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浙江省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7-09-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前  言

  花卉产业是我省传统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随着浙江经济的腾飞而迅猛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花卉产业在持续发展中壮大,在结构调整中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转型,产业规模、综合效益、发展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成为典型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美丽产业。为推动我省花卉产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扩张。在全国多年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花卉种类为绿化苗木。

  一、主要成效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以来,全省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5年底,全省花卉生产面积233.93万亩,比2011年增长21.5%,占全国总面积的11.5%,位居全国首位;花卉产业总产值达522.54亿元,是2011年的1.84倍,年均增长率达16.4%;花卉企业30540家、花农17.81万户、人员85.13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长41%、20.9%、29.4%,占全国总量的35.8%、9.5%、16.2%,花卉企业和人数居全国领先。

  从产业结构分析,一产比重大幅下降,二、三产比重大幅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5年花卉种植业产值为165.69亿元,种植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54.5%下降到了31.7%;二产产值306.82亿元,二产比重从2011年的34.4%增加到58.7%,园林绿化工程和花卉精深加工稳步增长;三产产值达50.03亿元,花艺服务业、特色花卉旅游、花卉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迅速成长。

  (二)块状集聚特色鲜明,花农增收效益明显。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省逐步形成杭州、宁波、绍兴、湖州、金华、嘉兴等六大花卉主产区,主产区生产面积达210.65万亩、产值448.27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0%和85.8%。各花卉主产区坚持花卉生产和产品交易集聚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如萧山的龙柏、黄杨、红叶石楠等灌木,金华的茶花、桂花和地被容器苗,长兴的香樟、银杏、红梅,宁波的红枫、樱花、海棠,北仑的杜鹃、五针松,嵊州的玉兰、红枫、樱花,嘉兴的杭白菊、鲜切花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浙江品牌、浙江标准逐渐形成,特色花卉的区域品牌享誉全国。

  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在乡就业、增收致富的机会。全省花卉种植业亩均产值8238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我省十大农业种植业亩均产值前列,萧山的新街、余姚的四明山、长兴的泗安等花卉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来自花卉行业,绍兴漓渚、金华澧浦、海宁长安等一批乡镇因苗而兴、因苗而富、因苗而美,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特色小镇。

  (三)规模企业迅速成长,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我省花卉企业规模扩张,实力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1204家,我省占163席,规模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实力全国领先。森禾种业、虹越花卉分别在“国际种植者”评选中获得全球第二名和第四名的佳绩,虹越花卉、蓝天园林、花集网在新三板上市,赛石园林参股美辰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杭州园林、传化大地、浙江丰岛、人文园林等龙头企业都在积极筹划上市中。

  我省花卉龙头企业立足浙江、谋划全国,加快“大基地、大市场、大流通”建设,积极推进全国性产销布局,不断完善规模种植、专业运输、园林工程、养护管理等产业链条,生产基地和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绿化工程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全省年营业额超5亿元的企业有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近百家,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四)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市场不断拓展。积极搭建高水平的花卉会展平台,连续多年举办“中国(萧山)花木节”、“中国(金华)苗交会”、“中国(长兴)花木大会”等,打响浙江花木产业品牌。加快建立产地市场、销售基地、花园中心等互相分工、互为补充的流通格局,在全国范围布局销售窗口或销售渠道,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花木经纪人达10000多人,龙头企业和花木经纪人在省外建立的生产基地超20万亩。目前绿化苗木市场已经从省内和沪、苏为主,向江西、湖北、重庆、安徽、云南、四川、贵州、河北等长三角以外市场,多层次的流通体系不断完善,面向全国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省花卉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增多。2015年,全省免税种用花卉进口额为3082.59万美元,比2011年减少5513.21万美元;花卉出口额为4596.12万美元,比2011年增加937.87万美元。进口产品以蝴蝶兰、大花蕙兰等高端成品花卉以及百合、风信子、郁金香等种球和草籽为主,花盆、修枝剪、挖树机等高端资材以及欧洲月季种苗、日本罗汉松造型树等有所增长。花卉出口仍以传统的杨桐、柃木、菊花等鲜切花切叶为主,小型盆栽、园艺资材、商品盆景等出口量逐渐加大。进出口市场以传统的荷兰和日本为主,并覆盖到其他发达国家。参观、参展、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五)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全省花卉产业呈现结构调整加速、转型步伐升级的发展格局。现代种业工程带动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五年来通过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的新品种有70多个,继在红叶石楠、红花玉兰后,红叶南天竺、金叶洛石、杜鹃、蝴蝶兰、兜兰等一批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花卉组培、容器育苗、植物墙开发和珍贵树种繁育等技术广泛应用。以铁皮石斛、杭白菊为主的食药用花卉快速发展,生产面积从9.1万亩增加到9.78万亩,销售额从6.3亿元增长到20.97亿元,销售额年均增幅为 35%。鲜切花和盆栽植物生产面积从8.98万亩增长到11.45万亩,销售额稳定在21亿元左右。

