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福建省盆栽花卉出口蝉联全国第一等14则

 
 
发布日期:2014-10-1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本网讯
字号:


福建省盆栽花卉出口蝉联全国第一
  近日,2013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正式公布,数据显示,福建省作为全国花卉重点产区之一,2013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近6.1万公顷,占全国花卉种植面积的4.97%,位居全国第9位;种植销售额114.31亿元,占全国花卉种植销售额的8.87%,排在浙江、江苏、广东之后,位居全国第4位;出口额9006.25万美元,占全国花卉出口额的13.94%,仅次于云南、广东,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盆栽花卉(含盆花、盆景、观叶植物、花坛花卉)出口额6758.70万美元,同比增长44.69%,盆栽花卉出口额占全国盆栽花卉出口额的59.71%,蝉联全国第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日前,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广西柳州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悉,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由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南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38所涉林院校、88家行业企业、14家科研院所、8家行业协会(学会)联合组成。集团将在师资队伍、实验实习设施、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林业职业教育模式,增强林业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服务现代林业发展的能力。它的成立,标志着南、北方两大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构想得到了实现,将对深化林业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林业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生态移民为丹顶鹤让路
  目前,生活在中国东北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400多名居民,正计划从这片湿地中陆续搬出,解决长期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生存的“人鸟争地”问题,为保护区内的数百只丹顶鹤让路。
  据了解,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为主的湿地,也是世界最大的丹顶鹤人工孵化中心。早在保护区建立之前,扎龙核心区便有人定居并形成村落。而近5年的丹顶鹤繁殖期野外调查统计显示,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数量在300只左右,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15%。一直以来,核心区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发改委2012年立项,将扎龙湿地保护区内的5个村屯纳入拆迁规划。

“桉树第一大省区”调整树种结构初见成效
  近10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一半;桉树活立木蓄积量9000多万立方米,占森林总蓄积量的14%。2011年,广西林业厅制定出台《关于科学发展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意见》,为桉树种植划定“禁区”。截至目前,广西已完成各种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树种造林面积140多万亩,占同期完成造林面积的67%以上。桉树造林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40多万亩,同期人工造林面积比例从去年的40%降至今年的28%。

瑞士狼群重返“无狼之国”
  日前,瑞士格拉鲁斯州一牧民在例行检查羊群时,发现有10只羊羔遭袭并殒命,经判断,这是瑞士格拉鲁斯州两个世纪后又有狼出没的第一手证据。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瑞士是无狼之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食肉动物才开始重新出现在这个国家。现在瑞士26个州里,17个州有狼出没。监控瑞士境内食肉动物与野生生物的组织科拉声称,目前已确认共有23匹狼生活在瑞士。

云南启动首个“熊猫标准”森林碳汇项目
  近日,由云南省林业厅、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发实施的迪士尼滇西南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植被恢复森林碳汇项目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洛党镇永和村启动。这是云南开发并实施的第一个“熊猫标准”,并遵循“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森林碳汇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的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和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重要廊道地带,项目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镇康两县分别选取了1.55万亩、7000亩符合“熊猫标准”要求的宜林地块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期限从2014年到2034年,共计20年,前期投资900多万元,营造2.25万亩碳汇林。

中俄边界拍到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
  日前,黑龙江森工总局对外发布消息称,在中俄边界黑龙江省老爷岭东北虎国家保护区内成功拍摄到一只野生东北虎和一只野生东北豹,还拍摄到了梅花鹿、黑熊、豹猫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
  据黑龙江森工总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相关人员介绍,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是中俄之间东北虎活动的重要廊道。2013年6月,黑龙江森工总局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野生动物与狩猎局签署了野生东北虎、东北豹保护合作协议。经专家对比鉴定,今年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为去年在同一地区拍摄到的两只。这说明,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已经能够适应该地区的环境,并在该地区稳定的生活。

