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
 
     
 
 

奇特有趣的动植物

 
 
发布日期:2013-01-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似动物的植物

  会“放屁”的植物   在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有一种植物放的“屁”跟大炮一样响,而且还是突然袭击,会把人吓一跳。这种植物叫“马勃菌”,重约5公斤,只要被触动,马上会发出巨响,同时放出一股“硝烟”。这种“硝烟”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使人眼睛疼痛,并不停地打喷嚏。

  会“报仇”的植物  “金喇叭花”的花朵有1米高,像个大喇叭,它经常捕捉前来吸取花蜜的昆虫。每当有青蛙在边缘偷吃它的美味,这种植物就会采取报复措施,当青蛙深入喇叭内部时,就再也出不来了。

  会“吃人”的植物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一些地方,有一种会吃人的树。它的形状像一棵巨大的菠萝,高约3米,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蛇树”。这种树极为敏感,当鸟儿落在它的枝条上,很快就会被它“抓住”。美国植物学家里斯尔曾在1937年亲身感受到蛇树的威力:他无意中碰到树枝时,手很快就被缠住,结果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但手背还是被拉掉了一大块肉。

  会“报警”的植物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座名叫班格拉果山的活火山。在这座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花,每次火山爆发的前一天,这种花都会从山上冒出来,“告诉”人们火山即将爆发,应马上迁往安全的地方。

  会“喂奶”的植物  非洲有一种会给“孩子”“喂奶”的树。这种树下有许多幼小的树苗丛生在周围,像孩子依偎着母亲。当大树的花球凋落时,在花托处就结出一个个椭圆形的奶苞,奶苞上长有奶管,奶苞成熟了,奶管里便滴出黄褐色的“奶汁”来,大树下的幼树就用狭长的叶吸取“奶汁”。当幼树长大之后,就会从大树根部分离开来,过上独立的生活。

  会“自卫”的植物  在南美洲北部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叫“埃菌”的菌类植物,样子类似南瓜。如果你不慎将它踩破,周围立刻就会烟雾弥漫,一片漆黑,你也会不断地打喷嚏、流眼泪,就像挨了催泪弹一样。原来,埃菌的黑烟就是它发出的孢子。

  会“耍花招”的植物  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会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成群的蜜蜂,然后借助这些蜜蜂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有“仓库”的植物  非洲西南部有一种名为“霍屯督人的面包”的植物,它在地下长着很大的块茎,最大的块茎有700磅重,含有丰富的养料和水分。一般情况下,动物很难找到这个“养料库”。

  有“武器”的植物  东非有一种叫“水牛块”的植物,它长着又长又尖的刺,叫人可望不可即,只有长颈鹿、骆驼和山羊才有办法对付这些长刺。

  有“耐心”的植物  科学家在苔原地区一个2000年前的储藏室中发现了一些植物种子,有一颗种子在浇过水后居然发芽生长,并开出了美丽的玉兰花。

  有“护身符”的植物  甜菜夜蛾咬噬西红柿植株时,西红柿首先会产生茉莉酮酸,随后进一步产生其他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这些特殊的气味会将此处存在害虫的信息“通知”寄生蜂,寄生蜂嗅到这些气味后,会跟踪追杀甜菜夜蛾。


  似植物的动物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许多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嫩的花卉,它们也确实经常被误认为是植物。

  美丽的“海菊花”

  陆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开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一种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

  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虽然是动物,但它更像是娇艳的花朵。海葵形态繁多,一般呈圆筒状,体色艳丽。它靠强有力的底部吸盘附着于海底泥沙或岩石上。在它的管腔上部有数条至上千条菊花瓣似的触手,一张一合,如花似锦。生活在温带海域里的海葵,体型较小,管腔的直径不超过5厘米。但是,热带海洋里的海葵体型很大,有的口盘直径可达1米。

