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内外动态
 
     
 
 

上方山:天然林涵养的京西胜地

 
 
发布日期:2019-06-13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号:


  森林覆盖率超过95%,全部都是原始次生林。

  中国北方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峰、谷、洞、坑、崖等地质遗迹丰富。

  1900多年的宗教文化,儒、道、佛居于一山,是历史文化圣地。

  这就是上方山,北京西山上的绿色家园、文化圣地。

  2017年,因为国有林场改革,上方山明确了国有林场的身份。如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不断挖掘森林、地质和历史文化价值?场园一体的发展定位,让上方山有了全新目标。

  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林场1958年建立,1992年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地质遗迹、历史文化,这是上方山林场的三大资源。林场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遍布,有北京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古树群。这里属北方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类型丰富。这里有1900多年的宗教文化,寺、庵、碑、塔、摩崖石刻、名人诗词题字等多达120余处。上方山自明清时期已显现文化旅游萌芽,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具备森林旅游条件,目前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

  直到北京市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恢复了“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林场”,同时保留“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林场开始兼具生态资源保护和促进区域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双重定位。改革后,林场保留了办公室、森林管护科,将原旅游接待科改为森林公园管理科,新成立文物资源管理科,完善了内部机构设置。

  国有林场改革,既要生态“高颜值”,也要发展“高质量”。上方山与中科院动物所和植物所、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地质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针对动植物、古树、地质、文物等资源开展全面调查,摸清了资源家底。调查显示,上方山有植物110科316属652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10种、北京市级21种,特有植物23种,古树30种1万余株;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149种,其中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7种、兽类35种、鸟类105种,包括房山翠雀等特有物种。

  目前,上方山林场《植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动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林场公园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文物保护规划》处于中期汇报阶段。根据资源数据和分布情况,林场规划“一圈两廊”,即人文历史休闲圈、古树科普体验廊、地学科普体验廊,计划建成集生态、文化和地质遗迹于一体的首都生态科普休闲目的地。

  2015年以来,借助改革之机,上方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开展了森林抚育和天然林保护,按照树种分布,开展森林小班近自然经营,形成古青檀群落、古柏树群落、古栎树群落、黄栌群落、珍稀动植物5个保护小区。实施森林防火和防御天然林灾害为重点的科技监测系统工程,现已初步建成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可视范围70%以上,建设了3座瞭望塔、2个护林站、3个消防站。林场通信、收视、饮水和用餐条件也陆续改善。

  上方山林场负责人说,单一保护、封闭空间,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不能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上方山的优质森林和自然、文化遗产。场园一体、建设森林公园,资源活起来了,百姓也受益了。

  林场周边有三镇一乡六个村,“上方山”对周边已产生了品牌效应。借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机遇,上方山开展国有林场绿色生态文明宣传,与周边单位开展森林安全、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发挥天然林景观和宗教文化资源特色,策划生态文化旅游活动,依托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和中国名山、历史文化的品牌优势,打造了上方山健身名山游、黄山店红叶节、上方花海等知名活动。

  2018年,林场游客人数超过6万人次,门票收入210万元。与周边乡镇合作改善村民就业、旅游服务环境,间接带动150人从事森林旅游服务产业。黄山店村开展的坡风岭、韩村河镇开展的天开花海的森林旅游项目,京郊美丽乡村、民宿、观光等已经成为村民、乡镇创收的新渠道。

  2017年6月,上方山申报了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建设单位,尝试开展“森林康养+”,森林和康养、旅游、研学、文化创意产品、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紧密结合。利用资源影响力与周边村镇联合开展森林绿色产业发展,注册森林产品商标,有效保护森林产品的原产地品牌。林场还和中国地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四中等学校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普研学活动。

  目前,与上方山有关的文化书籍、公益歌曲、石刻文化手抄卷、科普电影已开发制作,森林食品、森林文创产品也在逐步生产推广。国有林场的生态、文化价值正在全方位体现,林场生态品牌的区域影响力持续提升。

(尚文博)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