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
 
 
     
 
行业动态
 
     
 
 

桂树价格降了一半多 桂花深加工亟待突破 金华桂花产业该向何处掘金

 
 
发布日期:2015-08-1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在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漫山遍野都是桂花。但是,看着绿油油的桂花树,苗农却没有了前两年的喜悦心情。

  桂花树的行情持续走低差不多已有两三年时间,比起2012年高峰期,价格大约至少跌了一半多。以前,很多苗农将采集桂花当作“锦上添花”的副产品。现在,不少人指望通过它来弥补种苗的成本。

  桂花何时能走出低迷的行情,苗农该如何度过这段难熬的冬天,桂花深加工前景如何?昨天,记者走进“中国桂花之乡”安地镇,探访金华桂花苗农处境。

  行情持续走低 销量再降三成

  金华市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近32万亩,其中桂花有10万多亩,比重近1/3,足见桂花在金华花卉苗木产业中的分量。

  之前,桂花苗木价格逐年上扬,安地农民纷纷种下了“摇钱树”。高峰时期,全镇桂花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尤其是项村垅、雅干垅内的项村、新垄、西周、上干口等桂花专业种植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桂花。

  这波行情让安地农民的腰包鼓了不少,新式房屋造起来,小日子越过越滋润。庞大的种植规模和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也让安地赢得了“中国桂花之乡”的美誉,成为国内四大商品桂花基地之一。

  “今年情况很不好,比起行情最好的时候,桂花树的价格少说打了6折。”安地镇项村党支部书记项志仁是全国十大苗木经纪人之一,对市场行情十分了解。他举例说,冠幅4.5米的桂花树,当时可以卖到6000元,现在1000元的价格也有人在卖,冠幅3米的价格从1600元跳水到300元。

  这样的行情无异给种植桂花的苗农泼了一盆冷水。市华安桂花研究所所长鲍志贤是项村人,在当地最早从事桂花种植。他和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在桂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跟风心理,也确有不少人在这个价格波段中赚到了钱。2013年以来的跳水行情对大家来说是一场考验。

  “这次价格波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与很多人将此归咎于房地产开发步伐放缓不同,鲍志贤认为,这并不是关键因素。他说,市场对桂花树的需求总体上比较稳定,之前行情火爆的重要原因是各地桂花苗圃在扩张,现在行情低落,这一主要需求没有了,销量自然就下来了。

  根据当前销售形势,项志仁预测,今年全市桂花树销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30%。在桂花种植户中,还有一种更悲观的计算结果:以每年销售30万株计算,金华及周边地区目前的桂花能卖300年。

  种树需要恒心 不能急功近利

  “情况也许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差。”项健在父亲项志贤的带领下已从事苗木行业多年。他认为,价格低迷是客观行情,但这个价格只是回归了理性,前两年的好行情有点虚高。  项健认为,至于是否亏损,这要看种植者是什么时候介入这个行业。他以股票市场打比方:如果低点进入还不至于亏到成本,如果是在高峰那几年进入,苗木都是从人家手上高价购入的,就很难说了。按照他的计算,如果苗农是自家田地、自己管理,在当前行情下仍会有盈利,只是不可与前两年同日而语。

  不少苗木经纪人发现,桂花出现了新需求,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一些原本桂花难以成活的区域现在也能栽种了,比如西安。一些走出去的苗农找到了新出路。

  谈及产业出路,项志贤父子意见非常一致:要有恒心,要做精品。桂花树的价格也不能单纯按大小来论,像冠幅4.5米的桂花树,他们有的品种和树形仍可卖到10万元。

  “人无百年寿,山有千年木。”项志贤说,不少农民都渴望找到短期就能出效益的项目,但看看银杏、香榧、山核桃,不都是前人栽树、后人摘果吗?不少人花几十万元从日本购买罗汉松、五针松,那也是几代人培育的成果。现在虽然科技进步了,可以加速这个进程,但种树仍不是速成的行业。他还建议,目前的苗木要向园艺的层次提升。

  婺城区项文广苗木场负责人项文广表示,金华在土地租金、劳力成本方面都没有优势,所以要多种精品苗,把差苗处理掉,趁市场低迷的时候耐心等待,孕育精品。

  不管是幡然醒悟,还是出于无奈,安地不少苗农正在这么做。树苗一天天长大,地里越来越拥挤,不处理一部分苗木,其他也势必受到影响。也有一些苗农眼看着是经不起这场等待了。桂花产业的高速发展已将近10年,如非自有土地,租种土地将迎来租约到期的高潮。在桂花遇冷,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色块苗受宠的形势下,桂花很可能失去“立足之地”。目前,虽没有准确统计数据,但安地不少人介绍,桂花的种植面积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发展桂花深加工不失为新出路

  “义乌有家公司,专门从事桂花深加工,把鲜桂花加工成食用级桂花浸膏、有机桂花干、有机桂花茶,效益不错。”市种苗站站长黄飞来说,安地每年的桂花鲜花产量有四五百吨,在这样的行情下如果能成立深加工企业,消化本地桂花鲜花,无疑是应对树苗低迷行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路。

  每年,苗农也都会从桂花鲜花上得到一定收益。虽然每年鲜花的行情收购价格波动也很大,行情好的时候,每公斤收购价可以达到24元,低的时候只有4元,但一般年份,销售鲜花的收入基本可以支付土地租金、肥料等支出。

  项志贤也说:“受各种条件影响,桂花树苗很难走遍世界,但桂花可以。”大约2010年开始,他就在不断开发桂花系列产品,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都相继问世,他也曾投资研究鲜花的储存、低温脱水等技术。在安地,做桂花糕、烘干花的人也有不少。

  项志贤开发的产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也遇到了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尝过桂花酒的人都觉得好喝,在一些地方试卖,售价达到350元/500ml,但要开办一家酒厂手续比较难办。”项志贤说,桂花酒很多地方都有,但大多采用泡制的方法,而他采用了酿制的手法,而且他不缺优质的桂花原料。没有实现工厂化的规模生产,产品很难向市场推广,桂花用量也非常有限。而低温脱水等研究所需资金量较大,一些研究不得不中途止步。

  不管是项志贤,还是鲍志仁,在安地,不少人都曾经思考过桂花深加工这条路。桂花浸膏是半成品,技术要求不是太高,但销路是个问题;提炼桂花香精,国内技术还没有提炼玫瑰香精那么成熟。他们甚至划算过,建厂需要一两亩土地怎么解决?生产是否会造成污染影响环境?怎样保证稳定的鲜花原料?如果生产桂花浸膏如何解决销路?

  “政府能够能向这个方向引导很好,是在为桂花产业和苗农考虑,但一些关键问题还有待解决。”项志贤说,如果有可能,引进一家有实力、能解忧的企业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金华市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