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毕浦娘娘樟)(浙江十大名木)

 
 
发布日期:2017-02-1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中文名:樟树

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科名:樟科

属名:樟属

位置:桐庐县瑶琳镇毕浦村浦头樟树根头

树龄:约800年

保护级别:一级

树高:19米

胸(地)围:6.9米

冠幅:平均26 米;东西16米;南北35米

生长势:旺盛

保护状况:挂牌公示,砌石栏景观。

历史文化:

毕浦村东头一棵硕大的香樟树,它左依青山,右临一湾江水,如一座秀丽挺拔的绿色山峦,又如一朵巨型翡翠蘑菇。树龄800余年,树高19米,胸围690厘米,东西冠幅16米,南北冠幅35米,平均冠幅26米,粗壮的树干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说起这棵香樟树的故事,当地人如数家珍。

清乾隆年间,毕浦大山村一幢茅草篷里,一对青年夫妇眼巴巴看着病入膏肓的孩子,束手无策,哭得死去活来。于是把儿子过继给毕浦村东头的香樟树,认她为干娘。俗话说:“心诚则灵”。过继后果然病情逐日好转。此事一传开,方圆十几里的村落,将子女过继给香樟树为干娘的人络绎不绝。

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败南逃,一路上抓了不少壮丁。途经毕浦香樟树时,有一个青年趁国民党兵一时不注意,身手敏捷地一下子攀上了香樟树,躲在粗壮的枝干后面的茂叶之中,逃过了劫难。

1969年“七五”洪水,从上游被洪水席卷而来的灾民,有的依附着杂物、树枝随浊浪而下,在经过毕浦村时,水流正好在香樟树边一个急拐弯,许多漂浮物被香樟树树枝干挡搁,形成一个缓冲区,许多落水灾民趁此机会纷纷爬上香樟树,得以死里逃生。洪水退后,因爬上香樟树而生还者纷纷携家人前来谢恩。香樟树下,人头涌动,青烟袅袅,烛光点点,供果盈盈,谢恩声此起彼伏,真诚出于肺腑。

如今香樟树下,经常会遇见前来祭拜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除夕之夜,还会有人在此陪“干娘”守岁到天明。一棵香樟树,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被神化了。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