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温岭茶乡大溪镇的“茶经”

 
 
发布日期:2016-03-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在大溪镇方山云雾茶庄,数十名采茶工正在300多亩茶园里采摘鲜嫩的茶叶。跟方山云雾茶庄一样,该镇1000多亩的高山茶叶也都已进入了采摘期,温岭茶乡新一年的“茶经”也徐徐展开。

  品牌战略,成就温岭首家省级老字号茶叶

  2014年对于作为方山云雾茶庄负责人黄瑞兵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因为“方山云雾茶”在那时正式被浙江省商务厅评为“浙江老字号”,也让该茶成为我市目前唯一的省级老字号茶叶。

  “以前种茶的方式是很分散的,各家也各自为战,打响品牌也就很难了。我走访了很多茶叶发达的地区,吸取它们的经验,发现种茶必须要走科学规范的品牌化之路。”2006年,黄瑞兵成立了台州市方山云雾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品牌化战略。

  通过挖掘茶文化、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和拓展销售渠道,他所种植的“剑岩牌方山云雾茶”先后获得全国名优农产品(北京)展销会金奖、浙江农博会金奖等荣誉,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浙江老字号”的获得,更是让在唐朝就开始种植的“方山云雾茶”香飘远方。

  提升品质,牢牢把握茶叶之道的根源本质

  被评为“浙江老字号”之后,黄瑞兵的“剑岩牌方山云雾茶”的价格并没有疯涨,就算今年受寒潮 影响而减产三分之一,茶叶的价格依然稳定在每斤800元左右。

  “现在在做的还是提升茶叶品质,从种植、制作、包装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牌子,品尝本土茶叶,接受它,到最后爱上它。”黄瑞兵并不认为稍微有点名气就要大幅度提升价格。在他眼里,茶叶的市场反应其根本还在于茶叶的品质,至于价格,应当根据市场规律来,稳步提升,也更容易让本土茶叶进入更多的家庭。

  因此,这几年,黄瑞兵一方面大力优化了种植技术,从外地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改进,也从去年开始,整个茶园不但继续不施加任何农药,连肥料也停用了。

  “以前认为有机肥是最好的了,现在从专家那里得知,原来把采摘完的茶树根、茎等部分剪断,让它们烂在土地里作为肥料,种出的茶叶就能更环保、更绿色。”黄瑞兵道出了一个茶叶种植窍门。

  此外,黄瑞兵的茶园坚持“一年一摘”,也就是只摘“谷雨”前的“明前茶”,而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更高的“一年两摘”,这样就可以让病虫害对不施农药的茶树影响降到最低,来年产出的茶叶也更优质。

  另一方面,黄瑞兵一年就投入20多万元,对制茶工具进行更新换代,现在制茶房里的炒茶机、烘干机、杀青机等都是全自动,不但节约了人工成本,也使得成品茶叶的品质更好。

  拓宽渠道,销售经营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这是个经济发展的热词,在黄瑞兵的眼里,茶叶的经营发展也要“多元化”。在他的茶庄里,还包含了一个国家四星级的农家乐,从而把买茶、品茶、休闲观光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时候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去年我花了30多万建立了茶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这样使得很多不懂茶的人产生了对品茶的向往,也让本来爱喝茶的人更加精于茶道。”黄瑞兵说。

  此外,黄瑞兵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紧跟时代步伐,搭建起了微信、淘宝等“互联网+”经销平台,而且生意红火。

  “现在茶叶的销售形势还是比较喜人的,这两年都是供不应求,我也正在考虑扩大规模。”黄瑞兵说。

  困难重重,本土茶叶发展还需破茧

  黄瑞兵的“茶经”念的好,却代表不了整个茶叶行业的现状。以大溪镇为例,作为我市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了全市的四分之一,但也仅仅只有1000余亩,与别的“茶乡”地区几万亩没办法比较。规模小,也导致茶叶品牌难打响,特色难突出。

  近年来,采茶工的费用也在逐年提高,使得一斤茶叶的最低制作成本都在400元以上,再加上土地租赁、维护保养等费用,使得茶叶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种茶的大户也在减少。

  此外,本土茶叶可以说全部都消化在本地,虽然茶叶品质不比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名茶差,但是外地消费者并不买账。归根结底,本土茶叶的发展困难主要是规模小、知名度低、销售渠道窄,想要壮大,还需要更多的“黄瑞兵”,正应了那句“欲重生,先破茧”。(温岭市农业林业局)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