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我省绍兴市森防种苗管理站在该市越城区一住宅小区的木板上发现疑似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8月5日,经浙江农林大学徐志宏教授等专家鉴定,确认为双钩异翅长蠹,害虫来之红橡木实木楼梯板。绍兴市林业执法支队立即前往相关企业和施工现场开展检查,市森防种苗管理站随后拆除了施工现场全部楼梯板并销毁处理。
双钩异翅长蠹又名细长蠹虫,属鞘翅目长蠹科异翅长蠹属。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进境植物二类危险性检疫害虫。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台湾;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北美和加勒比海沿岸各国及以色列。该虫为钻蛀性害虫,几乎终身在木材等寄主内部生活,以成虫、幼虫在原木、板材、家具、胶合板、弃皮藤料及其它寄主材料上蛀食木质部、钻蛀孔道。受害寄主外表虫孔密布,仅剩纸样外表,严重影响寄主材质,甚至使之完全丧失使用价值。该虫寄主广泛,白格、黑格、黄桐、橡胶树、木棉、琼楠、橄榄、苹婆、柳安、乳香、合欢、翅果麻、银合欢、洋椿、黄檀、龙竹、龙脑香、嘉榄、桑、紫檀、柚木、榆绿木、榄仁树等木材、竹材和藤材,也能为害衰弱树和枝条。
各地要加强对木材、木制品、装饰材料市场及加工施工企业的检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防范危险性病虫害入侵、传播危害。
附:
双钩异翅长蠹
学名: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英文名:kapok borer, oriental wood borer
双钩异翅长蠹又名细长蠹虫,属鞘翅目长蠹科异翅长蠹属。此虫为森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1 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台湾;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北美和加勒比海沿岸各国。
2 生物学
2.1 寄主和为害
寄主植物有白格、香须树、楹树、凤凰木、黄桐、橡胶属、木棉属、琼楠属、橄榄、海南苹婆、黄藤、白藤属等弃皮木材、竹材、藤料及其制品。有可能为害活立木。
双钩异翅长蠹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材、锯材、竹材、原藤的严重害虫。该虫以成虫、幼虫在原木、板材、家具、胶合板、弃皮藤料及其它寄主材料上蛀食木质部、钻蛀孔道。凡受害寄主外表虫孔密布,仅剩纸样外表,内部蛀道 相互交叉,严重的几乎全部蛀成粉状,可谓千疮百孔,一触即破。钻蛀时向外排出蛀屑,严重影响寄主材质,甚至使之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2.2 发生特点
该长蠹为钻蛀性害虫,几乎终身在木材等寄主内部生活,仅在成虫交尾、产卵时在外部活动。一般1年2~3代,以老熟幼虫或成虫在寄主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旬、下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期正常寿命2个月左右,但越冬代成虫期寿命可达5个月。因此,全年都能找到幼虫和成虫,世代界线不清,冬季也有成虫活动。
羽化出洞的成虫2~3d后开始在木材表面蛀食,形成浅窝或虫孔,有粉状物排出较易发现。成虫喜在傍晚至夜间活动,稍有趋光性,钻蛀性强,在环境不适宜时,不管是尼龙薄膜,还是窗架的玻璃胶均可被其蛀穿。蛀孔由树皮到边材,其蛀道长度不等,在危害伐倒木、新剥原木、木质制品或弃皮藤料时,蛀屑常一起排出蛀道。幼虫蛀道大多沿木材纵向伸展,弯曲并互相交错,蛀道直径一般6mm,长达30cm,蛀入深度可达5~7cm,其中充满紧密的粉状排泄物,蛀道的横截面圆形,幼虫老熟后在虫道末端化蛹。
2.3 传播途径
此虫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该虫各虫态随木材、木箱包装、木垫板、藤料及运输工具传播。
3 检验与检测
3.1 形态鉴别
成虫 圆柱形,赤褐色。雌虫长6~8.5mm;雄虫长7~9.2mm。头部黑色,具细粒状突起。上唇前缘密布金黄色长毛。触角10节,锤状部3节。前胸背板前缘角有1个较大的齿状突起。背板前半部密布锯齿状突起,两侧缘具5~6个齿,小盾片四边形。鞘翅具刻点沟,斜面的两侧,雄虫有2对钩状突起,上面的1对较大,向上并向中线弯曲。雌虫两侧的突起仅微隆起。
3.2 检测
木材及其制品表面是否有众多蛀孔口,蛀孔直径3~4 mm。成虫期危害,一般在木材表面见有大量蛀屑,可根据蛀屑而破木找虫,较易发现。
4 检疫与防治
加强对双钩异翅长蠹喜食的寄主植株和木材的检查,可利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24品系2龄感染期幼虫防治双钩异翅长蠹。
虫害木材烧毁处理。
板材热处理除害,2-3 cm厚度板材,可采用热处理(烘房温度65–67 ℃,相对湿度80%)2 h以上。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水浸木材的处理方法,水浸没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大批量木材及其制品、集装箱运载的木料及其制品或木质包装箱等可采用硫酰氟熏蒸处理,用药量为30~40g/m3,熏蒸24h;用薄膜密闭后要立即投药,以防该虫咬破孔洞漏气而影响熏蒸效果。
发现虫害的室内用卫生杀虫剂喷洒。
室外50米范围的树木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长蠹虫蛀为害造成死树,观察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