包括生产性用火,如烧荒烧灰、造林炼山、烧窑烧炭、烧田埂等和非生产性用火如野外吸烟、野外生火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烧山驱兽、电猫捕兽、小孩玩火、痴呆弄火等。同时,告知广大村民发生森林火灾,不要擅自盲目地上山救火,要积极参与村和当地政府统一组织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扑火时科学高效,确保人员安全。
(余勇洲)
 
德清朱鹮繁育基地又添新丁
  近日,8只朱鹮幼鸟漂洋过海,从日本佐渡接回祖国,落户在德清下渚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朱鹮繁育基地。朱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湿地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加剧,使朱鹮生存、繁育和栖息的环境恶化,其数量急剧减少。随着朱鹮在日本等国家本土的绝迹,1981年5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的7只野生朱鹮,成为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这次从日本接回的朱鹮分别是美美、华阳和溢水3只成鸟在2010年和2011年繁育的子代,6雄2雌。至此,在德清繁育基地的朱鹮数量达到68只。
(朱桂寿)
 
西湖区多措并举打响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古色古香的展示厅,明亮的宣传灯箱,柜子里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这是西湖区农家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日,首批“西湖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柜(厅)”通过区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验收,正式挂牌亮相。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西湖区农业局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据统计,2011年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12254万元,分别增长了15.4%和16%。同时,拥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5个,四星级农家乐2家(省级评定),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51户(市级评定),省级休闲渔业基地5个,市级示范点10个。  
(张传涛)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