  花文化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花卉+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快速增长。花卉电子商务蓬勃兴起,近年来阿里零售平台涉农产品类目中,鲜花、绿植销售额年增长达150%以上,排在涉农产品首位,浙江花集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网上专业鲜花交易平台,并已在新三板上市。插花、组合盆栽和多肉植物等特色花卉消费在部分人群中增长很快,出现很多人气旺盛的专业论坛和“花”粉。赏花经济发展迅速,苗旅、花旅融合项目渐成时尚,各地纷纷以花为媒举办各类花卉节庆活动,如天台、磐安、平阳、嘉善的杜鹃花节,建德、武义的荷花节,奉化的桃花节,桐庐的山花节,长兴的梅花节等等,带动民宿、餐饮、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省是传统的绿化观赏苗木大省,绿化苗产能巨大,但盆栽植物和鲜切花生产面积小,配套资材发展滞后,加上在前几年花卉种植高回报率的刺激下,农民盲目跟风引种盛行,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虽然近年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仍未改变“一苗独大”的格局,绿化观赏苗木占到花卉产业的89%,当前我省各类苗木存圃量超过41亿株,仅金华桂花、香樟两个树种存圃量已达13.5万亩,在当前东部地区绿化工程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引发的卖苗难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二)生产方式传统粗放。我省花卉生产方式依旧传统,花卉生产低、小、散的现象比较突出。生产主要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手段落后,无法适应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恶劣天气状况下容易受灾。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经营程度较低,在生产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花卉生产单位面积效益不断下滑。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时间周期长、市场风险高,且品种权专利权保护滞后,企业和苗农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导致自主选育品种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上主流品种依然依赖于进口,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等盆花,铁线莲、绣球等花坛花,百合、月季等鲜切花,其主栽品种的种子、种球或种苗主要依赖进口。

  (四)宏观调控缺乏手段。花卉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宏观调控手段乏力,产业预测预警体系尚不健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检测标准也不完善,技术、信息、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市场建设、专业物流、进出口等方面均未形成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花卉行业贷款难、保险难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受自然灾害、资产评估、人为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和保险机构在花卉抵押贷款及灾害保险上设置的门槛较高,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致使当前花卉产业民间融资、交叉担保等情况较为普遍。

  (五)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绿化苗木市场也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花卉企业在拓展中西部绿化市场时,出于土地和运输等成本差异的考量,以及外省某些优惠政策的吸引,往往会在外省兴建苗木种植基地,如森禾种业、滕头园林、萧山绿源等企业均在山东、云南、福建等外省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大量的生产基地外移,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生产技术水平,缩小了我省花卉产业的竞争优势,加上用地、劳务、运输等生产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花卉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花卉生产与需求主要依赖于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同时与生态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外部环境影响息息相关。花卉产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一)世界花卉产销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上世纪90年代起,花卉贸易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崛起,世界花卉产销量保持持续平稳增长态势,欧洲花卉市场经久不衰,美洲花卉市场持续发展,亚洲花卉市场则方兴未艾。国际花卉市场销售额持续递增,花卉消费量逐年稳步增加。

  (二)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呈现全球化转移趋势。受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及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世界花卉生产虽然仍以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主,但自然资源适宜、要素成本较为低廉的亚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等一批发展中国家花卉生产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种苗(种子、种球)等高附加值优势产品比重不断上升。花卉消费方面,已经形成欧盟(以荷兰、德国为核心)、北美(以美国、加拿大为核心)、东亚(以日本、香港为核心)的三大花卉消费中心,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花卉消费潜力也不断增大。

  (三)花卉生产现代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以现代化、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为主要方向的花卉规模生产已成为世界花卉发展主流,荷兰等花卉主要生产国在专业化分工、基因技术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发展中国家花卉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组培繁育、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全球花卉生产呈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标准化体系越来越完善、节本增效越来越突出的发展态势。

  (四)花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世界花卉产业链体系不断延伸,制种、种苗、成品、加工、流通、消费、服务等环节相互独立、多方协同,市场分级从国际化拍卖、二级市场批发、三级市场零售、销售网点分布等方面日趋细致,花卉物流在包装、质检、冷藏、储运等环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花卉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分工协作,生产资料、行业资讯、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实现高度社会化,花卉生产与消费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高效对接。

