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初见牧心谷

 
 
发布日期:2015-05-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淳安县
字号:


 

        五月,是青年人的节日,也是森林浸绿之季。

        “牧心谷”这个带有金庸武侠小说韵味的地方,早已让我心驰神往,很有幸在火红的五月,万物完全复苏之际,能一睹她的真风采。

        因为没有真正开发,上山的路只是一条泥泞小道,很容易想到鲁迅先生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时不经猜疑“世上本没有风景,吹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风景”,“牧心谷”是不是也逃不过“不过如此”的评价呢?带着疑问,脚下的泥路变得更加畅通……来到一个小山坡时,并不再是拾级而上,因为山峰似乎是勇者的目的地,而山谷更给人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在当下燥热的五月,山谷清凉的条件反射,让我们本能的顺着道往下钻。

        沿着小路往下走,突然有人说了一句“怎么没信号了!”,从他的言语中能听出无奈与无助。是啊,如今的我们已被互联网给吞噬了。路上行人,好友相聚,回家探亲……手机一直粘在手上,像520胶水般牢固,又像毒品般不可自拔。夜深人静时,我们还在久久凝视着手机屏幕,刷微博,看朋友圈,秀照片,点赞等等。微信的版本早已更新至5.0,而且还在不断地刷新,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停滞不前了,定格在了1.0版本。“没有了信号!”让我内心一阵欢喜,甚至有种将手机扔到湖中的冲动,用扔手榴弹的姿势,或者用童年打水漂的姿势。

        不在服务区,让我们真正告别了城市的喧嚣,摆脱了虚拟的禁锢,漫步在林间小道脚步变得更加的轻盈。闻草木芬芳,听鸟鸣虫嘶,看鱼儿嬉戏,返璞归真就是这般吧。

        当我们正尽情地享受着久违的气息时,前方一片高大、笔直的树林扑入了我们的视野,直插脑海,是水杉林——牧心谷的镇谷之宝。高得让我们仰视时帽子都掉下来,直的就像尺子量出来一样。大家都被眼前这成片挺拔茂密的林所震撼了。高大的形,笔直的杆,坐落有致,却又随意站立,它的树干高的有30余米,分支都在5米左右,像人加工似的,分支也统一过似的一个角度微微往上翘。它的叶子是翠绿的,那种绿看上去很是舒服,因为刚抽完青,显得细腻柔弱,很想上次摸一把,这与褐色的树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又是那么纤细,你都不忍心将它夹在书中做书签,生怕压伤了,也许等它身披黄金甲时才合适。

        平眼望去,一株株像卫士的水杉傲然的耸立着,这种方正气势让你的情绪高涨,内心澎湃,那时我是哇的一声从肺腑而出了。那雄健伟岸的笔直身姿,直插云霄力争上游的气势,似乎在暗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套用作家茅盾的一首诗,“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这水杉树也是值得赞扬的。

        感叹30多年前,老一辈林业人对这片水杉林所作的贡献。是他们给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资本,在这个林业大县内,这般有致的树林也是为数不多的。听千岛湖林场工作人员说,这是老一辈林场人为了防治山洪和林相改造所植的,因为靠近湖边,就特意选用了水杉。我想老一辈人也万万没料到,当年单纯的造林在今日早已突破了树木的自身属性。若是能预见未来,不知他们会不会在当时多种些,但世间万物就是这么微妙,未知的总是最美的,肆意的种植只是徒劳。是“有意栽花”也好,“无心插柳”也罢,这片水杉给如今带来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我也感叹这片沉寂30年的水杉们,你们的默默等待与坚守,终于再次与世人见面,而且是涅槃重生般。

        告别水杉林,心中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暗下约定,待红装素裹,层林尽染时还来一睹你的风采。

        在牧心亭内互相交流时,千岛湖林场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述了“牧心谷”的来历,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牧心谷开展讨论。听说“牧心谷”还会重新地开发,真不知是喜还是忧,往往被开发后不是面目全非,就是没有了自然感。开发就意味着破坏,再美的改造也只是枉然,不敢去想象“牧心谷”之后的命运会怎样。

        自从2014年“牧心谷”贴上“浙江最美森林”的标签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塑料袋、饮料瓶、果壳、餐巾纸等垃圾也随之而来,真的希望牧心谷不被商业化。我想不在服务区,杂草树木在这里疯长,虫鸟鱼兽在这里无拘无束……这就是最好的保护,让我们的心灵能在这谷中自由荡漾,放牧心情,回归自然。(淳安县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