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竹子碳汇项目造林落户通山
近日,我国第一个竹子碳汇项目造林在湖北省通山县启动。项目建设规模为1.05万亩,由通山县林业局分3年实施,直接造林投资3364.5万元。今年的3025亩南竹造林项目,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通山军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建,由通山新庄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施工。项目建成后,万亩竹林不仅可以为林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甘肃修复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受连年风沙和上游来水泥沙淤积影响,地处甘肃民勤县境内的中国著名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近年出现调蓄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了高效利用宝贵的水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恢复。
近日,甘肃省政府发布通告称,禁止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占地区新增建设项目及迁入人口,此举旨在顺利开展该工程实物调查工作,保证工程占地、淹没区实物指标的准确性,减少国家、业主和移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除国家已批准开工建设的公路、铁路、电力、通讯等重点项目外,禁止任何单位、集体或个人在该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建或改建任何工程项目,同时严格控制人口迁入。
西南首个绿色碳汇志愿者工作站成立
日前,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云南志愿者工作站在昆明成立,这是基金会在西南片区设立的首个志愿者工作站。工作站成立后,将通过招募志愿者,组织植树、步行、骑行等活动宣传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推广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根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志愿者暂行管理办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从“一星至五星”进行认定,对作出特别贡献的志愿者,将认定为“首席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有申请意愿的志愿者,可进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官网申请注册,基金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名审批,并反馈审批结果。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首个志愿者工作站于2013年落户江苏常州,云南志愿者工作站是其第六个志愿者工作站。
宜章县成功救治一只藏酋猴
近日,湖南省宜章县森林公安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只野生猴子受伤了,请求救助。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只5岁左右的藏酋猴(莽山短尾猴)左腿受伤,行走困难。民警立即将受伤的猴子送到当地森林保护站,经过工作人员10余天的精心救治和悉心照料,这只藏酋猴又活蹦乱跳了。民警与森林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将它放归了大自然。
信阳首用无人机监测松林虫害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首次采用无人机对松材线虫病疫区松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共飞行4个架次,对新县6.85万亩松树林进行监测。
此次监测由省、市、县三级森防站共同委托青山绿水通用航空公司实施,这是信阳市首次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技术可以从空中拍摄定位图像,确定松材线虫病分布范围、发生面积等情况,具有效率高、监测范围大、识别定位准确、组织实施灵活等优点,尤其对工作人员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域的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青海发布首部湿地保护技术规程
由青海省林业厅牵头制定的《湿地监测技术规程》,日前已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这是青海第一部湿地保护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湿地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指标、技术方法、监测频次、监测站位布设、监测报告编写格式等技术要求。《规程》的实施,将为青海湿地资源监测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湿地资源面积814.36万公顷,居全国第一;列入重点保护的湿地面积为356万公顷。全省已建立湿地类型或以湿地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7处,总面积2120万公顷;国家湿地公园11处,总面积21.1万公顷。
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首次调查完成
近日,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联合在北京举行报告会,展示2014—2015年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调查成果。中华秋沙鸭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不足1万只。
此次调查为国内首次由民间力量发起的对于濒危水鸟的全国范围调查,在14个省29个县(区)的65个调查点记录到了中华秋沙鸭,共计441只。除了以往有记录的长江以南越冬地继续发现中华秋沙鸭较大种群,此次调查新发现了湖北、河南、安徽3省的多个中华秋沙鸭集中越冬地,数量比较可观。
庆元林场打造国内首个枫香无性系种子园
近日,庆元县庆元林场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基地顺利完成国内首个枫香无性系初级种子园母树定植工作。庆元县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基地于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
根据《庆元县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庆元县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基地——庆元林场基地,以浙江省林科院为技术支撑单位,第一期枫香无性系初级种子园在全分布区中10个省(区)、32个种源地开展枫香观赏、用材种质资源调查选优,共筛选出178份不同种源优树无性系。浙江省林科院等省内外专家对新建种子园进行了科学规划,拟于2016年打造完成国内首个面积最大、种源最全、优树资源最丰富的枫香初级种子园。 (程亚平)
我省又一家花卉园林企业挂牌上市
近日,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同意,我省林业龙头企业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证券简称为蓝天园林,证券代码832136,成为我省又一家挂牌上市的花卉园林企业。
蓝天园林集品种研发、种苗生产、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于一体,目前为浙江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单位,在浙江、上海、江西等地拥有2万余亩种苗基地,是浙江省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公司下属设计院具有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下属园林建设公司具有景观工程施工一级资质。此前,我省已有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430566),此为我省第一家上市花卉企业、国内第一家上市观赏园艺公众公司、国内第一家花园中心连锁商业企业。 (孔伟丽)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启动4A创建
近日,随着“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达标说明”的形成,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全面启动。计划创建集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考教育、生态休闲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为开化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国家公园建设增添新引擎、增添新亮点。
目前,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已经完成了游步道、游客中心、移动信号、网站、标识标牌、景观设施建设,新增了景点、景观亭、生态停车场和公厕等一批硬件项目,并对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方面进行了收集整理。 (乔卫阳)
“仙居杨梅”首获浙江区域名牌
日前,“仙居杨梅”被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议确定为“浙江区域名牌”,实现了区域名牌产品零突破。“浙江区域名牌”是“浙江名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一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等优势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集体名牌。
仙居杨梅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果大、核小、色美、味甜、营养丰富等特点。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名牌农产品、“全国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等荣誉称号。仙居杨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法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总销售产值达4.5亿元。 (庞榆凡)
淳安森林旅游收入居浙江首位
据浙江省林业厅最新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省淳安县实现森林旅游收入53.2亿元,位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近年来,淳安县出台森林旅游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建设了一批依托森林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旅游景点,如龙川湾、黄山尖、赋溪石林、九咆界、森林氧吧等,辐射带动全县23个乡镇,直接吸纳就业人口10.5万人。自2008年起,淳安县启动实施了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林相改造工程18.15万亩,有力提升了千岛湖森林景观质量。据介绍,淳安县接下来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彩色森林1.1万亩,使千岛湖森林景观更美丽、生态更健康。 (张旭君)
余姚河姆渡镇铁皮石斛开始采收
日前,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连片种植的200亩大棚铁皮石斛已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可达5年左右,每亩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铁皮石斛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从2012年引进种植以来,该基地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为便于种植户的管理和销售,该村成立了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由合作社全面负责并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安装棚内喷滴灌、统一使用有机肥、统一采收和制作。
为进一步提高铁皮石斛的质量效果,该合作社还研制了一套仿野生种植模式,将铁皮石斛移栽在树皮上,虽然产量低于盆内种植,但是其经济价值大大高于盆内种植。 (方淑羚)
永康象珠将建3000米长惠民游步道
永康市象珠镇王溪田村高隐山面积1000多亩,地理环境优越,林相优美,山上还有历史宗教文化仙迹,山脚有龙青坑水库及龙青坑生态养生休闲谷。近些年随着村民对健身锻炼日益重视,对修建休闲健身公园的呼声也越加强烈。考虑到利用高隐山自然资源修建游步道,一来可以提高生活水平,使老百姓健身锻炼能有个好去处,二来对于森林防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象珠镇决定在今年启动这一民生工程。据悉,修建的游步道总长约3000米,宽1.2米,需砌踏步1500余米,预计投入资金150万元。 (王溪田)
苍南县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
2014年10月以来,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组与县林业局资源林政科开展苍南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在苍南林场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给“浙江美丽南大门”新添了一个宝贵资源。野生植物调查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野生植物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和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全社会共同加强野生植物的保护,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
(李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