  二、国内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花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生产规模趋于稳定,经营水平、产量和产值逐步攀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905.3万亩,销售额1279.47亿元,出口创汇6.20亿美元,分别是十年前的2倍、3倍和4.3倍;建成各类花卉市场3286个,已经形成云南鲜切花,广东、福建盆栽植物,江浙、河南观赏苗木,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盆景,湖南、四川食药用花卉等特色花卉主产区及洛阳、菏泽牡丹,大理、楚雄、金华茶花,长春君子兰,漳州水仙,鄢陵、北碚腊梅、横县茉莉花等特色花卉品牌,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承接全球花卉产业转移能力进一步显现。

  (一)生态文明建设拓展花卉产业发展空间。花卉产业是美丽的公益事业,也是绿色的朝阳产业,是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系列政策意见的出台,奠定了花卉苗木产业的战略地位,也为花卉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城市(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镇)绿化、美化需求不断加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生活空间已经成为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愿望,花卉本身特有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文化必将使其成为美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美好生活空间的缔造者,也必将为产业自身营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花卉消费迅猛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国花卉消费量正处于上升空间,花卉消费额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花卉消费主体由集团消费转向个人消费,花卉摆租、节假日消费、团体消费逐年上升,日常消费和个人消费逐步增长。分析显示,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时,花卉消费需求就会明显增加;达到3000美元时,花卉消费就会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家庭花卉消费一般占工资收入的3‰左右。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7500美元左右,花卉消费总量增速较快,人均消费水平却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花卉消费额每年仅有0.7欧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这与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现实及花卉生产大国地位不相匹配,未来也必将成为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全球花卉生产布局和消费市场也逐渐开始由传统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拓展,国内消费市场上中高档花卉、新品种花卉、组合盆栽花卉、造型花卉、新奇特花卉等越来越受到欢迎,与花卉相关的各类文化、节庆等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花卉消费氛围日益浓厚,花卉消费内需尤其是个体需求潜力极大。

  (三)承接全球花卉产业转移带动花卉出口增长。随着世界花卉生产不断扩大与格局转化,国际花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花卉市场,或依靠种苗(种子、种球)核心科技与市场竞争策略维护市场,或依托自然区位优势与劳动力成本抢占市场。我国横跨多个气候带,拥有最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劳动力资源充足,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花卉生产面积世界领先,花卉生产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花卉进出口交易额逐年增大,已经成为世界花卉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之一。当前,我国花卉出口主要以鲜切花、盆栽植物、鲜切叶和观赏苗木为主,云南、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为全国花卉出口主要省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29%,日本、荷兰、韩国和美国是我国花卉出口主销市场;花卉进口仍以种球、种苗为主,广东、云南、北京、上海和浙江为花卉进口主要省份,占全国花卉进口总额的94.66%,主要来源为荷兰、泰国、中国台湾和韩国。未来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与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贸易审批流程基础上,我国必将会抓住国际花卉产销格局变换,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间差距,将花卉出口打造成为拉动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行业环境深刻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花卉生产格局基本稳定,种植栽培设施不断升级,种植技术与国外花卉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国内各花卉主产区区域特色与优势突出叠加,鲜切花产销以云南、湖北、广东为主,其中云南一省鲜切花销售额占全国鲜切花总额的22.85%;盆栽植物产销以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四川五省为主,总额占全国57.37%;观赏苗木产销以江苏、浙江、河南三省为主,食药用花卉产销以湖南、河南、山东、福建、浙江五省为主。面对不断加剧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与快速攀升的要素成本压力,全国花卉产业已在“十二五”期间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转型升级初期阶段,以种业创新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以延展产业链拓展产业附加值、以提升经营水平促进产业节本增效等转型方式不断涌现,以“大数据”概念、“互联网+”概念、“物联网”概念等信息化技术助推产业升级成果已初显端倪,以花卉品种创新体系、技术研发推广体系、生产经营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及花文化为主的八大产业体系基本构建,花卉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助力转型手段不断增加,“十三五”花卉产业总体实现转型升级的各项基础已逐步夯实。

  三、我省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和机遇

  我省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改善民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推进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雄厚的科技支撑力量,为做强我省花卉产业奠定了稳固基础。

  (一)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红利,有利于我省发挥市场先发优势拓展花卉市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是我省花卉产业可持续利用的政策红利。我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经营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先发优势。巩固和发挥好这些优势,积极拓展绿化市场特别是省外绿化市场,以绿化工程连接花卉栽培和花卉服务业,是构筑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的重大机遇。

