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
 
     
 
 

福建三明发现全球新物种“郭亮珠步甲”等14则

 
 
发布日期:2021-09-0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福建三明发现全球新物种“郭亮珠步甲”

  近日,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学分类》(《ZOOTAXA》)刊登发表了中国珠步甲新种2种。其中一种由福建省三明市人郭亮发现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文定名为“郭亮珠步甲”,这种甲虫栖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潮湿崖壁上。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家重点保护昆虫有75种,其中福建省自然分布有9种,包括一级保护昆虫金斑喙凤蝶,二级保护昆虫扭尾曦春蜒、拉步甲、硕步甲、戴氏棕臂金龟、阳彩臂金龟、戴叉犀金龟、金裳凤蝶、黑紫蛱蝶等。据《福建昆虫志》记载,福建省记录有昆虫32目499科11073种,约占全国物种数8%。

乌蒙山保护区首次发现白环蛇属动物

  云南省邵通市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三江口管护站近日在保护区麻风湾管护点进行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值班值守时,发现了一条头部主体为白色、长约50厘米、全身金色环状相间的爬行动物。

  管护站工作人员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发送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通过形态特征对比,该动物为有鳞目游蛇科白环蛇属的一种。查阅《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资源补充调查报告》,没有白环蛇属物种记录。因此,白环蛇属在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首次发现。

全国首期森林疗养基地运营管理研修营在广西举行

  全国首期森林疗养基地运营管理研修营日前在广西派阳山森林公园举行。来自黑龙江、湖南、福建、云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康养基地30多位经营者汇聚派阳山森林公园,共同探索森林疗养(康养)基地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

  专家讲师团队从森林疗养发展趋势、森林疗养的商业逻辑、森林疗养特色服务体系构建、萨提亚模式的领导力、核心IP打造与引流、小微基地的商业思维与品牌策略等内容进行主题分享。学员还分组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并在专家讲师团队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5月2日,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已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继续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藏羚羊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产仔之旅。

  “高原精灵”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在维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中作用关键。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最为气势恢宏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雌性藏羚羊在每年11—12月交配后,于次年5月开始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7—8月产仔结束后陆续返回原栖息地与雄羊合群。

上海花博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演练

  为进一步检验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更加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防控,日前,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指挥部展览服务中心联合花博会植物检疫办公室开展花博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项演练,共计20余人参加。

  通过此次演练,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市崇明区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应急防治专业队防治技术水平,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展防治工作,演练取得预期效果。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2021年4月中旬以来,江西省林业局与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对接,促成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2021年继续为江西省近2.3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赠送意外保险。

  意外保险为每人提供45万元风险保障,涉及意外身故、残疾的保额25万元,见义勇为意外身故、残疾的保额10万元,见义勇为意外医疗的保额10万元,将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7亿元以上,“真金白银”助力省生态护林员政策全面有效实施。生态护林员意外伤害险的办理,将为江西省建立健全生态护林员风险转移和保障机制,有效解决护林员因灾、因病致贫返贫后顾之忧,更好地保障生态护林员人身安全。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神农架林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552亩

  2021年以来,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抢抓造林季节,周密部署,有序推进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截至4月23日,神农架林区累计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552亩,近7.4万棵。

  2021年,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绿化为民、绿化惠民,实现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林业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劳模林”“志愿林”“扶贫林”“致富林”等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把植树造林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以及林下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现身武义城区

  5月上旬,武义县永武二线公路边的水渠内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毛冠鹿又叫青鹿、黑鹿,鹿科毛冠鹿属,为中国特有种,草食性动物,多以种子植物及蕨类和伞菌为食,活动在海拔300—800米的林区。毛冠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NT)物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一只毛冠鹿的出现,正是武义县生态环境良好的一个缩影。以前的它“躲在深山人不知”,如今却离市民的活动范围越来越近,成为了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常客”。(舒清海)

浙江森林旅游节暨第24届天台山云锦杜鹃节开幕

  由省生态文化协会、省森林旅游协会主办,天台县人民政府、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州市林业局、台州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2021浙江森林旅游节·第24届天台山云锦杜鹃节暨长三角融媒体对话台州文旅峰会于5月8日在天台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30多家长三角融媒体记者,旅行社代表、自驾游协会、团队等共200多人参加,旨在进一步宣传推介丰富的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幕当天,举行了“千车万人赏杜鹃”自驾游、2021国际高山珍稀杜鹃展、天台农产品展示展销、杜鹃林汉服实景秀、杜鹃林古琴太极组合、森林音乐会、祭花神仪式、墨池书法秀、西边茶园采茶秀等丰富多彩的系列配套活动。(陈湘)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为推动柯桥区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优香榧产业,近日,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研究会成立后,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加快香榧产业技术更新,着力提升香榧产业价值开发,着力加强文化内涵挖掘。做好香榧文化内涵,加强技术交流与培训,开展香榧深加工等课题研究,提高香榧产品质量。同时,发挥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动香榧产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朱颖陈剑)

嵊州编制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通过全国专家组评审

  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1年会暨标准审定会近日在海南博鳌召开。由嵊州市编制的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玉兰嫁接苗培育技术规程》通过全国标审会专家组评审,也是唯一由县级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

  嵊州为玉兰的发源地与主产地,2000年就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评为中国木兰之乡。由嵊州市玉兰新品种研究所培育出的玉兰新品种——红运玉兰、多瓣白玉兰、常春二乔玉兰、红元宝玉兰、丹馨玉兰等8个品种,于2000年4月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加盟世界UPOV组织,在历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众多奖项。本次玉兰行标的编制,更进一步巩固了该市在全国玉兰界的龙头地位。(黄少平劳益瑾)

省林业局一行在杭州市检查林木种苗质量

  4月25—27日,省林业局一行在杭州开展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工作,检查了桐庐、淳安、建德三地九个地块一个苗圃共21个批次的林木种苗,种苗质量全部合格。

  此次主要针对林木种苗生产、流通、造林等各环节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抽检了2021年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造林和新种油茶种苗。对各类苗木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查了苗圃地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标签、档案、质量自检、林木种子来源、新品种权保护等制度规定执行情况;对新造林地的种苗来源、种苗档案(采购合同、植物检疫证、档案标签等)、造林作业设计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从检查结果看,整体情况良好。(罗优波)

长兴县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野生动物领域县级标准

  由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的《县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于近期正式实施,该规程的实施标志着全省首个野生动物领域县级标准正式启用。

  《规程》规定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这5类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取样、鉴定、分析等10项内容,适用于在县域范围内开展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及其组织管理。该《规程》可对参与全省县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有利于调查结果的标准化统计、汇总和分析,为全省范围查清县域野生动物资源建立调查与监测体系,并为进一步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对策,提升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刘小枫)

第四届世界花园大会在海宁拉开帷幕

  第四届世界花园大会于4月27日—5月3日在海宁举办。本届世界花园大会以“时尚园艺、花漾生活”为主题。

  每年花园大会的展览都是重头戏,据悉,本届花卉展区共分为9个,分别是设计师花园、保尔草花展棚、花坛花园、户外商家花园、室内商家花园、花艺地景作品展、高校联盟花园、DIY花园和花海,展区面积比2020年扩大一倍。此外,本次花园大会还将与淘宝联手,头部花卉电商齐聚一堂。面积更大、涉及人群面更广、线上线下融合是本次花园大会的特色。(杨平)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