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是个荡漾心扉的词,是无数旅人心中一个摇曳多姿的梦。这梦似窖藏经年的女儿红,轻轻开启便暗香盈面,醉人心怀。
沿途的雨时断时续,从李清照的词里下到现在,心情也难免伴随天气一起阴晴不定。直到夜幕降临,我们才拖着疲惫而兴奋的步子入住市区一家温馨的酒店。酒店不大,却有个雅致的名字:天清城市。天清——天晴,明天会有个适合出游的好天气么?灯下,我们一边吃着马肉米粉、荔浦芋头和松糕,喝着茶,一边听窗外嗒嗒的雨步彻夜徘徊。
晨起推窗,只见天空依旧铅云低垂。“这天气,像是专门要跟我们作对似的。”一心想着来桂林痛痛快快拍照的摄影同伴忍不住抱怨着。大家慢腾腾地吃着早餐拖延时间,期待着天色能慢慢晴朗起来。到了九点,导游说不能再等了,于是我们改道先上尧山。
形如伏牛的尧山海拔只有900多米,由于雨天路滑,不易行走,我们只能搭乘缆车上去。在清晨寂静的空谷里,缆车一路穿行而过。我们在雨雾中飘游,甚至都听不见一丝被风吹散的鸟音,只有绵密的雨追着你飞,飞到你的脸上、脖子上,落到你仰起的眉睫里,天地也仿佛晶莹得要住进那一颗露珠里头。索道两旁葱郁的松枝绿得干净透亮,仿佛能掐出水来。渐到高处,云雾就升腾了起来。到后来,雾简直就搂着你,牵扯你的脖颈手腕,纠缠着你的衣袖不肯离去了。而笼罩在碧青的沉静色调里的尧山却笔直陡峭着,没有便捷的石级可寻,只有一条窄窄的羊肠小路隐没在草丛里,蜿蜒地伸向高处。远处起伏的山峦,延绵着隐藏在灰蒙蒙的雨雾深处。上到山顶,只见成团成缕的雾气直涌过来,有时它会突然地抹去眼前的事物,过一会又将庙宇山峦清晰地推移到你的眼前。四周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在祭天台漫步,于望日峰前远眺,也只能凭空想象那天然卧佛的恬然宁静与山脚几百座靖江王陵那巨大的寂静了。
从磨盘山码头坐游船去漓江,又下起雨来,好在雾总算比初时消散了些。江畔驰骋着徐悲鸿先生飘逸灵动的《八骏图》雕塑,细数却又少了两匹马。一问才知,原来八的谐音为“发”,桂林人担心漓江发大水淹没了临街的商铺,就特意只留六匹,取六六大顺之意,祈盼一生顺风顺水。湿漉漉的码头,湿漉漉的天,水波轻轻拍打着青石筑就的堤岸。雨还在细碎地下,心情已然开朗许多。江面上,一只凫游的鹭鸶出现了,它小小的黑色头颅四下张望,还弓着长长的颈“嘎啊……嘎啊……”地叫唤,我们手忙脚乱地追着它拍照,可是才一会儿,它就隐在水波里,不见了踪迹。上到游轮,回头看时那清浅的江水正浮动在马蹄边上,群马昂首奋蹄,作势要涉水而去。
船到漓江西岸,象山与我儿时课本中的那些优美的句子蓦地重逢。顺着水流,我一路欣赏着象山。它灰白的身子密布着丛生的灌木,还伸出鼻子汲饮江水。说它形如大象,我倒觉得更像只顶了满身毛发的獾,或像机警的刺猬,那尖尖的鼻子,耸立的毛刺,灵巧地瑟缩着,与远来的你目光对峙。水波荡漾处,山峦寂寂。无声无息的象山安卧于江流之上,它凝神望向流水的神情,有温婉,有怯懦,又稍带着几分野性的窘态,让人直想走近去轻轻揽住它的额头。
游轮溯江而上,群峰突兀处,宛若轻纱的雾又缥缈地洇了过来,令人不知是醒着,还是在梦里。也许是南方丰沛的雨水滋养了这里的山川草木吧,站在游轮的甲板上,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要将我整个人都融化了。雨纷纷扬扬,沾在脸上、唇上,凉凉的。船在行,岸边浅滩上有江流回溯,一浪盖过一浪的水花,冲刷得石子哗哗作响。江流依山而转,岸边的凤尾竹在雨雾里青翠若玉,似鸟羽,又似裙衣,一丛丛依山傍水、旖旎生姿。小而灵秀的山峦,彼此亲昵相偎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姿势,层层叠叠延伸到雾霭深处。