  (二)应对苗木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有利于我省激发产业竞争优势率先推进结构调整。我省花卉产业起步较早,也率先面对“成长的烦恼”,近年来我省绿化苗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面临着苗木产能过剩的严峻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巩固和发挥好这些经验和优势,进一步做好去产能、去库存的文章,压缩绿化苗木面积,发展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花艺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是转“危”为“机”、实现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

  (三)把握居民消费需求的市场变化,有利于我省发挥创新发展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我省气候条件适宜,区位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花卉文化深厚,花卉消费历史悠久,同时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居民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顺应消费需求变化,积极探索“花卉+康养”、“花卉+文化”、“花市+旅游”等新模式,拓展花卉的生态体验、文化创意、康养等功能,大力推进花卉全产业链建设,提高花卉产业的综合效益,是我省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

  (四)抓住重大活动举办的有利条件,有利于我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今年我省花卉产业抓住杭州G20峰会召开的有利契机,在去库存、调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有利时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还将陆续迎来亚运会等一系列高规程的重大活动,通过主动对接重大活动筹备工作,构建完善从创业服务、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等全方位一体化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拉动我省花卉市场需求,更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花卉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我省花卉产业整体水平。

第三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两富”“两美”和“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创新驱动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逐步实现花卉生产精细化、管理现代化、经营组织化、市场多元化、消费大众化,推动花卉产业最终成为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富民产业、现代林业的基础产业,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样板。

  二、发展思路

  紧密围绕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当前花卉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依照我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加快推进我省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实施提质增效的结构升级战略,实现花卉生产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提升转变。积极适应产业发展“新常态”,切实转变花卉生产方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花卉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着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调整品种和产品结构,做强优势品种、控制一般品种、限制劣质品种,推进花卉生产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实施开放辐射的市场升级战略,实现花卉市场由块状型经济向总部型经济转变。着力加强需求供给对接,不断强化主产区产业集聚效应,以更优质的绿化苗木产品、更稳定的市场供应能力、更具特色的“浙派”园林设计施工能力参与全国市场竞争,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推进浙江花卉市场向总部型经济转型,并不断向全国市场辐射拓展。

  (三)实施多元融合的产业升级战略,实现花卉产业由生产链主导向产业链融合转变。积极推进花卉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探索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积极发展花卉精深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拓展花卉产业的多种功能,推进休闲观光、体验创意等多种新业态,推进花卉产业的集聚融合。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总目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继续巩固和扩大全国花卉产业强省的地位和优势,努力实现浙江大地“天天鲜花盛开、年年百花争艳”。到2020年,力争实现如下发展目标(见附件1、2):

  ——花卉产业实力更强。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包括花卉种植业、园林工程、精深加工、绿化养护、花艺服务在内的花卉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总产值突破730亿元,花卉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绿化苗木产业更精更强,在全国市场牢固树立竞争优势。花卉产值超10亿元的县达15个,培育年营业额超亿元的花卉企业100家、超10亿元的花卉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5家。

  ——花卉产业效益更高。主产区农民花卉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建成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区10个、精品花卉专类园50个,花卉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比周边非产区产出率高20%以上。

  ——花卉产业结构更优。花卉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花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花卉精深加工和花卉旅游、花艺服务、批零贸易等相关二、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花卉栽培设施化、容器化、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小苗容器栽培比例达到90%。

  ——花卉产业品牌更响。花卉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30个,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优势品种5个,做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花卉展示展销会10个,其中交易额超5000万的展销会超过3个。浙江花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花卉产业贡献更大。全省花卉全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超百万人,人均产值超过7.3万元。打造10个左右集种植、交易、物流、居住、旅游为一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的花卉特色小镇,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典范。为“五水共治”等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项目提供充足材料,美化城乡环境,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两富”、“两美”浙江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杭州为中心,着力构建“四带七区” 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资源、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一)四大产业发展(保护)带

  1. 环杭州湾花卉产业带。包括杭州(临安、淳安除外)、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六市,现有花卉生产面积175.1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01.3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4.9%和76.8%,是我省绿化苗木的生产中心,也是全省花卉产业最发达、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规划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保持在17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60亿元(见附件3,下同)。

  2. 金衢盆地花卉产业带。包括金华、衢州(开化、江山、常山除外)两市,以绿化苗木栽培为主,现有花卉生产面积37.5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52.94亿,分别占全省的16.1%和10.1%,规划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5亿元。

  3. 浙南沿海花卉产业带。包括温州(文成、泰顺除外)、台州两市,以食药用花卉和绿化苗木为主,现有花卉生产面积9.5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6.9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1%和9%。规划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2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

