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锦溪镇岭根村有一个面积210亩的“红豆树自然保护小区”。该小区坐落于村后山坡上,区内有品种丰富的古树名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株巨大又古老的红豆树。据调查数据显示,这些红豆树树龄大多在300年以上,最大的胸径达340厘米,高26米。古树如一把把巨大的伞,将山坡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庄严肃穆,却又生机勃勃。该小区同时也是岭根村森林公园,村民和游客常在小区内休闲游览,学习科普知识。
红豆树,又名花梨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形婆娑又高大,极具观赏性,是道路绿化和庭院美化的好树种。红豆树的种子皮色鲜红,圆润光泽,玲珑可爱,故而得名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个关于红豆的凄美传说,成就了王维的优美诗句。而千古绝唱的诗句,又赋予了红豆鲜活的情感化身。情人或朋友,常以红豆来表达爱情的真挚,寄托友情的深厚。红豆树又是优质木材,材质光滑坚硬,纹理美丽,与红木齐名,既可做高档家具、工艺雕刻,又可做装饰和镶嵌之用,深得人们喜爱。
龙泉宝剑驰名中外,它的剑鞘与剑柄,就以红豆树心材加工制成。它古色古香,纹饰巧致,是龙泉宝剑的四大特色之一,更让龙泉宝剑锦上添花。红豆树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它也成为龙泉人最珍爱的树种。2009年,红豆树被龙泉市市民高票评选为龙泉市市树,广为种植。
红豆树高利润的回报使其在全国范围内遭到过度的采伐。龙泉的红豆树资源相对丰富,不但有成片的树林,零散古树也星罗棋布,最大的胸径可达360厘米。也正因为如此,龙泉更加需要加强对红豆树的保护。得力的保护措施,不仅没有使龙泉的红豆树资源减少,而且还新生出许多珍贵树种红豆树用材基地,为龙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龙泉市“红豆树自然保护小区”通过不断的保护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使自然保护工作更加深入。
一是划定自然保护小区,及时钉挂名木古树保护牌,利用天然石块与人工界桩相结合的方法,在有合适露岩又不影响环境的岩石上做界记,设定明显界址,落实具体人员巡查看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珍贵树种的宣传,安装护林宣传牌,将保护工作做到深入人心,让群众形成爱护市树、保护生态的意识,营造浓郁的保护氛围。龙泉市人民广场和部分街道的绿化树种都以红豆树为主,这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欣赏到红豆树的优美造型,增加对红豆树的爱惜。此外,龙泉市又另辟红豆公园,加深市民与红豆树的亲近感。在青瓷博物馆一侧开设名人名树苑,各级领导和各地贵宾在此栽植红豆树以作留念。这样,既让名人名家对红豆树这一名贵文化树种有更多了解,也将红豆树的保护工作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
三是做好防火、防病虫害工作,在红豆树保护小区和其他红豆树种群周围开设防火线,经常进行病虫测报,使古树和幼树都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积极抢救因自然灾害受伤的树木,并对大树移植制定详细方案,确保大树移植成活率高,尽可能减少损失。
四是采集种子播种育苗,鼓励人工繁育苗木和种植红豆树。育苗技术由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同时采用现代化容器育苗方式进行批量繁殖,提高种子发芽率。每年可供6万—7万株苗木,不但能满足本地造林需求,还可销往外地。通过人工造林,扩大红豆树种群数量。截至目前,已造林3000余亩。红豆树得到了广泛种植,更促进了野生红豆古树的保护。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及浙江省有关珍稀树种的采伐审批制度,加强野生红豆树资源的保护管理。积极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认真查处非法盗伐红豆树或非法运输、加工等违法行为。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运用法律手段和社会力量保护红豆树资源。
龙泉保护红豆树成效显著,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看到红豆树的优美身影。或成片,或成行,或独立的红豆树,已成为龙泉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龙泉文化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