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人发现经过省道诸暨枫桥至嵊州谷来的公路,以及枫谷线诸暨东和乡地域近2.5公里的杨树护路林带上,往日绿荫浓密的杨树叶基本都消失了,是谁偷走了杨树的叶片?
诸暨农林局森林医生赶到现场展开了调查。原来,罪魁祸首是一些20毫米左右的鳞翅目昆虫——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的幼虫,且虫口数量很大,此外还发现了少量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和柳毒蛾(Stilprotia salicis)等的幼虫混杂其中一起危害。他们虽然虫体小,但因繁殖速度快,虫口数量迅速增多,会致寄主树叶数天内消失殆尽,严重时如冬季落叶,影响杨树正常生长。
以主要害虫杨小舟蛾为例,该虫一年繁殖4代,一雌虫能产卵400至500粒,一个卵块上百粒;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同片叶子成网状,3龄后食量增加上百条幼虫吐丝飘散,分散到其他叶片取食只留主脉与少量侧脉,吃光后再吐丝飘散寻食。第一代因虫口相对较低,不太易发现,第二三代虫口迅速增加,为害状突显。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10月底,爬到树皮缝隙、墙角、屋缝或近地面表土下,吐丝结茧化蛹过冬。
森林医生马上提供了防治的综合措施:一是护育管理: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销毁、堆沤或深埋;在初冬进行林间垦复,消灭越冬虫蛹,减少越冬基数;在冬春季节进行树干涂白,消灭皮缝虫蛹。二是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物理措施:由于1、2龄幼虫群集性,人工摘除虫叶销毁。四是打孔注药:幼虫幼龄期,在树干基部(离地1米左右)打孔注药2至3次,间隔期1周。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树周长间隔15-20cm打一45度的斜孔,每孔内注入1:5药水溶液6-8ml。药剂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五是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药剂可采用1.8%阿维菌素或灭幼脲三号2000—2500倍液,或BT制剂8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