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全省珍贵树种发展,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种五年行动计划(2016- 2020年)(征求意见稿)》,现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以电子邮件或直接在网页上留言的方式反馈至浙江省林业厅。
联系电话:0571-87399020。
电子邮箱:bluesky-1821@163.com。
浙江省林业厅绿化造林处
2015年12月31日
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种
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全省珍贵树种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背景
(一)资源状况。我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东南植物宝库”。全省有木本植物109科423属1400多种,是珍贵树种种类分布最多和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我省珍贵树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花榈木、榧树、毛红椿、光皮桦、黄连木、樟树、楠木、榉木、黄檀、银杏、金钱松等。全省珍贵树种分布总面积211万亩(其中以用材为目的的有77万亩),总蓄积115万立方米,主要零星分布于我省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
(二)加工利用。我省是全国木业加工大省,地板、胶合板、贴面装饰板、细木工板、纤维板、家具、木制玩具和工艺品等林产工业发展迅速,人造板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珍贵用材资源尤其是大径材资源十分匮乏。目前,我省珍贵木材主要用于家具业、地板加工、贴面板制作、工艺雕刻和装潢等,资源消耗量大,主要依赖进口。据初步统计,我省每年木材消耗量大约在1000多万立方米,其中70%以上依靠外省和国外进口,以珍贵木材为主的原木和锯材进口量就达200多万立方米。据分析,未来需求量还将大幅递增,2020年我省珍贵木材需求量将达到900多万立方米。
(三)资源培育。长期以来,由于片面重视速生材的培育和发展,没有将珍贵树种摆在资源培育的战略高度,大面积人工培育珍贵树种基本处于空白。自2008年起,全省逐步重视和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围绕“蓄宝于山,藏富于民”总体目标,开展了珍贵树种示范县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国有林场为重点,建设珍贵树种示范基地4.8万亩。2009年和2012年分别启动实施了“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和“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累计赠送浙江楠、红豆树、金钱松等20余个珍贵树种容器苗4000万株,新增珍贵树种造林面积45万亩。
二、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珍贵树种资源战略储备为目标,以发展材质优良、市场价值高、培育前途大的珍贵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规模化发展与分散培育相结合,人工造林与现有林分改造相结合,实行工程推动,加强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积极稳妥地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缓解未来珍贵用材市场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立足长远、市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2.适地适树、科学推进。根据气候和立地条件,选择适生珍贵树种,夯实基础,培育良种壮苗,因地制宜,科学植树造林。
3.形式多样、示范带动。栽植与培育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山上造林与平原绿化相结合,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各地发展珍贵树种。
4.注重结合、以短养长。科学地采用混交造林模式和现有林改造模式,做到短期保障成本,长期培育取得最大收益,与林下经济相结合,科学配置,促进发展。
5.改革创新、正确引导。深化林权制度、林业股份合作制度和林业金融等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发展珍贵树种。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栽植珍贵树种1亿株,其中:发展珍贵树种基地12万亩、植树造林1200万株,补植培育4600万株,四旁植树4200万株。详见附表1。
(四)树种选择
根据浙江自然条件实际,拟重点发展以下珍贵树种:银杏(非嫁接)、榧树(非嫁接)、南方红豆杉、浙江楠、闽楠、桢楠、紫楠、刨花楠、红楠、浙江樟、普陀障、舟山新木姜子、檫木、红豆树、毛红椿、黄连木、黄檀、江南油杉、金钱松、光皮桦、赤皮青冈、乌冈栎、榉树、杂交马褂木、薄壳山核桃、细柄覃树、华东稠李、花榈木、南酸枣、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等38种。详见附表2。
三、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珍贵树种赠苗造林行动
加强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和良种基地建设,加速省、市、县三级林业保障性苗圃体系构建,进一步提升种苗繁育基地基础设施水平。到2020年,建成以珍贵树种容器苗培育为主的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19家,生产面积4000亩,培育珍贵树种容器苗2500万株;辐射带动市、县建设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6000亩,培育珍贵树种苗木7500万株以上。
继续开展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平原绿化、义务植树等活动,加大向社会赠送珍贵树种苗木力度,加强宣传引导,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发展珍贵树种的良好氛围。加强珍贵树种赠苗造林的监督,完善赠苗造林机制,建立健全赠苗调苗、植树信息卡等档案,做到来源可查,去向清晰。
