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寻芳
 
     
 
 

雨中游天台山

 
 
发布日期:2022-10-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林业局
字号: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天台县城北,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15年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

  初夏时节,我和友人乘车从宁波到宁海,开启了天台山之旅。古城门。到达宁海后,我们发现城西有座古城门,据说是徐霞客当年首次出游的起点。《徐霞客游记》开篇云:“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文字表明,作者于公元1613年5月19日,从宁海西门出发,开始了他“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的旅行。这位“中华游圣”或许怎么也想不到,400多年后,他在宁海落下第一个脚印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壮观的城楼。

  徐霞客大道。距此不远,有一条宽阔的徐霞客大道,长达数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芳草鲜美,几组徐霞客雕塑栩栩如生。其中,一座古书形状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近前细看,发现上面刻的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天台山日记》。

  国清寺。步行来到天台山下的国清寺,这里是《徐霞客游记》中多次提及的地方,他在游览天台山的九天时间里,主要寄宿于此。关于国清寺本身,游记并没有过多描述,但是,这座寺庙现在名气很大,和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刚入山门,就让人感到国清寺的与众不同:虽然国清寺也像其他寺庙一样布局严密,面南而坐,但山门却陡然转过九十度,朝东而开,正面留给人的是一堵墙,上书“隋代古刹”。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地形所限,而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设计,由此平添神秘深幽的氛围。正门上方,“国清寺”三个字浑厚有力,据说是雍正皇帝手书。细看这座古寺建筑群:五条纵轴线上拥有八百余间殿堂,寺前照壁拱桥,山坡隋塔挺立,虽是随地势自然散落,却显得非常协调。再加上青山绿水,古松曲径,黄绿相衬,色彩和谐,人行其中,产生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坛中的一株老梅,苍老挺拔,据说是天台宗五祖亲手所栽,俗称“隋梅”。寺院的另一侧,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数以百计的乌龟漂浮在水面上,让人感到新奇。

  中方广寺。往下走一段,经过一座小桥,来到中方广寺。佛殿与僧寮依山而建,殿前的昙华亭,为南宋天台籍宰相贾似道所建,昙华亭居高临下,是个适合品茗观瀑的好地方。可惜大雨倾盆如注,溪水汹涌澎湃,水声咆哮如雷,见不到一个游客,我们只好悻悻离去。

  石梁飞瀑。从中方广寺继续下行,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被誉为天台山眉目的石梁飞瀑可以从这里正视了:两崖峭壁对峙,石梁横亘其间,一波三折后溪涧穿梁而出,从近四十米高的峭壁上直泻碧泓潭,飞珠四溅,水雾迷漫,声如炸雷。对石梁飞瀑,徐霞客的描述是:“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他还曾爬上石梁,感受是:“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石梁桥下,有宋代书法家米芾书写的“第一奇观”和康有为书写的“石梁飞瀑”石刻,粗略一观,让人觉得溪流转折处的“神龙摆尾”“前度又来”等字更为传神。

  下方广寺。绕过“神龙摆尾”,曲折而下,旁边山谷就是下方广寺。下方广寺以五百罗汉道场而著称,由于内部正在修建,没有对外开放,但寺庙山门已修葺一新。本来,在中方广寺和下方广寺的上方,还有一个上方广寺,因为曾经两次失火,殿宇早已荡然无存。沿溪畔小径下行,见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瀑布一层接着一层,恍如仙境。再下方,还有一座桥,附近就是徐霞客观瀑处。

  赤城山。快到县城的时候,看见一座高约三百米的大山,山顶上有座古塔,这是著名的赤城山。山体由红色砂岩层叠而成,呈典型的丹霞地貌,与四周诸山迥异,确有“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之誉。远远望去,赤城山上有很多岩洞,相传是佛教和道教的胜迹。济公和尚是天台县人,曾经在此读过书。




[关闭窗口]
 
     
 
地方政府网站 国内林业 省直部门 市级林业