  4. 浙西南花卉资源保护带。包括杭州市的临安、淳安,衢州市的开化、江山、常山,丽水全市和温州市的文成、泰顺。区域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乌岩岭、古田山、凤阳山-百山祖、九龙山等6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野生花卉物种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本区域以保护花卉种质资源为主,重点发展花卉观赏旅游,适度发展食药用花卉。现有花卉生产面积11.5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1.3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和4.1%。规划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

  (二)七大产业集聚发展区

  1. 杭州产业集聚区。以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发展。主攻家庭园艺产品和花卉服务业,重点发展盆花、盆景、盆栽观叶植物、鲜切花(枝、叶)、花坛花卉、食药用花卉等产品和花卉休闲观光、花卉批零贸易、配套物流服务、花卉新品种研发等高附加值产业,适度发展草坪草、高端造型苗、花灌木等观赏苗木产业,把杭州建设成为华东地区的花卉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与价格中心和新品种研发中心。2020年花卉基地面积稳定在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60亿元(见附件1、4,下同)。

  2. 嘉兴产业集聚区。以海宁市、桐乡市、嘉善县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发展。主攻家庭用花和花卉供需链建设,重点发展中高档盆花、鲜切花、食用花卉、盆栽植物、耐水湿耐盐碱生态苗,以及花卉休闲观光、花卉超市等供需链建设,使之成为上海、杭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居民家庭园艺消费产品的生产中心和休闲观光区。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22万亩,其中家庭园艺产品和食药用花卉面积达到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亿元。

  3. 湖州产业集聚区。以长兴县、德清县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发展。主攻方向为园林绿化用苗和传统名花、盆景等,重点发展适应温带、北亚热带地区生长的绿化观赏苗和梅花、玫瑰、菊花等传统名花、盆景,以及花卉休闲观光、花卉物流业,使之成为南苗北移的驯化基地、地方特色花卉生产贸易的集散中心和绿化观赏苗木生产贸易的副中心。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36万亩,其中传统名花生产面积达到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

  4. 绍兴产业集聚区。以嵊州市、柯桥区、新昌县、上虞区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发展。主攻方向为园林绿化用苗、出口花卉和传统名花以及花卉休闲旅游,重点发展彩叶植物和兰花、桂花、玉兰、樱花、海棠等传统名花,以及花卉贸易物流、休闲观光等服务业,使之成为地方特色花卉的集散中心和花卉休闲观光中心。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45万亩,其中传统名花生产面积达到1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4亿元。

  5. 宁波产业集聚区。以奉化市、北仑区、慈溪市等重点产区为核心,稳步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与产业提升,引导产业向杭州湾沿岸发展。主攻方向为特色园林绿化用苗、花卉进出口基地以及花卉休闲旅游,重点发展花灌木、五针松、红枫、樱花、高山树种等地方特色园林绿化苗,罗汉松等高端造型苗,盆景和小型盆栽植物,以及花卉批零贸易、花卉物流和花卉休闲观光等服务业,使之成为华东地区花卉进出口的集散中心和全省高端造型苗、园林景观苗生产交易中心。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33.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8亿元。

  6. 金华产业集聚区。以金东区、婺城区、义乌市、武义县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发展。主攻方向为园林绿化用苗、花灌木容器苗和茶花、桂花、杜鹃花、佛手等传统名花,重点发展各类园林绿化苗木和茶花、桂花、杜鹃花、佛手等传统名花,以及桂花、佛手精深加工、花卉贸易物流等服务业,使之成为全省绿化观赏苗木生产、交易、物流、配送重要地区。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3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4亿元。

  7. 温州产业集聚区。以乐清市、瓯海区等重点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主攻方向为食药用花卉和热带绿化苗、观叶植物,重点发展食药用花卉和热带绿化苗木、盆栽观叶植物,适度发展盆花、鲜切花和花坛花卉,加快发展食药用花卉精深加工、批零贸易和花卉休闲观光,使之成为国际铁皮石斛生产加工贸易的集散中心、研发中心和价格与信息形成中心,热带绿化苗木和观叶植物驯化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到2020年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4.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2亿元。

  二、调整产业结构

  适应经济新常态,满足消费新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植结构、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一)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完善水、电、路、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提高抗自然风险能力。鼓励设施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推动“机器换人”,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困境。积极推广基质与容器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整形修剪技术、喷滴灌技术等。通过设施设备的大范围应用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推进耕作、播种、植保、移植、修剪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实现花卉由露天生产、手工作业向设施生产、机械作业转变,稳定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结构中精品苗和精品花占比。