坚硬的高山在迷蒙的雨雾里奔跑起来,一会似僧尼、似罗汉,一会又似狮子、似骆驼,如梦如幻,引人遐思。而近处密密麻麻的藤条布满了壁立的山崖,中间偶尔也有裸露出小片的灰白与赤红来。烟雨漓江,此刻它青碧如带,又空漾迷蒙,于单一的、或浓或淡的雾里断续地隐现。我又看到了鹭鸶,这次是在一叶洁净素雅的竹筏上。连鹭鸶漆黑的眼珠也布满了迷蒙的水汽,它周身乌黑的羽毛上挂着水滴,长而尖的嘴喙向里勾着,正旁若无人地沉思着。筏子中间立着一袭蓑衣的渔翁。渔翁稳稳地站着,肩头湿漉漉的竹竿上歇着另一只鹭鸶,两枚黝黑的爪子牢牢抓住竹竿的一端。一时振翅欲飞,一时又静若处子。远处千峰林立,一切静默着,时光在这一刻也凝滞了。那浸透着流水与雨雾的竹筏,轻得就像一枚浮游于水面的小小的叶子,才只轻轻一晃,就从容地在我眼前消失不见。远山、疏林,于淡墨轻岚里,错落有致而又恰到好处地点染着这份水墨漓江的韵致。望着那渐渐隐去的蓑衣的倒影,和那被倒影染得愈发深幽沉碧的江水,我一时怅然若失。风悠悠地吹着,天地仿佛刹那间失了音。
沉醉在这雨雾的桂林,内心突然盈满了一种爱恋与喜悦的感觉。仿佛心仪许久的那个人,突然拐过一个弯来,与之重逢——那怦然心动的欣喜过后,又有了淡淡的惆怅,我甚至暗暗祈求时间的流逝能不能慢点,再慢一点。
走在青苔点染的巷子,随手捡拾起些散漫的思绪。任凭渔村湿漉漉的水汽爬满我周身的毛孔,感觉自己也是空气里的一滴雨了。我贪婪地行走着、呼吸着,体味并享用着这无边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自己也是石壁间偶尔冒出的一丛竹影,眼睛一闭就渗透到绿苔丛生的墙面那悠长的呼吸里了。古旧的门楼上刻着“渔村小学”几个字,它身后巍峨的山峦寂然耸立,屋脊之上点点的绿意散乱地装饰着大片大片青瓦飞檐的寂静时光。一位垂暮的老人坐在巷子口的长凳上打着盹,那狭长而寂静的青石小巷,在老人身后流淌出一份别样的安适。在侗寨鼓楼前,雨依然下个不停。柳条上的嫩芽随风拂起的一阵轻烟,像吹响一长串季节的音符。月亮山、蝴蝶泉、挂满牛头的图腾古道,在那些长弓、箭镞与草垛、竹楼前,我们徘徊流连,牵着脸上描着油彩、皮肤黝黑的甑皮女子的手,恍惚中像走在生命的又一个轮回。
进到阳朔县城的时候,有几分钟雨似乎完全停了。这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南方村镇,到处透着一股逼人的异国情调。我们沿着街区散步,左手边青山巍峨,右手边又绿水萦回。而江上渔舟点点,衬得古城越发的清远与空灵。天色仍不明朗,我们原是要走着去西街的,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我们阻隔在西街的入口处。我们刚跑进一处商铺的门檐下,雨就哗哗地落了下来。十几分钟之后,雨又奇迹般地停了。街道上洪流滚滚,不知谁打翻了箩筐,黄灿灿诱人的金橘撒了一地,有些就滴溜溜顺着洪水冲到地势低洼处去了。太阳撕破云层的一角,向晚的霞光像胭脂般染红了那一线天。
那一夜,我们就宿在阳朔。这是家依山而建的旅馆,苔藓一样青湿的气息在空气里四下弥漫。大厅的地板又湿又滑,我们摸着楼梯的木质扶手上去,扶手上淌着“汗”,一粒一粒,晶莹透亮。我住的房间正靠着山墙,推开窗子就能摸到冷冷的、湿滑的山墙。一时不能入眠,想着干旱曾使得岭南山枯水瘦,九州多少人憔悴。一味的晴朗怎么能长久维系明净秀丽的景致呢?不正是雨雾才滋润得桂林的山水丰盈灵动吗?霎时,我感到自己身心也都水淋淋、湿漉漉的,几欲被漓江上小船的撑篙挑起,甩到哪儿都能发芽。
触摸雨雾的桂林,浸润于真正南方谷雨的桂林。她迷离的意境、她清越的风采,拥你伴你,却又云深不知处。雨雾的桂林,她水汽成妆、淡雅柔媚,那出尘的美有晴天丽日里无法比拟的别致。桂林桂林,桂树成林。等到九月的一场雨后,那绰约秋影里满城的桂花飘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