  海葵很贪食,它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还捕食小鱼、虾、蟹和其他动物。海葵的触手上有一种刺细胞,小鱼和小虾一旦碰到触手,刺细胞就立即射出一种有刺激作用的液体,使小鱼、小虾麻醉,继而被触手卷入口中,成为海葵的美餐。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可长达300年,所以“海菊花”可长开300年不凋谢,让陆上菊花望尘莫及。

  用途广泛的海绵

  海绵常年静卧海底,不见它吃喝,也不见它运动,它的体色也像花儿一样多彩,有大红、鲜绿、褐黄、乳白、紫色等,因此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认为是植物,直到1825年科学家才确定它属于动物类。海绵是多细胞动物中最简单的一类,但却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种类达1万多种,占所有海洋动物的1/15。它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片状、块状、圆球状、扇状、管状、瓶状、壶状、树枝状。小海绵的重量仅有几克,大海绵的体重却达5千克,据说有的海绵可活几百年。

  海绵的捕食方法十分奇特,是一种滤食方式。单体海绵很像一个花瓶,瓶壁上有无数小孔,这是它的入水孔。海水从这些小孔渗入瓶腔,然后由瓶口流出。在“瓶”内壁有无数的领鞭毛细胞,当海水从瓶壁渗入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动植物碎屑、藻类、细菌等,便被领鞭毛细胞捕捉、吞噬。

  海绵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有些海绵被磨成粉后再经过筛选,成了很细很细的小颗粒,却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过不了多久,又能形成新的群体。

  海绵的用途十分广泛,如用于洗澡擦身,制作油漆刷子,用作钢盔的衬垫和其他垫子,烧成灰能治疗脚痛等。目前,有的国家正研究用海绵净化海水,以达到平衡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

  海羊齿和羽毛星

  在海湾水下的礁石上,许多绚丽的“花朵”随海流轻轻漂动。其实,这些不是花儿,而是动物。由于它长得像陆地上的羊齿植物,因此人们都叫它“海羊齿”。它是棘皮动物海百合家族中的一员,通常长有10个腕,腕臂柔软有力,可以上下左右摆动,在海中游泳。它还会随水流而动,遇到合适的地方,就攀住岩石或海藻暂时定居下来。

  羽毛星是海百合家族的另一成员。它色彩娇艳,姿态迷人,仿佛是用金银线编织而成的。它的羽枝随水流摆动,似随风摇曳的花枝,美丽极了。羽毛星的形体像个小杯子,中央有口,周围长有5条腕,腕中有食物沟,羽毛星就是靠食物沟上纤毛的摆动把浮游生物送入口中的。

  不受欢迎的海鞘

  在水下管道、舰船的底部,经常会发现附生物——海鞘。它是一种尾索动物,长年累月固定在一个地方,身体外面还有一层植物纤维似的被囊,所以常被人们当成植物。海鞘既不能食用,又不好玩,它们附生在水下管道中使管道中水流不畅;附着于舰船底部,会影响航速。因此,它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动物。

  然而,海鞘在动物学研究中却有特殊的价值。动物学家把地球上150多万种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进化论认为,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曾有不少动物学家不同意这种看法,两派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0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海鞘是介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桥梁”,这才证明这两大类动物在进化上确实是有密切关系的。

  海洋奇葩——珊瑚

  珊瑚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宝石”品种。它虽被列为宝石,但却不是矿物,而是海洋中一种珊瑚虫的骨骼。由于珊瑚的形态像树枝,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不少人把它当作是一种海生植物。直到1722年,人们才始知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动物外壳——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

  珊瑚虫是圆筒状腔肠动物,居住在自己分泌的骨骼——珊瑚的小孔里。珊瑚虫自己不能移动行走,只能依靠管口上端的触手捕捉微生物并送到口中,口腔将食物消化掉,同时分泌出一种石灰质来营造自己的躯壳。珊瑚虫能靠无性生殖——分裂增生方法迅速增殖。为了追求食物和阳光,珊瑚就像树木抽枝一样向高处、两旁生长,发展成为树枝状的群体。珊瑚五彩缤纷,姿态万千,可作为装饰陈列之用,也可雕琢成饰品。珊瑚还是一味中药,具有镇静作用。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