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岩屋枫树岭古道,为永瑞瞿湖古道瓯海段,原名分水岭,因岭上多枫树又名枫树岭。又因岭上的石岩屋(原名仙人屋、仙人岩)近几年知名度颇高,故又俗称石岩屋古道。起点位于瓯海区瞿溪街道雄岙村,止于瓯海与瑞安交界的分水城岭,长4.5公里,路宽1.5-2米,为原始块石石阶路。
石岩屋古道是古永嘉县与瑞安县的交通要道,根据清光绪年间宗源翰所著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记载,温州府西向的陆路干路从小西门(来福门)出发至桐岭分水城,有支路自塘下西行至任桥、雄溪、仙人屋、九峰山东与瑞安交界。其中雄溪-仙人屋-九峰山东,就是现在的石岩屋古道。
根据《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永嘉县分图》所示,该岭名为“分水岭”,九峰山东有分水城,与瑞安交界。这是瑞安湖岭通往温州城区的重要物资交流通道,是山区卫生纸、木炭、柴木、竹制品、药材等物产输出必经之路。瑞安林溪一带的农民经年挑着卫生纸等物产到瞿溪或雄溪出售,然后换回大米及家庭日用品,都必经此岭。瑞安三十一都对坑、林源、岭头等地(今湖岭)老百姓过去因事去温州城,也从分水城经过。故此处城隘行人陆续不断,前呼后应,甚为繁忙。至今瑞安仍有人经此路来往于瓯海和瑞安之间。
市区方向去石岩屋古道,可驾车沿瓯海大道一路西行,至尽头圆形花坛转盘处,左拐入一条田间水泥公路,一路直行至雄溪村。进村后右拐,一路沿着河边即可到达古道入口。这里已开发为石岩屋森林公园,停车场边有整个森林公园的示意图。从停车场出发,沿着新建的游步道前行,前面是一个新建的游泳池,游泳池边是个农家乐,规模比较大。农家乐的停车场里还停着车,可惜方才这段方砖游步道了,被当作行车路,当然不耐用。
过了农家乐,前面就是古道,古朴的石块路,还是当年的样子。一路上古枫成群,沿途还有新栽的枫树苗,补植在空旷之处,可以想象着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它们又将是参天的古枫。想起一百多年前,由于山路遥远,山高路险,夏天烈日当空。路边无遮阳的树木,部分体力弱者曝晒中暑,倒地身亡时有发生。1882年,瑞安金川乡对坑村一位姓王的富翁十分同情,为筑路、植树而日夜奔忙于永、瑞两县之间乡村,联络了三十一都和永嘉(今瓯海)瞿溪的有识之士重新修筑了这条道路,并在两旁栽上二百株枫树苗。为严禁砍伐,也为表彰山主的善德,1893年王翁还特地到瑞安城,请进士出身的孙锵鸣先生撰写《分水城至瞿雄(溪)两路种树记》碑文,立在石岩屋前。因沿路多枫树,所以这条古道又名枫树岭。这些枫树直径至少都有60-70cm,大的需要两人才能合抱。近百年来,每逢深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沿古道走半个多小时,路边是一无名古亭,单层硬山顶,面阔三间,石墙黑瓦,两头的石墙和房顶新近刚重修过。继续前行约20分钟,便可见石岩屋。《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中记载的仙人屋就是这里,当时民间又称仙人岩,现称石岩屋。
这是一个天然的岩洞,如一个巨大的石舌从山中伸出,石舌下形成一个扁形的岩洞。洞外烈日炎炎,洞中却是非常凉爽。岩洞高约2米,宽深约10米,摆着石桌石凳。岩下正中立有一石碑,上刻有曾是进士出身、任广西学政的瑞安孙锵铭于光绪十九年(1893)所撰《分水城至瞿溪、雄溪两路种树记》。可惜因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经很模糊,不易辨认。
洞中有灶台及水龙头,洞边有简易平房和平整的小广场,足可容纳上百人。洞前小溪流水淙淙,小溪对面还有新建的广场和凉亭,亦有石凳石桌。岩洞周边绿树参天耸立,枝叶蔽天,平日常有登山爱好者或驴友在此埋锅造饭,享受野餐之趣。
洞口岩上留有崖刻,阴刻隶书体 “石嵒屋”一行三个大字及“王卓書”、“民国廿七年岁在戊寅春刊”等小字,字迹清晰可辨。
出洞后,继续朝着目的地分水城出发。没走多远,又见一奇景。一块巨石从路边突然斜斜伸出,高约十余米,将整个路面盖住,外形神似一只青蛙,故名青蛙岩。岩下十分阴凉,沿边上简易石台阶可上岩顶,岩顶上略倾斜,非常开阔,可容纳上百人。岩下有石凳供行人休息。
过了青蛙岩,一路上,仍是古树参天。前行约十分钟,已临近山顶垭口。离垭口不远,是一个新建的寺庙,名陈府庙,有盘山公路到达。古道从庙西侧围墙外继续延伸,边上有一处古亭,共三间,立柱和亭顶,均是石条,横梁上书永瑞亭三字。亭子中长满了杂草,往日的热闹已不见踪影。在清朝光绪年间,瑞安三十一都(现在瑞安潮基、林溪乡一带)的纸农把做好的纸挑到瞿溪、雄溪集镇上卖,每逢雨天一路泥泞,路滑难行,故在沿途建了不少路亭供人避雨,劳累了也有休息的地方。在过了分水城,瑞安方向还有个亭叫“胜利亭”,建造结构和功用与“永瑞亭”如出一辙,可谓姐妹亭。
过了永瑞亭,走过一小段公路,前方左侧有新建的笔直的石台阶向山上延伸,台阶顶上就是分水城了。
分水城南起大伏山脚,循天然山脉向北延伸至自焰山山脚,似巨蟒盘踞在山脊上,城墙两侧甚为陡峭,但目前已是残垣断壁。残留的城墙长约100余米,高三至五米,厚三至六米,由条石砌成。城墙下面是一座城门,是进出古道的咽喉之地。城墙下设双重门,南北各开,条石砌成,每块条石重约100公斤。雄溪一侧的城门旁有古亭一座,两间的石头平房,保存尚好。据城门旁的石碑记载,该城修建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朝中后期,民国时期开始渐渐衰落。原城墙上建有碉楼(瞭望塔)、炮台,民国期间被毁。明嘉靖《永嘉县志》载:“龙门岭隘,在十八都”,岭边在今瑞安境内有龙门寺,据此推测该龙门岭隘或即为此城。嘉靖《永嘉县志》载,为防倭寇,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建,高二丈,厚一丈,延袤八十丈,有门楼铺舍。
过分水城后为瑞安段瞿湖林源古道,沿古道继续前行,可至瑞安林溪,直至湖岭镇湖屿桥老街。
门票价格: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