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香樟叶片和嫩枝。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叶肉,只残留叶脉,形似火烧,受害率达96%。香樟从春季萌叶开始,一年中连续有8个月时间遭受其害;营养和繁殖器官被破坏,多形成枯梢,致使当年不能采种,同时也造成树势衰弱,有的幼树被害后,生长不能恢复因而枯死。
樟萤叶甲在黄岩区1 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翌年3月开始化蛹,4月上旬羽化,成虫取食嫩叶为补充营养,4月下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取食新叶。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落地入土,筑土室越夏。8月下旬化蛹,蛹经10-14天羽化,成虫于9月中、下旬出土上树,进行补充营养,9月底、10月初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表面,经7-10天孵化,老熟幼虫于11月底入土筑土室越冬。萤叶甲世代重叠现象较突出,各虫态的出现时期也极不整齐,所以给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香樟这几年在黄岩城市绿化中应用得比较广,道路两侧作为行道树的也比较多,樟萤叶甲在部分地区有发生。当前樟萤叶甲成虫开始上树取食嫩叶,希各地抓住时机,及时开展防治。
现提供如下建议供参考:
1、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振落捕杀;
2、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危害严重的,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增加防效;
3、结合松土,击死越冬或越夏的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