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一座城最大的底气。瓯海的悠悠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珍贵的人文足迹和文化瑰宝。如今,在瓯海区南白象温瑞塘河畔,建成一座主题公园,以一位历史名人的名字命名,它就是谢灵运公园。
《过瞿溪石室饭僧》 《舟向仙岩寻三皇井险境》 《游赤石进帆海》《游名山志·赤石山》谢灵运在瓯海寻山访水、脚步所到之处皆吟诗,为瓯海山水留下充满智光的诗篇。建设谢灵运公园,正是为纪念诗人。公园以谢灵运生平踪迹和诗篇作为元素,结合塘河文化、白象塔历史等,以传统园林手法展现公园景致。整个公园风景秀美、古朴雅致,颇具规模,处处体现“谢灵运元素”,将设置谢灵运纪念馆、谢灵运山水诗卷浮雕墙、人物主题雕像及谢公桥等设施。
家世显赫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灵运是东晋“淝水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孙子,谢瑍之子,母亲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谢灵运生长在士族豪门显贵的家庭里,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世称谢康乐。
有了家族的文化熏陶,谢灵运有着先天的优势。年少时,谢灵运就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才华。他叔父称赞其“文章之美,江左莫及”。他的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此外,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佛经。
官场失意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21岁的谢灵运进入官场。他原本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值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宋初刘裕采取抑制士族的政策,谢灵运也由公爵降为侯爵。在表面的伏礼下,却并未委任他以实际的政务。而谢灵运自认为是名门之后,又颇有才能,应参机要,但事与愿违,因此常常怀忿不平。
永初三年(422年),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太守,任职仅一年便托病返回故乡始宁隐居。元嘉三年(426年),文帝刘义隆诛徐羡之等权臣,召谢灵运回朝任秘书监。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谢灵运常常称病不朝。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谢灵运祖父在始宁留下的产业较丰。一次谢灵运率领徒众(家奴和门生)数百人,凿山浚湖,使会稽太守误以为是山贼。于是,会稽太守便上表告发他。谢灵运上书辩解。文帝知道他是被诬陷,并没有加罪于他,但是怕他还会在会稽生事,便让他到临川做内史。但是谢灵运不愿受这种约束,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王刘义康谴使收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元嘉十年(433年)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后事发,谢灵运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一代大诗人就这样在刘宋王朝与世族的斗争中陨落。
文坛得意
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贬,出任永嘉太守,虽然前后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且他的情绪一直处在失意中,但是他被温州的秀丽山水所吸引。“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遨游,履迹遍及郡内诸县”,而且“所至,即为诗咏以致其意”。一年间,他创作了一生中二分之一的山水诗。这一年是他在文学生涯和创作鼎盛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地位。
东晋以前的诗,没有把山水作为主要的题材,因而写景技巧极不发达。到了谢灵运手里,自觉地革新和提高了诗的写作技巧。他是中国诗歌一个重要的流派———山水派的鼻祖。
谢灵运的山水诗深受其族叔谢混的影响,一改玄言诗的形式和内容空泛,注重写实性,将清新格调与真切内容注入了诗中。谢灵运以山水入诗,特别注意声色的描绘,追求图画音乐式的美。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出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在谢灵运的笔下,山水有意,草木多情,使人感受到自然山水的清新瑰丽及鬼斧神工,从而抒发了人类对自然山水的衷情与热爱。
谢灵运不会想到,在被贬永嘉太守以后,虽官场失意,但是文坛得意,这是一趟真正成就他的山水诗丰收行。谢灵运的诗歌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 《岭表赋》 《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画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他的“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佳作。
瓯海情缘
谢灵运是一个终生不得志,遂游山玩水的士族才子。在任永嘉太守期间,他的足迹遍及温州各地,留下大量清新自然的山水诗篇,那些赞美瓯越山水的诗咏,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珍藏在温州的记忆里。
瓯海区的大罗山、吹台山、瞿溪山、仙岩等地,也都留下了谢灵运的足迹。据记载,谢灵运乘船去过帆游(今瓯海帆游山一带)。古时,那一带依山滨海,白帆点点,舟船熙来攘往,故称“帆游”。在这里,诗人泛舟海上,在海边礁石高兴地采集着形如龟足的石华,拾拣体圆扁平、亮白透明的贝类,写下了“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的名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谢公屐,正是谢公在游览山水时所特制的鞋子,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平衡。仙岩之出名,始于谢灵运曾蹑屐来游。仙岩离帆游不远,又是“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相传黄帝轩辕曾修炼于此,那里的梅雨潭、三皇井、黄帝池,这一切都让谢灵运心驰神往。公元423年夏,谢灵运脚踏特制的木屐,游览了仙岩山水,寻找仙岩三皇井的仙迹,并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弭棹向南郭,波波侵远天,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徘徊于山水间,仙踪于今不可寻觅,但耳边聆听到似天籁般美妙音韵的梅雨潭泉声,想必谢公也是陶醉其间了吧。 瞿溪山脉连绵,蜿蜒起伏,溪流逶迤,清澈长流,青岭修竹,树木苍翠,风景清绝秀丽。这正是僧人修身养性,悟禅念经的清静地方。谢灵运迎着初升的朝阳,凌越陡峭的山间小径,渡过流水潺缓的溪涧,来到了一片水滨的瞿溪岸上。一路上目睹了郊野飘荡的浮烟,山民原始的生活,听到了“空林响法鼓”,与诗人同游的僧人道行精妙,难测高深,向他传递了一种归真返璞的气氛。谢灵运游历瞿溪山后写下了《过瞿溪石室饭僧》:“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结架非丹甍,籍田资宿莽。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忘怀狎鸥鲦,摄生驯兕虎。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谢公的所见所闻,只可惜惊不醒他的仕途梦。他在瓯海的足迹,却令这片土地无法忘却……(瓯海区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