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以极其凝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首句诗写旅客薄暮时分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接,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开端的“日暮苍山远”五字,勾画出一幅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中没有写明人物,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直现纸上,特别是诗中一个“远”字,给人以无限暗示和想象,领会到这位远途投宿者的心情。诗的第二句则引领读者视线跟随这位路人来到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便是这户人家的真实写照。“贫”字,应当是叩开柴门入室后的印象,茅屋、柴门、日暮本来就使人感到这户人家的苦况,更值天寒,当时的心境便是谁都体会得到了。 前二句诗十个字便把行路和投宿写得惟妙惟肖,后两句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却更加是意境的跳跃,诗人不写别的什么,只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家犬吠人的喧闹场景,尺幅之中顿起变化,给人以奇峰突现之感。 诗写到“风雪夜归人”句便戛然而止,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诗中透出的山居荒寒之感以及旅人的静夜之思,长久地震撼着人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