(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的杉木采伐迹地、退化竹林、荒芜坡耕地和其它立地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山地,建设一批材质好、经济价值较高的高标准珍贵树种基地。以国有林场、乡村林场、国乡合作造林、林业合作社和林业大户为主建设珍贵树种基地,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珍贵树种。坚持因地制宜、因树而宜,科学选用造林模式,大力推广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混交或选择短期内能有经济效益的混交伴生树种等成熟技术模式。重点实施区域为浙西临安、富阳、建德、桐庐、淳安、安吉、开化等县(市、区);浙南天台、仙居、永嘉、文成、泰顺以及丽水市等县(市、区)。造林推荐树种有:南方红豆杉、榧树(非嫁接)、光皮桦、赤皮青冈、榉树、浙江楠、闽楠、桢楠、浙江樟、刨花楠、檫木、杂交马褂木、红豆树、毛红椿、黄连木等。到2020年,建成珍贵树种基地12万亩。
(三)珍贵树种补植培育工程
结合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实施珍贵树种补植造林和目标树培育。以通道两侧、城镇周边山体为重点,通过减针促阔、抽针补阔等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增加珍贵树种比重,营造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稳定森林群落。以次生阔叶林为重点,选择具有培育价值和一定龄级的珍贵树种,采取目标树经营模式,定向培育一批中大径材珍贵树种。补植推荐树种有:银杏(非嫁接)、南方红豆杉、榧树(非嫁接)、光皮桦、赤皮青冈、细叶青冈、乌冈栎、榉树、浙江楠、闽楠、桢楠、紫楠、刨花楠、红楠、浙江樟、普陀障、舟山新木姜子、檫木、红豆树、毛红椿、黄连木、黄檀、乳源木莲、细柄覃树、华东稠李、花榈木、南酸枣、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甜槠、浙江柿等。到2020年,补植培育珍贵树种4600万株。
(四)珍贵树种四旁植树行动
结合平原绿化和“两路两侧”“四边”绿化,以平原地区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空闲地块、荒山荒滩等区块大力栽植珍贵树种,既绿化美化环境,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四旁植树推荐树种有:银杏(非嫁接)、南方红豆杉、榉树、闽楠(浙南地区)、桢楠(浙南地区)、浙江楠、香樟、浙江樟、普陀障、舟山新木姜子、刨花楠、红楠、檫木、杂交马褂木、红豆树、毛红椿、香椿、黄连木、黄檀、金钱松、薄壳山核桃、香樟等。到2020年,全省四旁种植珍贵树种4200万株。
(五)珍贵树种发展示范工程
大力开展珍贵树种发展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开展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县建设,要求各示范县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创新体制机制,狠抓任务落实,通过示范,建设一批精品亮点工程,总结出一套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珍贵树种发展建设模式,全省建设示范县12个。二是开展珍贵树种局长示范林建设,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每个局级领导联系建设一片珍贵树种林的要求,建设一批珍贵树种示范林,到2020年全省建成面积超过100亩示范林500片以上。三是结合森林村庄和绿化模范单位创建,开展珍贵树种示范村、示范单位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成珍贵树种示范村500个以上、示范单位500个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是“新植1亿株珍贵树种五年行动”的责任主体,要把珍贵树种发展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解落实任务,强化责任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任务完成。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加强规划引导、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
(二)深化林权改革
要大力推进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在保障林农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实行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推进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积极探索珍贵树种基地信托交易,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
(三)加大政策支持
要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原则,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吸引各种资金投入种植珍贵树种,鼓励非公有制投资者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珍贵树种,鼓励利用农村“四旁”等非规划林地发展珍贵树种,调动基层发展珍贵树种的积极性。
(四)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缩短珍贵树种的培育周期,提高珍贵树种的生长量和品质。总结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珍贵树种发展提供“快餐式”、“套餐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珍贵树种综合利用的研究,充分发挥珍贵树种应有价值,增加短期效益,做到长短结合。
(五)做好种苗保障
加强珍贵树种种质资源保育,建立珍贵树种质资源库,加快种子园、母树林建设。建立以林业保障性苗圃为主、社会化育苗为补充的种苗保障体系,积极推广容器化、工厂化、标准化育苗新技术,加大培育两年生以上优质壮苗力度。加强造林计划与种苗供应的衔接,强化林木种苗的质量监管,确保造林苗木的质量。
附表:1.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种五年行动计划任务表
2. 浙江省重点发展珍贵树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