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浦江县森检站在苗木产地检疫时,发现一株有红蜡蚧为害的无刺构骨的小枝和叶片上有密密麻麻的小白点。经仔细观察,此小白点系红蜡蚧的初孵若虫,已开始分泌蜡质。
红蜡蚧,主要是雌蚧成虫背面有较厚的蜡壳所覆盖,且蜡壳呈暗红色至紫红色而得名,是我国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影响植株观赏性,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
该虫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植物枝杆上越冬。红蜡蚧一般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为孵化高峰期。初孵若虫多在 晴天中午爬离母体,约活动半小时左右便固定下来,剌吸枝条或叶面汁液,不久便开始分泌蜡质,覆盖体背,随虫龄增大,蜡壳逐渐加厚增大。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药剂防治:根据红蜡蚧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应特别重视虫情观察。抓住若虫孵化高峰期和末期喷药两次左右。可选用48%乐斯本(毒死蜱)8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600~800倍液或25%扑虱灵1500倍液防治。
浦江县森检站提醒广大苗农和园林绿化部门注意虫情观察,发现红蜡蚧为害严重的要及时开展防治,6月上中旬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