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加强大熊猫健康管理
为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动植物保护司关于加强国内大熊猫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要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于近期派出6个小组前往国内32家公众教育合作单位,对83只大熊猫进行健康体检并接种犬瘟热疫苗。
犬瘟热是目前对大熊猫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目前对大熊猫犬瘟热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唯有预防接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疾病防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制定了多个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大熊猫的隔离消毒和疾病防控,做好大熊猫疾病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保证圈养大熊猫种群健康稳定增长。
山西成立褐马鸡保护与研究专家工作站
山西省褐马鸡保护与研究专家工作站近日在沁源县成立。工作站汇集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西大学等院校的动物专家,并与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合作,将沁源确定为褐马鸡科学考察基地。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山西省省鸟。目前,全国仅存8000余只。褐马鸡在沁源县分布历史久远,《沁源县志》(万历版)禽类篇中有褐马鸡记载。近年来,沁源县着力打造褐马鸡之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保护研究工作,把褐马鸡的历史、性格、习性与沁源的自然资源融合并开发利用。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为全面落实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责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了《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办法》分为总则、履责认定、认定标准、督办与追责、附则5章23条,将于2019年8月1日起施行。
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将生态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纳入“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责任”的范围;将不按规定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生态灾害事件信息纳入“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的范围,并要求国务院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新疆建首座动物迁徙天桥
架设在准噶尔盆地国道上的新疆首座动物迁徙天桥眼下已基本完工,这座动物迁徙天桥也将投入使用。
为了尽量减少对沿线野生动物生活影响,保护区范围内共设置58座桥梁,其中包括1座上跨式动物迁徙通道、5处敞开式动物通道、21处下穿式动物通道,其余桥梁可兼做动物通道。
“这些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根据相关专家常年观测动物迁徙轨迹而确定。”国道216项目环保工程师刘伟伟说,迁徙天桥位置选在动物迁徙路线范围内,借山丘地势,做成上跨式天桥,不改变动物迁徙路径,道路从桥下穿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行车对动物迁徙的影响。
“种树卖空气” 碳汇树为贵州贫困山民增收
近日,家住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村的卯靖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多了1164元。村干部告诉他,这是他家400多株碳汇树一年的收入。在贵州山区,过去农民种树主要是为了卖木材。而现在,这些树可以通过碳汇交易来增加收入,农民们幽默地称之为“种树卖空气”。
“碳汇树既能增加贫困户收入,又能鼓励大家种树,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贵州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林业碳汇资源,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探索“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模式,助力贵州扶贫工作和生态建设。
河北2019 年春季营造林超500 万亩
河北省2019年春季营造林51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11万亩,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63万亩,营林144万亩,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
河北推进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浅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步伐。发挥林果种植优势,建设优势特色果品基地,发展林果富民产业。目前,太行山绿化完成142万亩,燕山绿化完成114万亩。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森林城市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8 万亩。高标准建设绿色廊道,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京雄、京张、京港澳等12条进出京津高铁、高速廊道进行绿化设计。社会资本投资造林绿化成为新亮点,共吸引省内外100多家企业,投资20多亿元,造林30多万亩。
江西湖口三年内全面禁猎野生动物
江西省湖口县政府近日发布通告,全面禁止猎捕野生动物、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及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活动。
《通告》明确,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农业生产、疾病防控、航空安全保障等特殊情形需要猎捕的,应依法申办批准手续。
《通告》规定,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气枪、地枪、自制猎枪、排铳、毒药、炸药、电捕、捕猎夹、非人为直接操作并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猎装置、夜间照明行猎、迁灭性围猎、火攻、烟熏、网捕、挖洞、陷阱、捡蛋、捣巢以及其他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狩猎。禁止猎捕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内的野生动物及国家和江西省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动物。
