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竹材价格低迷,竹农减少了竹林的日常管理,导致竹林立竹密度过高,林内卫生状况变差,长兴县煤山镇、泗安镇等毛竹主要分布区不同程度发现了毛竹基腐病危害。为防止该病进一步扩散蔓延,造成竹林成片枯死,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各有关乡镇(街道、园区)林业工作站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辖区竹林监测,一旦发现该病,及时组织发动竹农进行科学防治。
毛竹基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当年生的新竹,轻者在竹杆基部留下凹陷的烂斑,影响竹杆材质,易遭风折,重者病斑包围竹杆一圈或大部,造成全株枯死。该病初发时,在竹笋基部笋箨包被的几节笋壁上出现星星点点紫褐色的病斑。笋箨脱落后,斑点连成小块或不规则的条状斑,褐色或酱紫色,水渍状,有恶臭。5-6月,病部表面满布白色或略呈粉红色的菌丝体及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嫩竹木质化后,病斑停止扩展,中部稍凹陷或纵裂,色泽由酱紫色转为苍白色。9-10月,病斑干枯。
该病以病菌在土壤里或带病菌的针、蒲头、根和箨里越冬越夏,具有腐生兼寄生的特性,能寄生在毛竹的活体上。春季沿土表蔓延,从嫩笋表皮的微小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为害。发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大量出笋期。笋期阴天多雨,竹笋木质化缓慢,发病重;少雨则轻。笋期土壤含水量高或低洼积水,土温低,病情重。土壤含水量低,排水良好,土温高,不易发病。
防治建议:
1、对低洼积水竹林进行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合理梳伐竹林,及时清除林内杂草杂灌,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性;
3、清理竹林病竹、枯竹,在林外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4、出笋前,即3月下旬,于竹林内撤生石灰每亩250斤,并浅翻一遍,预防病害发生;出笋后,采用三锉酮或甲基托布津喷洒林地和笋,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