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九盘岭又名丹芳岭,位于乐清芙蓉东岙村东北首,自古以来,是从芙蓉入雁荡的必经之路。明乐清人朱谏在《雁山志》里写:“一名四十九盘岭。在能仁寺西入西内谷,寺在岭下。岭路盘转四十九折,山极陡峻,故名。戴澳(明代奉化人,万历进士)记:上四十九盘岭,俯大海,恍蹑蓬莱,临弱水,盘尽则拥出诸峰,肃然迎客,冠云披霞,望之神举。”清乐清痒生施元孚也在《雁山志》中记:“在小芙蓉北,地多花木,因名丹芳。”宋乐清县令袁采在《雁山图序》里说:“自芙蓉来自曰丹芳岭。”
《芙蓉镇志》记载:北宋年间,自大荆盘山岭经白箬、筋竹二岭入芙蓉驿,越瑶岙岭至瑶岙驿。北宋年间,温台驿道走的是筋竹岭,不从四十九盘岭出入;南宋初年,北段驿道改从雁荡山中出入,自雁东经谢公岭、马鞍岭、能仁寺过丹芳岭经陌西、西门进入芙蓉驿,官道走的是四十九盘岭。南宋末年,山中驿路废去,仍由大荆经白箬、筋竹二岭至芙蓉驿,周而复始,反反复复多次。明清多以四十九盘岭为主干道。原因已无从查考,估计经筋竹岭至芙蓉驿虽无需四十九盘岭般登山盘绕,但路径较远,而从山中出入经四十九盘岭路程缩短不少。
四十九盘岭南起东岙水电站,北至能仁寺,全长2.4公里,块石路面,宽约3米,岭背海拔311米,岭虽不高,但盘旋曲折,行走费力。清代诗人袁枚在《过四十九盘才到雁山》一诗中写道:“四十九盘岭,盘盘欲上天。不教双足苦,难到万峰巅。”极传神地写出了四十九盘岭的高峻气势。
从芙蓉东岙村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前行,两边大多是稻田,如果在金秋十月,稻田里就会翻涌着金色的浪花,也会散发出清新的草香。
走过一段乱石小路,东岙水电站跃入眼帘,是一座极简单的白色低矮建筑物。东岙水站是上岭的起点,据《芙蓉镇志》记载,芙蓉至雁山能仁寺有四十九岭脚路廊、半岭路廊和岭头路廊。山脚路廊重新进行修建,水泥平顶,但从廊基依然可看出当初的规模。遥想岁月深处,人们穿越芙蓉去雁荡山,多半走的就是这条驿道,他们一定会在路廊里稍作休憩,再一鼓作气去攀爬回旋而上的山岭。
沿着东岙水电站往上走,路依旧是零乱、不平整的石头路,右侧有一蜿蜒的小水渠,疾速流淌。
步行约几十米,有堤坝连接两侧山峰,山中清泉汩汩而下,交汇成一个小水库,水站就是把这里的水输送给附近村庄。放眼望去,碧空如洗,山林茂盛,郁郁葱葱,水波宁静,碧如翠玉。青山和绿水就这样坦坦荡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娇揉、不造作,像极了一首怡情小令。秋风徐来,湖水漾开浅浅的波痕,倏忽又愈合在一起,这深邃可是一面打不碎的镜子,在绿的深处,水波不断地沁出宝石般的醉人光彩。
门票价格: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