龙游县召开松材线虫病疫木执法行动部署会
龙游县林业水利局近日牵头组织召开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部署会,县林业水利局、经信局、公安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供电局、邮政、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省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强化疫木源头管理,提高疫情阻截能力,巩固松材线虫病除治成果,聚集部门合力,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
会上,学习并讨论了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补充完善,供电(物流公司)、公安(交警)等单位纷纷表示全力支持、配合松材线虫病检疫执法专项行动。(程建新)
淳安“林药模式”打造亿元产业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园展区,来自淳安县千岛湖的黄精蜜饯等林产品精彩亮相,受到参观者的青睐。
黄精是药食两用传统名药,始载《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从2013年开始,淳安县林业局与本地药农合作,尝试黄精根茎切块繁殖和种子育苗,获得成功。经过林下种植试验及推广,目前淳安县林下黄精基地规模已达1.35万亩。
“林+药”模式既能为林农增加经济收益,同时又为生态环境修复探索了新模式。淳安县预计在2019年将生态化林下培育以黄精为主的多年生道地中药材2万亩,预计5年后,可实现产值1.7亿元,打造继山核桃、油茶、覆盆子之后的又一个亿元林业产业。(詹仁春)
长兴县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中国森林认证
长兴县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日前顺利通过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第三方)的审核,正式获得中国森林认证证书,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生产经营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饲养管理(WL)认证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兴县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8年被浙江省确定为野生动物认证试点单位,经过1年多大量的准备工作,于2019年1月向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提出了认证申请,2019年2月完成预审核、2019年4月完成主审核。经过整改和验证,5月30日正式获得由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中国森林认证证书。(李慧)
农林推广中心到遂昌参观考察林下中药材产业
日前,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丁立忠站长带队一行20余人,到遂昌县参观考察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营林科技术人员陪同下,到金竹镇叶村山茶油专业合作社、金竹镇兰蓬村等油茶林、毛竹林基地种植仿野生栽培三叶青、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等基地参观考察。
考察中,营林科科长吴英俊对全县林下仿野生中药材发展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各个基地林下中药材种植、管理及经营措施等进行详细讲解与交流。考察团对遂昌林下三叶青、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发展及种植管理技术予以肯定与赞赏,并表示要将好的经验带回去,促进当地林下经济发展。(黄士洪)
绍兴上虞建立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
绍兴市上虞区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日前在上虞海涂二号闸成立,这是全省首个以司法手段捍卫生态安全的野生鸟类保护基地。
据悉,上虞海涂是杭州湾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和补给地,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鸦雀就常年生活在这里。这几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白枕鹤、小天鹅、游隼、鹗、白腹鹞等鸟类相继出现在上虞海涂。2015年10月,被世界鸟类红色保护名录列入极危物种的勺嘴鹬也曾现身。“每一年,上虞海涂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都能吸引到不少鸟类爱好者慕名而来。”上虞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邱丹晨)
象山韭山列岛迎来66 只“神话之鸟”!
近日,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墩屿在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中,迎来数千只凤头燕鸥。鸟类生态学博士“神话之鸟”保护项目主要负责人、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馆长陈水华表示,2019年在岛上观察到的世界极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已达66只。根据2018年观察到的数据,该种群全球总数已突破100只,意味着初步遏止了该种群灭绝的态势。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因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而被誉为“神话之鸟”。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招引至韭山列岛繁殖的凤头燕鸥最高峰时达6000只。其中,中华凤头燕鸥达到66只,部分已开始筑巢孵蛋。(吴盈秋)
温州市开展森林城镇创建工作预检指导
受省关注森林执行委员会委托,由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副局长杨继雄带队,“省森林城镇”专家预检指导组近日对苍南县南宋镇、凤阳畲族乡、赤溪镇、藻溪镇、炎亭镇、平阳县南雁镇和腾蛟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工作进行了预检指导。指导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各创建乡镇的城镇公园、绿地建设、村庄绿化、生态科普基地、通道绿化等绿化点建设情况。
2019年,温州市共有15个城镇申报省级森林城镇,正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其中苍南县通过《总规》评审并获批,平阳县已通过《总规》评审并在报批过程中,泰顺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活动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朱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