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防治,综合治理山核桃病害
近年来,山核桃干腐病危害严重,发病率高,致使山核桃大幅减产,树长势衰弱或枯死,严重影响林农的收入,威胁着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灾害的流行已经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临安市各乡镇干部、林农,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众志成城,打响了山核桃干腐病防治的攻坚战。当前正是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防治工作中,既要立足抓好当前的化学、物理防治,又要重视灾害的预防,做到小病大治,同时,还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采取生态化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打赢山核桃产业保卫战。
一、什么是山核桃干腐病
山核桃干腐病,又叫溃疡病、黑水病。发病期从3月份开始,至11月份,主要危害树干与树枝。随着病害进展,逐渐扩散至树干的中上部和枝条,最后导致树叶枯黄,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
山核桃干腐病从3月下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11月为止,借风雨传播,带菌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可远距离传播。该病开始发生于树干的中、下部,随着病害的不断发展,逐渐向树干的中上部和枝条上发展。初期病斑会流黑水,天气干燥时病斑会有褐色胶质物,剥开树皮,皮层发黑腐烂。根据山核桃干腐的发生规律,进入5月后,气温达到20℃—27℃时,该病病原菌开始滋生流行,孢子释放侵染进入高峰期,防治也进入关键时期。
二、综合治理山核桃干腐病
干腐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度经营所致。如长期大量使用除草剂,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山核桃林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酸化、退化,根系生长不良,树体得不到充分营养,抗病能力减弱,加上大片山核桃纯林,更易导致干腐病传播蔓延。综合临安等地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经验,建议如下。
1、清除病源。清理病枝病树病枝要勤清理,树体如有一半以上枝条染病的,必须整株砍伐。清理下来的病树病枝要就地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4-5月是干腐病病原体分生孢子在空中释放活跃期。健康树要在在这个时期喷药预防。用杀菌剂1000倍液,每隔一周喷一次,连喷2-3次,树干四周包括枝条尽量全部喷到位;已经发病的,应凿破病斑喷药救治:先用小尖斧把病斑凿破(从病斑中心开始凿一直凿到病健交界处。4-5月病害浅,凿破皮层就可以;6-11月病害深,破斑深度须达木质部1厘米)。破斑后,喷洒苯甲·丙环唑喷雾或苯甲·嘧菌脂1000倍液2到3次,每次间隔7-10天,病斑和健康枝条均须喷洒到位。药物涂干药物涂干可以阻隔病树孢子向外释放传播病原体,也可阻隔外来病菌入侵。3月底前或11月以后在山核桃树干上涂刷“生石灰+硫酸铜”混合剂(100斤生石灰+1斤硫酸铜,加水搅拌成糊状)。
3、生态化经营。生态化经营治病只是治标,预防才是治本。一是要伐密留疏,去劣留良,以每亩10—15株为宜,营造通风透光、冠型良好、枝繁叶茂的林分结构。二是建议林下套种,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增强土壤调节功能。可套种紫穗槐(灌木)+紫云英(或野豌豆、黑麦草、山油菜)等草本植物。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测试山核桃林地土壤酸碱度,遏制土地酸化。同时,增施有机肥,调整氮磷钾比例,配置中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环境。
4、政府引导。重点引导各地做好生态化经营、推广自然落果法、张网采收、规模经营等三篇文章,进一步推进山核桃产业可持续经营、提高山核桃品质和产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要逐步探索“评估+流转”机制,从政策、体制、措施上进一步优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山核桃规模化经营。
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2016年5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