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属浙东低山丘陵盆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的物产。特有的方山柿享誉四海,油茶产业发展也在省内占有一席之地,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油茶加工企业。如今,在我省“香榧南扩”战略部署推动之下,永康市继油茶之后,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上下齐心,培育香榧产业。
香榧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以浙江省绍兴地区的诸暨市赵家和枫桥两镇、柯桥区稽东镇、嵊州市谷来镇,以及金华地区的东阳和磐安两市(县)分布最多,且所产香榧质量上乘、产量高。永康市邻近东阳、磐安两地,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相似,因此,也是适宜香榧生长的区域。永康市林业局通过实地考察认为,香榧喜欢凉爽温暖气候,多生长在海拔200—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就气候、海拔高度而论,永康的大部分山区都在适种范围内。
2001年,永康市林科所在古山镇林坑陈村引进了“2+1”香榧苗1000多株,今年,这些香榧树的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的达到4米多,已经陆续挂果,但还未进入盛产期,最高株产量只有8千克。近几年,永康市在西溪洪塘、历山、唐先林场先后发展了香榧种植基地400多亩;唐先镇箬岭下、安坑、下位等村在林业局的扶持下,也发展了数百亩香榧,其余零星分布不足百亩,这些基地的香榧种植时间约3—5年。位于永康市五指岩风景区内的箬岭下村,自2011年起,连续3年从诸暨、磐安两地共引进大小香榧树幼苗7000多株,目前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上了香榧树。同时,市林业局还组织相关种植户与林技推广人员多次参加我省“香榧南扩”现场会,学习香榧的养护知识和种植要点。经过两年多的悉心培育,2013年9月,村民董有心种植的香榧树终于结出了果实,这也让大山深处的村民们对香榧的发展前景满怀期待。
缺技术短资金,发展遇瓶颈
永康市的香榧种植起步较晚,仍属于探索试种阶段。从2001年初到目前基地面积不足千亩,10多年时间里,永康的香榧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香榧种植前期投入大、见效时间长、幼苗管理水平要求高。目前,永康市发展的香榧基地,基本上是企业用在其他领域赚到的钱投资的,单纯靠农业收入来发展香榧的几乎没有。而在农村种植香榧仍有两大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技术问题。香榧对日照、土壤等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没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就难以保证成活率与结果率。许多村民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香榧,不懂得该树种的种植技术。以箬岭下村为例,该村地处大山深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很少回村,现在村内常住人口仅50多人,且均为老年人,难以承受前期种植养护香榧树苗的工作强度。而且,村中留守的老人囿于知识水平和沟通渠道,不易掌握香榧的养护技术,村民们非常希望能够请到懂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香榧的种植与日常护理,并且聘请熟练的香榧养护工人进行前期的树苗养护工作,以提高成活率。
其次是资金问题。种植香榧的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比较长,资金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以种植“2+3”香榧苗木为例,树苗加上整地、肥料、人工费等,一次性标准化造林每亩要投入6000多元,以后每亩每年还要投入500元以上的管理费,对于箬岭下村这样经济薄弱的小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该村前几年引进香榧树苗的资金,主要依靠市林业局拨款与社会热心人士资助,而聘请技术人员和引进新树苗的资金从何而来,已经成为限制该村发展香榧的主要因素。目前,箬岭下村里的香榧苗木仅有少数年份长的结出零星果实,短期内村民没有收益,所以迫切需要得到资金补助。
加大政策扶持,培育“摇钱树”
在我省香榧产地之一的诸暨东白湖镇娄东村,20多年前种下的香榧树每株可摘鲜果150多千克。按照2012年鲜果收购价80元/千克计算,每株产值可达上万元。香榧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后续的增收动力还是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2013年10月以来,永康市政府明确要求市林业局做好香榧产业发展调研。同时,在调研基础上,要做好做大香榧产业,使香榧成为农村的“摇钱树”。
永康市林业局局长应加兴介绍,近几年,该市已加大对一些特殊经济树种种植的帮扶力度。因香榧种植尚处试种阶段,目前还未有补助政策的细则出台。但对于一些种植精细、前景良好的种植者,该市已经加大了林业项目的奖励幅度。如2013年西溪镇有一香榧种植基地,经过实地考察进行林业专项资金补助立项,今年1月已顺利通过验收,将下发10万元补助资金。
据了解,目前,省内不少以香榧为主产业的县(市、区)都有相应的项目配套资金,而为了增强山区农民种植香榧的积极性,帮助一些困难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对于零星种植、面积不足100亩、得不到省级扶持的农户,一些县(市、区)也给出了一定的补助。针对永康香榧产业资金缺口大、前期投入大的实际情况,永康市林业局向市政府提出了香榧产业扶持建议,具体包括只要连片种植香榧面积3亩以上,就可给予种植者一定的经济补助;补助标准为种苗每亩补助千元以上,种植后连续5年,每年给予抚育管理资金补助;杨溪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发展香榧可加倍享受补助;对于迹地更新等财政投资造林项目,适宜种植香榧的地方应首先安排种植;在技术培训、联系示范户等方面,都给予扶持。
对于致力于种植香榧的农户,林业部门都会无偿提供上门技术指导。2013年,永康遭遇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为香榧及其他林业产品种植户排忧解难,抗旱保收。洪塘村香榧种植户任笑容的6000多株香榧苗当年新植即遭遇大旱,但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当年成活率仍达到了80%以上。今年年初,永康市林业局抽调各部门技术骨干,建立专家责任制,分成5组对全市5个主要香榧基地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同时,积极培养本土技术员,为林农与科研院所合作牵线搭桥。
展望发展远景,打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化、产品深加工是未来发展的主线,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于香榧产业的发展,应加兴有一个自己的远景规划,即发展集群化产业,成立农村香榧生产合作社,创建产业精品园,以村集体为轴,以种植大户为点,以点带面,吸收村民种植散户,形成合力,在生产、销售、储藏等环节发挥集群产业的优势。永康现有20多个林产农村专业合作社,在集群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永康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将在香榧苗木的选择上起到“推荐员”的作用,优选良种培育,确保种植户种上质优品高的香榧苗。
在香榧产地流行着“一株香榧富了一户农户,一株香榧就是一台提款机,一宗产业富了一方老百姓”的说法,产业集群效应的优势,可见一斑。虽然2013年香榧价格回归理性,有所下降,鲜果收购价约为30元/千克,干果成品价格约为300元/千克,但是箬岭下村的种植户们仍然看好香榧的发展前景。村民黄兴法是养猪户,2011年引种了100株香榧苗,两年多时间里,原先60元一株的香榧苗现在可以卖到300元一株,而且他地里的小部分香榧树也开始结果了,他很期待这个不经意的“副业”带来的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对香榧价值的认识逐步提高,其食用、药用、战略价值等必将充分发挥作用,永康市林业局干部职工与各乡镇香榧从业人员正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解放思想,积极实干,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