  联合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交易市场,共同参与花卉生产技术标准、质量等级标准和流通交易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在现代花卉园区、示范区内建立标准栽培示范基地,示范引导标准化栽培模式。定期组织开展适用技术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使苗农和企业能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在主要交易市场、电商和市政项目采购中逐步推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和流通交易标准,为订单交易和互联网交易打好基础。

  (二)发展精深加工业充分利用食药同源的保健养生文化传统,挖掘花卉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发展以铁皮石斛、三叶青、佛手、桂花、百合、月季等为主的食药用花卉精深加工,研发花卉系列食品、香精、药品与保健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花卉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健康、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拓展。

  (三)做强花卉服务业。加强对花卉服务业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积极发展以花卉为依托的休闲旅游、婚庆礼仪、家庭园艺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带动花卉资材、物流、餐饮、电商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花卉文化创意园建设,实现花卉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无缝嫁接。借助我省领先的花卉生产基础和市场先发优势,加快发展花卉批零贸易、配套物流、花卉资材、花卉租摆、花艺服务等配套服务产业,丰富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强化自主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建设花卉科技创新强省。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集中攻关关键性创新项目。着力开展育种资源收集和保护、创新成果示范和交易、创新成果保护和维权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一)建立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和国有科研单位支撑的多元化创新主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保障财政投入,集中攻关公益性和关键性创新项目。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成果交易、转化、保护和激励机制,营造创新主体、科研人员、成果购买企业等各方共赢局面。建立公益性创新成果“政府买单”等有偿使用机制。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全面示范和推广。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维护技术创新人合法权益。

  (二)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实施《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5)》,组织开展花卉种质资源普查和新品种引进,全面收集保存主要花卉品种、重要乡土花卉品种、传统名花、珍稀濒危物种花卉种质资源。建立健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在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原生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未来培育新品种和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奠定物质基础。根据花卉品种选育的方向和利用目的,组织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工作,建立花卉种质资源信息库和惠利共享机制,公布可供利用的花卉种质资源信息,促进花卉种质资源开放共享。

  (三)加快新品种选育和新产品开发实施《浙江省林木育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5)》,加强花卉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重要乡土特色花卉的引种驯化,筛选特色鲜明、适应性强、有开发前景的新、奇、特花卉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花卉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传统名花品种改良与质量提升、优势商品花卉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引进,进一步加大食药用花卉和家庭园艺品种选育与推广力度。在选育开发新品种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的设计创新力度,丰富产品类型,如艺术造型苗木、小微型盆景、组合盆栽花卉、精品插花、干燥花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加强配套技术研发组建花卉研究院,整合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方特长,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花卉优势产区的主导产品,开展优新品种繁育、优质种苗培育、生态高效栽培、设施化栽培、标准化栽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管理等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将花卉育种高新技术、花卉良种(种子、种苗、种球)产业化快繁技术、容器栽培技术、设施化栽培技术、物联网技术、花卉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技术、花卉产品精细加工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列入省级科技重大项目,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加强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四、拓展发展空间

  (一)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淘宝特色馆”等知名电商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拓展花卉网络零售业务,鼓励花卉企业、专业合作社、花农、花店利用个性化网页、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网上直销促销活动。鼓励花集网等花卉电商企业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加快形成向全球市场辐射的花卉产品网络零售体系。引导花卉龙头企业、品牌流通企业开设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花卉产品网络销售品牌。积极发展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等电子商务业务,加快花卉电商平台、网络花店和APP建设,推动花卉生产流通企业自建或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专区,开展网上批发、网上配送,支持花卉批发市场建设网上现货交易平台,形成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花卉网上销售渠道。

  (二)扩大对外出口抓住探索推进舟山自贸区和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宁波花卉、盆景进出口基地建设,强化新昌切花切枝出口基地总部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升花卉产品对外贸易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花集网等花卉网络交易平台从事花卉网上跨境贸易,支持省内花卉网络交易平台做强做大,成为国际性花卉贸易商。

  五、提升公共服务

  (一)会展服务。支持各地举办花卉博览会、主题花展、新品种展示会等花事活动,搭建花卉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为花企苗农销售花卉产品、交流品种技术、掌握行情信息提供服务。支持各类花卉展会赴省外境外开展招商招展工作,吸引省外国外知名企业和优新品种到浙江参展,不断壮大浙江花卉会展业。重点支持中国(萧山)花木节、中国(金华)苗木交易会、中国(长兴)花木大会等省重点展会扩大规模和影响、提升档次和品牌。

