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也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 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泰山雄伟高大,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文人墨客咏泰山的诗文多不胜数。其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千古绝唱。 纵观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远而近,从朝至暮,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 诗首的“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诗开端以设问起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那青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由鲁地到齐地,囊括无遗。这是何等气象!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人笔中的泰山高得竟能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真真是符合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这“割”字表现泰山之雄险奇崛,化静为动,极具匠心。诗的五、六两句则勾勒出诗人所想中仰望泰山的动景:层云任飘荡,宿鸟归飞疾,画面灵动,一派生机。 尾联是诗人想象之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