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怒放的“彩化江山”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

 
 
发布日期:2014-03-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无数人唏嘘感慨,更引发热忱的社会期待。

  何为乡愁?对席慕蓉来说,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对余光中来说,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对我们林业人来说是原汁原味的青山绿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乡愁,乡愁是一种独家的记忆,是一种差异化本土化的识别。

  但在这农村城镇化、城镇相同化的时代,连江山市许多地方的村庄绿化也在不断追捧模仿城市园林化,大面积种植草坪、色块等,大范围用上绿化带水泥护栏……千万里回家的游子希望到小村小镇去寻找绿色的寄托,却发现到哪都一个样,不禁想问“乡愁去哪儿了”。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68.4%的森林覆盖率、23.81%的平原区林木覆盖率、43.73%的城区绿化率、90%的河渠总体绿化率、95%的公路绿化率、10.5平方米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5年来,该市“312”绿化运动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6亿多元,完成植树2500多万株,达到了“一年种三年树”的基本目标,建成了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3个,全市87%以上行政村建成县级以上绿化示范村;更重要的是激发广大市民的兴绿热情,得到广泛认同与支持,形成了支持绿化、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600多个,每年都有35万余名干部群众完成义务植树170万株多以上,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率达95%以上。

  但面对满眼的绿色,群众想什么?随着该市绿化的兴起和繁荣,绿化技艺的不断提高,让江山城乡绿起来已经不是问题。现如今,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也能随处见到生机勃勃的绿意。然而,等城市真正绿了起来,“千城一面、千篇一绿”的景观是否还能适应这个多彩时代的节奏,是否也该用橙、黄、红、褐等色渲染与点缀,继续寄托广大群众差异化本土化的乡愁?

  如今“312”绿化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中,紧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江山市绿化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但大多数森林景观质量总体不高,且功能单一,生态功能较弱。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造林理念是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要求“春有繁花似锦、夏有草木葱茏、秋有金枫曼舞、冬有踏雪寻梅”的意境。如果采用抚育、补植等技术措施,对低效、残次森林进行优化配置,加入能体现一年四季变化的优良彩色阔叶树种,山林将变得缤纷而生动,同时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毋庸置疑“彩化”现已成我市绿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也响应了群众的所想所盼。而“彩化江山”建设也必将推动城乡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不断丰富植物造景的层次和色彩,增添绿化的生机和品味,向全市人民展现一幅“烟笼层林千重翠,霜染秋叶万树金;层林尽染千丈画,红黄翠绿一溪诗”的美丽画卷,留住具有江山独家特色的浓浓乡愁。

  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

  徜徉“一江两带”,移步换景,绿道旁的红叶石楠在春季慢慢被浸染,红绿相映,美不胜收;躲在丛中的迎春花也悄悄地从绿色中挤出片片金黄,令人赏心悦目……
  
  “彩化”不是拔绿种彩,否定本色树种以彩色树种取而代之;“彩化”不是五颜六色,搞一场颜色大杂烩冲击你的眼球。“彩化”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和学科,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化的新思维,是选择景观区位特别重要区域,应用“彩叶”树种(或赏花、观果树种),通过“造林、补植、改造、封管、抚育”等综合措施,营造、培育季相丰富、色彩绚丽、视觉美感和谐的森林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绿色依旧是不变的主色调,增加平原地区的绿量和绿感、完善生产生活空间中的绿色基础设置、加快绿色生态家园建设依旧是我们常抓不懈的方向。我们只是转变传统的绿化模式,融入“彩化+特色化+珍贵化”的绿化新理念,并使之贯穿绿化全过程。我们将按照“总量扩绿,结构增彩”的要求,科学编制“彩化江山”工作方案,突出城区、景区重点,打造美丽江山风景线。其中2014年重点实施“彩化江山”示范建设项目,该项目将把黄衢南高速江山出口至市区江东大道沿线乌木山山体打造成全市“彩化”示范区,实施彩化面积200亩(共4个节点),补植枫香、木兰、黄连木、黄山栾树、红栏等20多个彩色树种。