桐庐大奇山绿色GDP创新高
  日前,桐庐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201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正式出炉。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1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14.2和2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五大桐庐”建设,依托该县林业主管部门对口服务,多措并举,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通过森林抚育和珍贵树种补植,提高阔叶林、混交林比例,增强景区生态功能,并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生态文化基地”。(王昌平)

浙江省林科院向科技市场化迈进
  近日,浙江省林科院相关科研站所分别与9个林业公司、企业签订了“樱花优良品种引进、选育与推广示范”等9份科技成果转让协议,标志着省林科院正式迈出走向科技市场化的步伐。
  浙江省林科院成立53年来,硕果累累,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点攻关、省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28项,取得科技成果275项,获国家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有67个林木良种通过省级审(认)定,制定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24项。近年来,该院紧跟改革浪潮,积极探索应对科技市场化改革策略,确保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徐翠霞)

今年全省认定106个森林食品基地
  日前,浙江森林食品认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全体会议,审议认定了2014年度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并研究修改了《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办法》,对森林食品基地认定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完善。
  据了解,我省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以森林食品标准制定和基地认定为重点的森林食品认定(证)试点工作。10多年来,累计认定森林食品基地943个,认定面积341万亩,新增产值100多亿元,实现了“森林食品”品牌和企业效益的双赢。今年,全省共有116个基地申报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最终有106个基地通过审核,认定面积达23万亩,其中复认46个。(李长涛)

开化县建设花草基地丰富森林色彩
  围绕“全域景观化,景观公园化”建设目标,开化县林业局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从植树造林走向地面铺彩,在今年新建的景观林和幼林内建设花草基地,大力提升林地空间彩化量,丰富森林色彩。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202亩,播种花草42亩。
  据了解,为达到“建一片,成一片,一个基地就是一个景观点”的效果,该县邀请专家在基地选址、土地整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在城区周边和205国道沿线选择符合条件的景观林和幼林基地先行先试;严抓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基地建设技术规程,做精做细土地,反复清除杂草,科学播种花种。预计到9月份,将有200多亩波斯菊和硫华菊在林中盛开。(程兴丰)

宁波首次发现野生铁皮石斛
  近日,宁波市药检所植物专家林海伦在余姚四明山区的深山中首次发现了被称为“药界大熊猫”的野生铁皮石斛。
  据了解,野生铁皮石斛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民间有“救命仙草”之称。由于铁皮石斛自然繁殖十分困难,目前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这次发现的铁皮石斛位于余姚市鹿亭乡四明山一处海拔约300米的地方,花期比人工栽培的晚了半个月。这次发现的两丛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均为朝南的阳坡,能承受夏天烈日的曝晒和长期的干旱,除了一丛前面稍有植物叶片遮挡外,另外一丛四周毫无遮挡,光照充足,表明铁皮石斛是种喜光又耐旱的兰科植物。(周科娜)

松阳县香榧有了统一品牌
  近日,由松阳县香榧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的香榧公用品牌“天阳”顺利通过了注册。至此,松阳县香榧有了统一的公用品牌——天阳香榧。
  据了解,为推进香榧品牌化发展战略,松阳县香榧产业协会自2010年开始,通过松阳林业网、新松阳等媒体向社会征集松阳香榧品牌创意名称。经评审筛选和网友投票,以及香榧从业者和专家的反复研究,最终“天阳”名称从300多个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获选。
  此次品牌的注册成功,将有力促进形成松阳县地域品牌和集聚效应,推进香榧产业化、品牌化经营,推动香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践行省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理念。(肖庆来)

温州大山惊现“猎豹”
  近日,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梅坦村村民在上山采粽叶的途中遇到“猎豹”。目击者称,那只“猎豹”头部略有黑色,身体呈黄色,牙齿锋利,体重约有15—20千克。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刘鸣表示,猎豹主要的栖息地在非洲,在温州出现的可能性很小,“猎豹”一说是不准确的。温州地区出现的豹类动物主要有金钱豹、云豹和金猫,所以他猜测该动物可能为云豹或金猫。(王怀慈)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