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化、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无价之宝,对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现代城市的绿化、美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资源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日前,淳安县汾口林业中心站在2003年编印的《淳安县古树名木名录》基础上,在汾口镇湛川村开展了古树资源和生存状态调查工作,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法,为建设生态文化村庄打下了基础。
初步调查,该村共有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48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29株,占19.6%;古树群5处143株,占97%;散生古树5株,占3%。树种分类涉及11个科,其中树种依次为壳斗科93株、柏科20株、樟科10株、山茶科10株、金缕梅科7株,其他包括木兰科、冬青科、木樨科、红豆杉科、千屈菜科、杉科等。胸径超过100cm的古树15株,以壳斗科的一株苦槠(胸径170厘米)为最,还有胸径为100厘米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分叉径(植株主杆分叉处直径)为120厘米的桂花。11株古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总数的7.43%,其中南方红豆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所调查的148株古树中,约95%的古树生长正常,5%左右的古树生长较差,另有一株古树已经死亡(未统计在内)。调查同时发现,湛川村古树后续资源(即树龄在80—99年之间的树木)丰富。
湛川村位于淳安县汾口镇西南20多公里的山坳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据文献记载,该村肇基于明朝中叶,距今500多年。古树环抱着村落,与村民和谐共处,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反映生态和谐、美丽乡村的典型。走进湛川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着淳安县古树名木保护牌照的苦槠古树群,郁郁葱葱犹如巨大的华盖,掩映着村口的大路。村落处在两山间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过,两畔砌起路基,铺成水泥路面,民房依次而建,有光鲜亮丽的别墅楼,也有气势恢宏的大会堂,甚至还有几座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式祠堂。石砌拱桥横跨两畔,黄昏炊烟袅绕村落,小桥流水人家,鸡犬之声相闻,民风淳朴,古意盎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树的生长与村民的保护密不可分。在湛川,古树受到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爱护,形成了珍惜古树就是珍惜家园的民风,尤其是老支书在动荡的文革岁月里力排众议保护古树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提倡生态文明的当下,古树资源更是全村人的共同宝藏,村两委为保护古树群还筑起了石基,培土复壮,设置保护标志牌。(淳安县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