  同时计划制定“五年彩城行动”,通过逐年的彩化延伸和拓展,基本实现城乡环境多彩化、景观化、生态化,为“森林江山”锦上添花。以点成线,“百座彩化风景村”遍地开花。实施“一村一品”彩化工程,年均重点打造市级绿化特色村30个左右,五年时间将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打造成绿化彩化特色村,做好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的绿化彩化连接,将绿化彩化基础较好的点串联起来,建成一批彩色森林景观带和风景线。以线铺面,“千里彩化精品线”编织成网。主攻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四边”区域环境的绿化美化,凸出市区至江郎山、清漾、廿八都、保安等景区的旅游干线,丰富彩化造景;加强水系景观建设,宽度10米以上的河道、渠道两岸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做到两岸“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五年时间森林通道彩化提升1000公里以上,通道沿线林相改造5万亩以上,主通道沿线两侧所有村庄都建成市级以上森林村庄或绿化示范村。以面保点,“万亩彩化公益林”漫山遍野。充分挖掘公益林生态景观价值,以景观区位重要、人口密集或人为活动频繁的交通要道节点、城区商住区、工业区周边、城市公园的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着力打造江郎山、浮盖山、清漾等旅游景区,仙霞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健身公园、虎山军事公园等主题公园,涉及双塔、虎山、石门、保安、廿八都等9个乡镇(街道)等重要区域可视范围近万亩公益林。

  私人定制,向原生态致敬

  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然而,当我们回到自己的小村小镇,站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面对一排排精简后的灌木花卉,高度类同的园林化似乎取代了村庄绿化的初衷,掩盖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古老村落、历史街巷、传统民居,乡愁失去了倚靠和源头。

  由此可知城乡绿化一体化并非城乡绿化一样化。因此市林业局专门成立了15个以局领导分片联系、各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的挂联督导组,抓住2、3月份春季绿化黄金季,以“走完最后一百米”的精神深入全市291个行政村督导绿化彩化工作。重点是强化村庄绿化特色指导,对每个行政村的绿化彩化进行“私人定制”,从各村原有的绿化基础出发确定1—2个主导树种,主导树种突出“乡土化”,如大陈村以榉树为主、峡新村以玉兰为主等等,都是依据地域气候、土壤特点选择栽当地易存活、利生长的植物品种,且能延续村庄原有风貌、展现地域特色;主导树种也要体现“经济性”,如花园岗村以香抛树为主、凤溪村以柿子树为主等等,适应村民和村集体经济能力,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与发展产业和庭院经济相结合。

  推行“彩色化+特色化+珍贵化”模式,督导各村在绿化过程中加大无患子、银杏、红枫、鸡爪槭等彩叶树种的应用比例,融入石榴、红玉兰、榉树、杨梅、枇杷等特色树种和珍贵树种,突出季相变化,提高绿化观赏效果,提升农村生态休闲观光品质。同时进行分类指导,明确路边绿化应以美化、遮荫、防护为主要目的,选择抗性强、树冠大、荫浓、落叶迟的高大乔木,如枫香、乌桕、银杏等;河边可种植水杉、水松,形成丰富的倒影;山边则适宜种植黄山栾树、红枫等,兼顾保持水土。

  宣传“原生态村庄绿化”理念,保留自然风味。在村庄绿化工规划中,坚持挖掘、保护和传承村庄风貌特色,保持乡村原有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建筑和文物古迹,突出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特色,杜绝盲目模仿城市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村内现有森林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尽量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驳岸不用水泥湿砌,留住农村的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山水乡愁。

  彩染江城织锦绣。五年彩化路,我们仅跨出了一小步,我们还想为虎山裸露的臂膀披上“绿装”,为山河失色的脸庞描绘“彩妆” ……怒放中的“彩化江山”必定会让全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意地栖居在江城大地上!(江山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