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乡老街,大家第一反应也许是乌镇,也许是周庄,又或者是西塘……但也有一些老街,它们“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过重的商业味,只有历经岁月后沉淀下来的悠然恬淡。六月的一天,我前往台州与朋友相聚,在她这位“本地土著”的带领下,来到了台州市路桥区的十里长街,感受到了江南的悠悠古韵。
路桥老街又称十里长街,它是路桥地域和市场发源地,也是路桥历史发展的缩影,老街傍南官河而建,北起河西街,南到石曲街,它是浙江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江南城镇和水街一体的传统格局、水乡风貌和文物古迹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更是一处可供旅游观光、瞻仰凭吊、购物休闲的好场所。
路桥老街沿街房屋为明清街屋结构,以斗式吊楼二层为主,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角撑雕有花鸟、人物等各种精致图案,街道以青石板铺设,与两侧房屋相互映衬,仿佛一幅淡然的水墨画,行走其间,让我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在这户户屋舍中,大概也住着和诗中所言的有着丁香花气息的江南女子吧。老街房屋一般是前店后居,前门沿街,后门临河,走几段路,还会看到过街楼。老街的店铺有还留着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理发店,也有老字号蜡烛店,还有小时候常见的老式奶油蛋糕店……让我有穿越童年的感觉,忙不迭地拉着朋友给我“咔嚓咔嚓”地拍着游客照。
路桥老街是适合怀旧的,不仅因为那古朴的建筑,复古的店铺,还有那些在老街悠然闲适生活的人儿们,有的阿婆穿着靛蓝色粗布对襟上衣,有的阿公围成一块儿下着象棋,有的伯伯在自家门前逗着狮子犬……不似大都市让人喘不过气的快节奏,这里有的只是安宁与惬意,让人身心轻盈,在这异乡老街追寻到曾经无忧无虑的自己。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们有一天的时间可以消磨,随意走走看看、逛逛停停,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在逛老街时,我看到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庙宇,它就是路桥老街有名的“东狱庙”。老街的东狱庙,其名应为“东岳庙”,只是因为“岳”的繁体字下半部分为“狱”,所以在当地人口耳相传后渐渐成了“东狱庙”。只见东狱庙附近有二道卷洞辕门,刻有“岱宗之岳”“泰岳威灵”字样庙门口设马宝,乌门上画门神,绘有佛教彩画,入口处有两尊彩色宝塔,做焚烧香火经文用,庙内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五部分组成,错落有致,甚为华丽庄重。
“我带你去吃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虾泡’吧!”走着走着,朋友忽对我道。
所谓“虾泡”,其实不是虾,而是将小麦粉用水搅拌成糊状,再加入调味好的肉碎作馅,而后下锅油炸至金黄色后食用的小零嘴,之所以名为“虾泡”,是因为路桥海鲜丰富,以前的鱼虾卖成现在的白菜价,所以最早的“虾泡”是用虾等海鲜做馅,故而谓之“虾泡”。虽说做法简单,可又极其讲究技巧,因为内馅有虾肉、鸡蛋、葱花……炸的时间久了,就会口感焦硬,食不知味;炸的时间过短,一口下去是黏腻的面粉糊和腥气的内馅,让人反胃。虾泡油炸时间没有精确到秒的标准计量,火候的把控全凭师傅多年的掌勺经验。
有着“本地土著”的陪同,我自然能吃到最正宗的虾泡啦!只见好友带我到一处仅设一方操作台的店铺门前,店面不大,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店面斜侧墙壁上张贴着“台州十大名小吃”的牌匾。只见店主是一名年纪约莫60岁的大伯,用带着台州味道的普通话向着队伍里的人喊着“马上轮到了!马上马上!”刚出锅的虾泡金黄酥脆,一口下去就能咬到一个饱满的虾仁,鲜香无比,吃一口虾泡,再嘬一口爽滑的清凉糕,无比惬意满足。
继续南行,便到了十里长街的“时尚女装一条街”,此街虽冠名有“时尚”二字,但更多的是以“实惠”著称,鲜有潮流款式。听闻好友的母亲以前常会到此量体裁衣,不过多年过去,许多老店主或转铺收租,或上了年纪回家带儿孙,曾经的“老相识”已不多。在女装一条街最令我感到有趣的一点就是每隔三两户店铺,在店门口的玻璃门上就会张贴有红纸,上头写的不是“开业大吉”或者“本店大酬宾”,而是相亲信息,有些店的红纸条贴得老长,大有“红娘才是主业,服装店只是兼职”之感。朋友吧。酒吧一边沿街,一边沿水,店内装饰有许多木制手工艺品,店内播放着久石让的《天空之城》钢琴曲,二楼还有一台老式木制钢琴,钢琴后的墙上挂着一面欧式雕花圆镜,像极了宫崎骏动画影片里的场景。我们打开沿河的窗户便可看见悠悠南官河水。南官河,顾名思义,它是古代官家开凿的一条向南而去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浙东小运河”。它的地位就如京杭大运河一样,促进了河两岸经济的繁盛,让从前的路桥人发展出较为原始的物流业形态,是路桥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品尝着店内特有的青梅酒,眺望河面,河水是那样的静谧,如同温柔而包容的母亲,无怨无悔地哺育了两岸的人民,如今河对岸建起了中盛广场,作为路桥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一站式地标城市综合体,中盛广场开启了一段与老街一样却又不一样的繁华篇章。老街古韵悠悠令人回味,河这边与那头的新旧对比,又让人无不感慨时代发展之快速、祖国发展之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