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安吉:科技兴林促共富 绿色发展让林下产业有“路”更有“金”

 
 
发布日期:2021-12-0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冬意渐浓,在安吉万亩毛竹林间,除了沙沙竹叶声,也响起了挖笋的吆喝声音。眼下,正是安吉冬笋收获时节,一批批新鲜出土的冬笋正被本地民宿、酒店变成一道道美食,或是通过快递物流销往全国。

  立足100万亩竹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县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兴林,在竹林基地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竹产业改革等方面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质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培育,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示范基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挖笋去咯!”在章村镇高山村海拔500余米的竹林中,村党支部书记胡旭一大早便带着村民一同上山采挖今年的第一批冬笋。今年,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在高山村桐王山片区建成高效笋用林基地,其中深挖抚育面积82亩,目前已少量开挖。

  白茶——香榧复合高效经营示范推广项目、高效笋用林基地、林下套种中草药基地……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广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承担“中央、省林业科技项目”建设,自2016年以来,完成林下经济建设9600余亩。“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推广林笋、林林、林菌、林药等林业科技富民模式,培育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质量示范基地。”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宏亮说。

  在递铺街道山脚河林场茶园里,每隔几米就套种了一棵香榧树,经过两年精心呵护,小小的香榧正茁壮成长。今年6月,山脚河林场因经济效益高、示范带动强、规模面积大、管理技术新等优势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名单。“在茶叶基地套种香榧,在推进林业产业和安吉白茶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能提高茶园经济效益。”黄宏亮介绍,目前,该县茶园套种香榧、山核桃等经济作物模式已达3000亩左右,有效拓展了林业产业发展空间。

  为发挥示范基地带动引领作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省级项目补助资金,在三山村打造了一片占地面积近120亩的太秋甜柿种植基地,今年产量突破1.7万斤,产值超过50万元,为该县山地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同时,通过与省林科院合作,将西南片区作为进一步落实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大力推广和扶持。其中,章村镇高山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毛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形式,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三叶青等达1000亩。

  现代基础设施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大大节省了拖毛竹下山的费用,这样毛竹林就不会荒废了。”观光车沿着林道穿行在林间,一边欣赏着沿途红石岩、瀑布等山间景观,一边听着村里老林农讲述着林道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该县还扎实推进高标准林区道路建设工程,为林业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今年,报福镇景溪村贯穿毛竹山的4.5公里高标准林道完成建设,不仅降低了林农砍伐毛竹的成本,也让平时采挖林下作物更加方便,丰富了游客体验。

  修建高标准林道益处良多。“硬化后的林道不仅能明显提升抗水毁能力和通行便捷性,也为村里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基础配套。”黄宏亮介绍说,今年,该县共完成高标准林道建设提升30.2公里,自我省启动十万公里林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以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林区道路建设2300多公里。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原本只能“小打小闹”的林下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实现了林下经济一产连起了二三产。为拓展林下作物产业链,提升林业产业效益,此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建成现代化林下经济作物加工用房。“目前我县四季皆有林下作物收获,该项目落地后能确保全年生产线不停歇。”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改革发展科副科长冷利松介绍,该项目生产链不仅能加工竹笋,也能完成竹荪、大球盖菇等林下经济产物的初级加工。

  此外,该项目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三废处理”等技术将笋干加工过程中蒸煮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转化为肥料,再喷施到毛竹山上,有效解决了当前竹笋初加工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模式新技术实现林业生产增效提质

  “加工笋的废水变成有机肥再次回到山上,来年的‘黄泥拱’肯定又嫩又肥。”“轨道从山脚一直修到山上,再重的东西都能轻松运上运下。”深冬时节,天荒坪镇港口村的村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着这几年竹林里的变化,谁能想到,“科技”竟成了他们口中提到最多的词。

  据介绍,港口村共流转山林2400余亩,通过套种轮作各种经济作物提高产量,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得益于竹笋初级加工链式发展项目和竹林机械“轨道建设”,村里丰富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村集体经济也得到提升。

  竹林翻耕机、竹子粉碎机、竹林运输单轨、无人运输植保机……近年来,该县通过选取和推广适用林业机械装备,以农机购置补贴和机具发展奖励,推进“机器换人”,让林业生产更高效更安全。“以科技为支撑助推现代林业的发展,为林业生产提质增效。”黄宏亮以山核桃采摘机举例说,每年山核桃收获季用工难、成本高已成为大家普遍遇到的难题,而山核桃采摘机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可抵6个人工,有效提升效率和安全性,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如今,林业机械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林农认可。“每年采摘香榧果子时搬运工很是抢手,用无人机运输,再高的山林都能轻松到达。”孝源街道种植大户孙卫良说,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香榧授粉这件大工程也能靠无人机完成。据介绍,一架无人机喷洒50-100亩套种香榧只需一个小时,但人工授粉则需要数人工作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此外,无人机授粉比人工喷洒均匀度更好,授粉效果也更佳。

  “同时,我们还通过举办林下作物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培训会,组织林技人员成立林下经济服务专班,将林业科技、信息、政策及时送到林农手中。”黄宏亮说,今年以来已开展技术指导100余次,培训人数300余人次。

(湖州市林业局,安吉新闻网 记者 章婧)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