  (二)创业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创业创新的政策,将花卉产业创业创新纳入国家和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及省创业创新示范中心等建设试点,支持省花卉特色小镇建设省级创业创新示范中心、新型众创空间实验区,引导创业创新载体集聚发展。大力发展 “创客空间”、“创业咖啡”、“ 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花卉龙头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全省具备条件的涉农高等院校建设花卉园艺类公益性大学生创 业创新场所,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服务。鼓励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等创业平台,支持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经营网络开展花卉电子商务创业。将大学生、农村青年返乡创办花卉企业、家庭苗(花)圃纳入“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花卉产业创业创新提供新平台。

  (三)技术服务。实施花卉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公益性花卉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基层花卉科技推广人员,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培育多元化科技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花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花卉科技推广服务事业,建立结构完善、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花卉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培育职业花农。以科技下乡、进村指导、定期培训、巡回授课等方式,组织对花农进行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升职业花农经营理念与经营水平。

  (四)信息服务。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花卉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制定花卉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花卉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花卉产业预测预警体系。建立花卉产销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科学安排生产经营。

第五章 重点建设内容

  一、实施花卉种业创新工程

  强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评价和挖掘,提高优异种质的保护水平、利用效率和共享程度,加大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存库和良种生产基地,建立一批省级育种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整合花卉种业资源,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大幅提升种质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能力。重点加大珍贵彩色树种、特色乡土树种的育种资源收集与保育力度,加强传统名花、珍贵彩色树种等优良乡土观赏植物、食药用花卉、主栽花卉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加强国外省外名优新花卉品种的引种与推广,加快产业主导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升。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种质资源库(圃)20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0000份;建设集遗传基础研究、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一体的省级以上育种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30个,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优势花卉品种5个。

  二、实施花卉名企打造工程

  积极培育一批涉及设施栽培、精深加工、花艺资材、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创意文化、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的花卉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支持花卉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联合重组,鼓励有条件的花卉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或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加快发展花卉总部经济,积极支持花卉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参股、兼并等方式,推动优势花卉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整合的花卉产业集团和花卉联盟。鼓励现有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创新经营思路,积极打造完整高效的物流体系、大数据采集和研发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成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鼓励中小型花木种植户对照国际通行标准,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基础设施、发展多种经营,打造小而美的家庭农场。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营业额超亿元的花卉企业100家、超10亿元的花卉企业达10家以上、上市龙头企业5家;引导培育国内知名花卉电商平台5个。

  三、实施花卉名园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花卉文化创意服务产业。结合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项目,着力完善和提升现有的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区和精品园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鼓励结合原有的生产基地,改(新)建各类花卉公园、花卉主题园、花卉文化园等,促进种植、加工、旅游、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满足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到2020年,建成以“百树园、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等为载体的示范性精品专类园(包括花海项目等)50个,创建10个富有浙江地方特色的花卉旅游品牌和10个以花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基地。

  四、实施花卉名镇培育工程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依托重点花卉产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 “四位一体” 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原则,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花卉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建设10个左右产业支撑有力、高端人才集聚、具有独特花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花卉特色小镇;建设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区10个。

  五、实施花卉名展提升工程

  创新办展机制,丰富办展内容,提升展览质量,着力办好中国(萧山)花木节、中国(金华)苗木交易会、中国(长兴)花木大会、浙江省迎春花展等花卉展示展销会,支持重点展会扩大规模和影响、提升档次和品牌。支持各地举办各类节日(时节)主题花展、特色花卉博览展销、企业名品花卉展示等地方性花卉展示活动。支持各类花卉展会赴省外境外开展招商招展工作,吸引省外国外知名企业和优新品种到浙江参展,不断壮大浙江花卉会展业。到2020年,重点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花卉展示展销会10个,其中交易额超5000万的展销会超过3个。

第六章 保障措施

  按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迅速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促进我省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产业组织领导

  花卉产业是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级政府特别是花卉重点县要理顺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花卉产业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地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花卉的原则,确定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任务,搞好市场定位,选准重点企业和项目,在组织协调、财力支持、科技攻关、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确保重点项目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花协的组织和协调作用,使其成为花卉企业和花农驾驭花卉市场、开展花卉生产、拓宽国内外市场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花卉种质资源调查、信息平台、预测预警体系、花卉示范园区、花卉特色小镇、种质资源库、良种繁育基地等建设,在行政审批、投资、金融服务等方面为花卉企业创造有利环境,落实花卉企业用地、设施、税收、融资、投资、人才培养和引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推进花卉政策性保险、抵押贷款,建立科技成果激励机制,保护和鼓励创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与科技、发改、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的衔接,用足用好已有的产业支持政策。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运行机制的改革,消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性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激励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一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依托花卉产业技术联盟、花卉育种协作组,构建花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研虚拟协作网络,推动花卉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花卉科技领域的协作创新。二是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技术、人才、资源适度集聚。三是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允许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办科技型种业企业,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花卉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土地股份众筹众创,鼓励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机制,让农民共享花卉经营收益,破解土地流转难题,促进花卉产业规模经营。

