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谷位处千岛湖东南湖区,紧连茶园休闲度假区,与千岛湖著名的桂花岛、密山岛隔湖相望,距建德市和320国道10公里,淳安县城30公里,与环湖公路则仅50米,入口处则是千岛湖三大旅游码头之一的毛竹源码头,是千岛湖东线游客的必经之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
龙门谷整体坐落于富溪林场龙门里林区,总面积6263亩,纵深5公里,山谷蜿蜒曲折,犹似一条巨龙盘踞于深山之中,故名龙门谷,谷内有溪流、瀑布、奇石等自然景观,植物资源丰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面积大,现有树种220余种。
(1)楠木林:景区楠木类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具体树种包括浙江楠(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雁荡润楠(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紫楠、红楠、赤楠、刨花楠、薄叶润楠等,胸径30CM以上的楠木分布广泛。
(2)枇杷林:景区入口处附近,有一片枇杷林,面积约20亩,枇杷树形整齐美观,叶大、常绿而 光泽,冬日白花盛开,初夏黄果累累,极具观赏价值。
常绿油麻藤:常绿木质大藤本,花大,紫红色,形似鸭子,整个花序重达斤余,果长逾50厘米。景区分布广泛,观赏价值较高。
(3)光皮树:因树皮自然剥落而光滑得名,树干挺拔,树姿优美,枝叶扶疏,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和蜜源植物。景区内分布广泛,观赏价值较高。
(4)细叶水团花(水杨梅):落叶灌木,因其多生于山溪水边,果序形如杨梅而得名,初夏枝顶开满紫色头状花序,殊为美丽,可供观赏,也是制作树桩盆景之良材。
(5)白鹇:别名银鸡,属于雉科,雄鸟头上的羽冠和下体全为蓝褐色,上体和两巽都是白色,并密布整齐的“V”形斑纹,图案别致,不经一事,素雅而不俗气。雌鸟通体棕褐色,枕部肯黑色羽冠。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6)黑麂:别名红头青麂、乌金麂、蓬头麂,属于鹿科,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110CM,肩高60CM左右,体重21—26KG。雄性具角,角柄较长,头顶部和两角之间有一簇长达5—7CM的棕色冠毛。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较长,一般超过20CM,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黑鹿是我国特产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关旅游资源介绍
(1)森林小气候: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使得景区森林小气候特征明显;日照少、日射弱,气温低、日较差小,空气清洁、相对湿度大,静风频率大、平均风速小,气象景观丰富、旅游舒适期长。
(2)避暑气候地:据观测,景区林内夏季最热月最高气温比淳安县城千岛湖镇低80C--100C。舒适的森林小气候,为人们消夏避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龙门谷主要资源有:
1、地文景观
(1)龙门谷:属于谷地型旅游地,两侧山坡陡峭、中间深峻形成“V”字形幽谷。
(2)寿星岩:在峡谷峭壁上,有一奇特地象形山石,酷似一位老者,眼、鼻和嘴清晰可辨,惟妙惟肖。
(3)顽石点头:在龙门溪中有一处巨石群,形态各异。
(4)龙女洞:为岩溶洞穴,据规划组的初步考察,该溶洞洞口宽605米左右,洞内入口处附近可容纳50—60人。
(5)犀牛望月:为石灰岩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象形岩石景观,好似一头大犀牛举头遥望星空中的明月。
(6)大地开花:分布于龙门谷入口西部山脊处,为大片石灰岩经水流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以溶沟和石芽为主的岩溶地貌景观。由于大片灰白色的溶沟和石芽形态和规模各异,犹如一朵朵白莲花盛开于大地之上。
水域风光
(1)龙门溪;自龙门谷南部山体流经景区注入千岛湖,溪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丛生,溪中多巨石并常见螃蟹和各种鱼类。
(2)珍珠瀑:因其水流似珍珠般洒落而得名,高11.5米;瀑布两旁植被茂密,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22000个/CM3,空气清新。
(3)黄龙潭:其命名来自景区“黄龙向天”的典故,潭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可以说龙门谷拥有千岛湖最好的森林植被、最美的自然风光和最佳的氧吧,古树、流水、峡谷、涧溪、游鱼、寂岭等构成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