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内外动态
 
     
 
 

地被覆盖,北京乡土品种苔草表现更精彩

 
 
发布日期:2018-08-2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号:


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内,10年前林下种植的涝峪苔草宛如厚厚的绿毯,无人打理,自然生长。曹云 摄

  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北京乡土地被植物苔草被誉为“三不草”。与其他草坪草相比,苔草节水、节肥、省工,同时绿色期更长、耐阴特性更优,目前北京市应用总面积已达30余万平方米,推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堪称“京草”。

  8月23日,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亮相,为国内首家建在城市中心地区绿地的生态定位监测站。

  研究站内,苔草与其他众多北京乡土植物品种联袂演绎“京味儿”宜居城市风情,令《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眼前一亮。

  “建立北京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可以准确监测、评价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绿地系统生态效益,指导城市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切实贯彻北京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的决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宣传处处长陈志强说。

  一座能够代表北京城市绿地特色的生态站不仅是科学实践平台,同时也是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理念、感受“京味儿”宜居城市妙处的不二之选。

  研究站总占地面积3.4公顷,长期定位监测北京城市环境与绿地复合系统的103项指标;除监测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关键生态环境因子,还有北京特大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噪声、负氧离子、花粉等康养环境指标的监测。

  据北京园科院在2010年-2015年间对全市300余块城市绿地调研资料显示,北京城市绿化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60多种,包括34种乔木、27种灌木和部分藤本植物,城市绿地常用的植物配置类型10余种。

  在这些植物中,不乏众多北京乡土植物,北京地域特色也因此尤为浓郁。

  乡土植物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完全适应本地区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乡土植物具有实用性强、易成活、利于改善当地环境和突出体现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优点。

  在研究站园区的绿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应用本地常用绿化树种和配置”理念。

  记者发现,园内郁郁葱葱、林木繁茂,随处可见国槐、暴马丁香、白蜡、黄栌、北京丁香、山桃、月季、金银木、臭椿、珍珠梅、萱草等乡土植物,植被氛围“京味儿”十足。

  整个园区完全见不到“高维护”的冷季型草,除了在核心区种植了“低维护”的野牛草坪,其余全部采用“三不草”地被,以苔草为主体建植的地被群落生长强健,苔草强耐阴特性得到生动呈现。

  早已郁闭成林的高大乔木下,苔草生长旺盛,俨然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色草毯。“林下不能成坪”的难题,这里从不存在。“10多年来,放任自由,无人打理,与纯野生状态毫无差异,效果仍然非常棒。”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总工李延明说。

  除了耐阴特性优越,苔草还具有诸多其他优越特性。苔草株型优美,叶片自然垂披,观赏性高;绿期长,冬季仍能较好地覆盖地面,防治地面裸露,也给害虫天敌等生物提供了一个冬季越冬场所;耐旱性强,靠自然降雨就能保持较好景观;耐瘠薄,生长旺盛;未发现病虫害,养护管理粗放等原生态特性。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苔草被园林研发人员冠名为“三不草”,即“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相对于其他草坪草而言,苔草节水、节肥、省工,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优良半常绿地被植物,与科学、节约、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吻合。

  “在一些较为郁闭的林下、坡体等其他地被植物难以生长的地方,不适合高强度管理,苔草更是无可替代的首选植物材料。”北京园科院副院长丛日晨说。

  从山间野生走向城市绿化,“京草”一如北京市花月季,也凝结了几代园科院科研人员的心血。自20世纪70年代,以邵敏健为组长的课题组便开始了对苔草的引种工作。

  1979年,涝峪苔草亲本从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成功引下山来,随后青绿苔草亲本也自怀柔区成功引种到城区,开始试种,开启了苔草品种驯化与选育的步伐。

  经过北京园科院多年的栽培、选育、品质比较试验、示范,最后选育出品种整齐度、叶色、株型优于野生种,景观性状优于野生苔草的“园科”涝峪苔草和“京研”青绿苔草。

  2008年11月,两个苔草品种通过了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观赏植物品种审定专业委员的良种审定,专门确定北京地区为适宜推广的生态区域。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以梁芳为核心的苔草课题研发团队又开始选育具有矮生、细叶、花叶等多样性状的品种,已成功研发出具有花叶性状的“银妃”涝峪苔草、具有更长绿色期的“秀绿”脚苔草,并于2018年2月获得良种证书。

  对彩叶苔草、长绿期苔草等进行选育研究,丰富了苔草种质资源,填补了国内苔草自育品种的空白,提升了北京园林景观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增彩延绿工程。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鉴于苔草节水节能特性、强健生长等特点,苔草新优品种应用与推广工作近年来已全面展开。目前,全市推广应用数量约1200余万株,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

  涝峪苔草在市属公园绿地的应用最为广泛,先后在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团结湖公园等进行示范应用。

  陶然亭公园1999年开始引进种植崂峪苔草,种植面积9公顷,约占全园地被植物种植总面积50%。“崂峪苔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在北京地区还表现出春季返青早、生长季长、耐阴、耐干旱瘠薄等特点。同时,繁殖能力极强,能大大提升绿地郁闭度,耐践踏性良好,可有效解决游客踩踏对绿地造成破坏的问题。”陶然亭公园负责人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崂峪苔草应用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青绿苔草先后在颐和园、龙潭湖公园、香山公园等绿地累计应用面积达1.7万平方米。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两种“京草”还走出京城,服务于京津等地重要绿化工程,比如在河北石家庄南水北调中段古运河暗渠及高邑午河暗渠等边坡上,就应用了大量的“园科”涝峪苔草和“京研”青绿苔草,景观、生态效果俱佳。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