  四、优化投融资环境

  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花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花卉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投向花卉生产大中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各地开展花卉政策性保险试点,降低花卉企业和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风险。积极采取抵押贷款、发行债券、鼓励企业上市等多样化融资方式,实现花卉产业投资快速增加。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发展花卉园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浙江农林大学等相关大专院校要设置花卉园艺专业,加大对花卉科技、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各级花卉主管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花卉企业技术人员、花农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完善花卉教育培训体系,鼓励花卉企业与相关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实验基地,开展花卉技术培训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做好国内外高层次花卉人才到浙江创新、创业的计划,加大对高层次花卉科技、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科研精英,培养一批花卉专业经纪人和花卉生产能人,吸引一批擅长资本运营、生产经营的花卉企业家,为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六、大力弘扬花卉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商品已呈现由集团消费为主逐步向个人消费、由节假日消费向日常消费转变的趋势。各地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优美环境的向往,以花为媒,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人们宣传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培训插花花艺、花卉繁殖、栽培养护、鉴赏等方面的技能,大力引导花卉消费。通过举办花卉展示展销、花卉节庆、知识竞赛和技术论坛,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花事活动,提高大众养花爱花的积极性,培养种花买花送花的新时尚,培育花卉消费群,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

附件1

表1 浙江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1)

地区

2015

2020

生产面积

(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生产面积

(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杭州

38.57

257.06

38

360

嘉兴

22.71

24.44

22

34

湖州

36.01

19.93

36

28

绍兴

46.81

38.52

45

54

宁波

35.1

62.71

33.7

88

金华

31.45

45.61

31

64

温州

4.24

37.26

4.5

52

衢州

9.84

14.46

10

20

舟山

0.73

3.61

0.8

5

台州

6.03

15.25

6

20

丽水

2.44

3.69

3

5

合计

233.93

522.54

230

730

 

 

附件2

表2 浙江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2)

 

序号

目标内容

单位

目标值

1

花卉二、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

%

70

2

产值超10亿元的县(市、区)

15

3

年营业额超亿元的花卉企业

100

4

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花卉企业

10

5

上市企业

5

6

主产区农民来自花卉业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

%

80

7

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区

10

8

精品花卉专类园

50

9

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比周边非园区产出率

%

20

10

小苗容器栽培比例达

%

90

1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

30

12

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优势品种

5

13

有影响力的展示展销会

10

14

交易额超5000万的展销会

3

15

花卉特色小镇

10

 

附件3

表3 浙江花卉四大产业(保护)带发展目标

产业带名称

包含区域

2015

2020

生产面积

(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生产面积(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环杭州湾花卉产业带

杭州(临安、淳安除外)、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

175.19

401.32

175

560

金衢盆地花卉产业带

金华、衢州(开化、江山、常山除外)。

37.59

52.94

40

75

浙南沿海花卉产业带

温州(文成、泰顺除外)、台州。

9.58

46.91

12

65

浙西南花卉资源保护带

临安、淳安、开化、江山、常山,丽水全市,文成、泰顺。

11.57

21.37

13

30

 

 

附件4

表4  浙江花卉重点县主攻方向

地区

县(市、区)名

主攻方向

杭州

萧山 余杭  富阳

家庭园艺、花卉服务业

嘉兴

海宁 桐乡 嘉善

家庭用花、花卉供需链

湖州

长兴 德清

园林绿化苗、传统名花、盆景

绍兴

嵊州 柯桥 新昌 上虞

彩色树种、出口花卉、传统名花、

花卉休闲旅游

宁波

奉化  北仑 慈溪

特色园林绿化苗、花卉进出口贸易、花卉休闲旅游

金华

婺城 金东 义乌 武义

园林绿化苗、容器苗、传统名花

温州

乐清 瓯海

食药用花卉、亚热带植物

衢州

龙游  衢江

园林绿化苗、传统名花

舟山

普陀

传统名花

台州

天台

食药用花卉、园林绿化苗

丽水

莲都

食药用花卉、花灌木

注:七大集聚区内有 21个重点县,占81 %,集聚区外 5个,占19%。


 

附件5

图1 花卉产业空间布局图

附件6

图2 花卉产业重点县分布图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