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径材培育技术——马褂木

 
 
发布日期:2018-03-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厅
字号:


  马褂木又名鹅掌楸、鸭掌树,木兰科落叶乔木。其适应性较强,寿命长,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树干圆满通直,边材黄白或浅红褐色,心材灰黄褐色或微带绿色。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交错,结构细致,均匀,质软,不耐损磨。原木旋切单板制成的胶合板可供室内装修用,或做家具、客车车厢板等;板材适于做家具、室内装修(地板除外)、包装箱、镜框、相架等。马褂木是我国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地区需要大力推广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

  1. 适宜条件

  马褂木喜肥,喜湿,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上生长迅速。喜光,但幼树耐荫蔽,耐低温,耐干旱,叶片抗热性较强。适生土壤为黄壤和黄棕壤,pH为4.5~5.5。

  2. 苗木培育

  (1)采种。选择生长健壮、15~30年生林木为采种母树,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果熟未脱落时采摘,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摊开阴干,经7~10天后再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搓散即为带翅种子,拣除果序,精选饱满的种子装入布袋干藏或湿藏。用干藏法贮藏的种子,在播种前1个月需用湿沙层积催芽,如直接播种往往发芽率低,并有隔年发芽现象。进行层积沙藏时,可在贮藏室内用湿沙与种子充分混合堆积或将其装入大容器内,沙的湿度以抓紧成团、放开松散为度,堆积高度不超过0.7米,最后在表面再覆盖一层沙即可。此法贮存的种子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种子千粒重为83~111克。

  (2)种子育苗。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水稻田作育苗地,经过深耕细耙、施基肥(磷肥加有机肥)、土壤消毒后做成高床,开好排水沟。采用条播,行距为20~25厘米,深度约2厘米。沙藏种子于惊蛰前后播种较好,播种量为每亩20~40千克。播种后覆黄心土,既薄又匀,盖上种子即成。覆土忌厚,上再覆盖稻草。等大部分苗木出土后,于阴天或傍晚揭去盖草;也可催芽移栽,做床后再搭建塑料薄膜拱棚。于立春至雨水期间播种,播种量为每亩50~100千克,保持棚内通风、湿润。当苗高达到5~6厘米、出现真叶后即可按一定株行距移至大田培育。

  在4~6月雨季,通过间苗调整苗木密度,适当补苗,定苗密度为20~25株/平方米,每公顷产苗量为15万~22.5万株。

  (3) 扦插育苗。

  ① 硬枝扦插: 枝条萌动前,剪取1年生粗壮枝,穗长为8~12厘米,上剪口平,离最顶端的一个芽0.2~0.3厘米,基部靠节下双面反切。剪好的插穗立即浸入100毫升/升ABT液中,24小时后取出扦插。插床土选用黄心土,厚为15厘米,周围围膜防风,上搭“人”字形遮阳棚。于插前1天喷洒1:200波尔多液消毒床土。扦插前先用比插穗稍大的木棒在床上打孔,插穗插入后挤压床土,确保插穗与床土紧密接触。插穗密度为15厘米×20厘米,插床湿度控制在60%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上。

  ② 嫩枝扦插: 可采用全光雾扦插。扦插床为2.6米宽的长方形,高度为40厘米,底层垫10厘米高的石块层,中层铺10厘米高的粗沙或炉渣,上层铺20厘米厚的扦插基质。基质用灭菌性好、疏松透气的蛭石,或采用河沙等其他基质。在5~6月剪取当年生嫩枝与半木质化嫩枝扦插,在扦插时每一个插穗宜带1~3片全叶或2~3片半叶,以维持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及产生内源激素。插穗采用硬枝扦插。扦插后80~90天开始生根,成活率为60%~70%。当年生苗高40~50厘米。

  3. 营造技术

  (1) 造林模式。鹅掌楸生态适应性强,生长潜力大,既可营造混交林,又可营造纯林。鹅掌楸可与檫树、杉木、桤木、拟赤杨、柳杉、木荷、火力楠等树种混交。混交方法采取行带混交、大块状混交或星状混交。如枫香与鹅掌楸混交,种间关系协调,是一种成功的混交模式。因为枫香为阳性、喜光、落叶、深根性树种,而鹅掌楸为中性、偏阳、浅根性树种,枫香与鹅掌楸混交后,树种间相互竞争,有利于各树种生长。

  (2) 造林密度。选好造林地后,秋季劈草炼山或将草平铺在林地,入冬前完成整地。种植穴规格为60厘米×50厘米×40厘米,或60厘米×40厘米×40厘米。造林密度不宜太大,Ⅰ、Ⅱ级立地以100~110株/亩为宜,Ⅲ级立地以110~120株/公顷为宜。

  (3) 整地、栽植。选用1年生、高60厘米、地径0.8厘米以上的苗。有病虫、无顶梢、弯曲、无明显主干的苗概不上山。栽植时要根舒,覆土要细致,压实土壤,严禁大土块和石块压在根部。造林时间为1~2月份。

  4. 林分管抚

  在造林后第1年的3~4月进行扩穴培土,第2~3年的5~6月与8~9月全面锄草松土。在每年冬季休眠期可适当修枝,整枝高度为树高的1/3。鹅掌楸幼林生长迅速,在正常抚育管理下2~3年可郁闭成林。

  (1) 抚育间伐。间伐的开始期要视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而定,Ⅰ、Ⅱ级立地初植密度为125株/亩,第1次间伐宜在第7~8年,第2次间伐在第12~14年。

  (2) 病虫害防治。在鹅掌楸人工林中,目前尚未发现大面积病虫危害。其主要病虫害有日灼病与大袋蛾。

  日灼病受害部位的树皮开裂,植于阳坡的树及树干向阳面发生较严重。因此,选择东北坡造林或与其他常绿树种混交可以预防这种病害。

  大袋蛾一年发生1代,一般以7~9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 人工摘除虫袋。

  ② 药剂防治: 在幼虫卵孵化盛期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倍液。

  ③ 消灭苗木上的虫袋,防止害虫被带入栽培区。

  5. 采伐

  定向培育旋切大径材的林分,其主伐年龄一般在20年以上,具体年龄应根据市场、经济状况而定,中间可进行间伐利用2~3次。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